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年轻时就酷爱古代诗歌,退休后更能静下心来读诗品诗。 一天我问父亲,听说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吗?父亲虽然年过六旬,居然还能完整地背出了这首篇幅不算短的叙事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字不差。接着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首诗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最高理想是追求“清空”、“空灵”的境界。司空图(唐)论及诗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张岱(明)则认为“诗以空灵才为妙诗”。戴熙(清)有“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的画论。老子把“无声之乐”看成最美的音乐,主张“大音希声”。一些广告创作者把上述尚虚的审美思想融会于广告创作中,使之化为追求“空灵”的各种技巧,使广告格调高雅,取得了良好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诗歌具有音、义、形、境四个创作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设计诗》一书,论述其如何以"形"来表现诗歌的其他三个空间:音、义、境,进而阐明书中运用了"平面设计"这一媒介对"形"进行表现,最终说明《设计诗》一书中体现的诗歌和平面设计的融合,肯定了视觉诗这种新颖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4.
杨煜 《现代交际》2014,(11):62-62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甚小。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到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本文以《归去来兮辞》为底本,来论述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在《归去来兮辞》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王保群 《职业》2011,(23):135-13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可以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部分。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国风》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郑风》《卫风》《周南》《召南》中写爱情的诗也很多。  相似文献   

6.
周外香 《现代妇女》2013,(11):227-227
《诗镌》是新月社成立之初的最主要的文化宣传阵地,闻一多是它主要创始人之一,二者关系密切。闻一多不仅推动了《诗镌》的创刊,还在《诗镌》上发表了多篇诗歌和理论文章,完善了他的诗歌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声情并茂于今人,只是在描述阅读效果时用到的一个词语.而于古人,却是创作时必然追求的一种境界. 声情并茂,顾名思义,是指声音和情感的配合达到一定的境界,从而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乐、舞的紧密融合,成为上古歌谣的时代特点,关于这一点在史籍中有大量记载,如《尚书》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意志的,歌则是用来咏唱那些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辞,五声旋律紧紧地依附着歌唱,而律吕则是用来调偕五声.《诗经》时代的诗与舞虽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但诗乐仍旧融合为一,诗为乐之词,乐为诗之声.《墨子·公孟篇》中就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诗经》是可以唱的.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合乐的.  相似文献   

8.
《灰色星期三》作为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后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挣扎,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关于这首诗的深度论文不多。本文将分析但丁《神曲·神曲篇》与《新生》中类比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本文认为,艾略特在《灰色星期三》中除了从天主教仪式和安德鲁斯布道文寻找最佳的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还借用了但丁的《神曲·炼狱篇》和《新生》中的类比手法,将宗教体验和诗歌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老韦子 《老年世界》2014,(23):45-45
陶渊明的《饮酒》确实如王国维所说,已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蔡宽夫《诗话》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其闲远自得之意,自若超然之外。而诗境之所以超远、缥缈、空灵,达到无我无物之境界。而陶渊明所追求的这种忘忧忘俗的境界,又常常于醉酒中获得,此诗中“采菊”即暗含一个酒字,况其诗本自出于《饮酒》诗大题下,诗全写酒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余元琴、李金鑫;河南省石群良;江西省刘显烟;贵州省王广田等诸位诗友:今天,我又给大家介绍我国青年诗人徐俊国的一首诗。徐俊国,1971年生于山东平度,曾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他已经在数十家刊物发表诗歌400余首,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青年文摘》《诗选刊》等转载。他还获《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等刊物的诗歌大赛奖。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歌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却是独具特色,用典巧妙,意象朦胧,含蓄婉转,隐晦迷离,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唐诗推向又一个高峰。本文以李商隐的三首《无题》诗为例,阐释其独特的用典艺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诗品》中的古诗条目为研究对象,探讨钟嵘对《古诗》的界定,及其所见《古诗》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朱俊虹 《现代交际》2011,(3):109-109
本文以韩礼德的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试图对弗罗斯特的诗歌《为选择的路》进行系统的剖析,归纳出该诗语篇特点和写作风格,同时验证从纯理功能角度分析诗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早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该诗从很多方面反映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主题和艺术特征两方面来探讨《情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许渊冲先生作为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第一人,在翻译事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英译中国古典诗歌营造的诗意和境界正是美学的体现。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王维诗为例,分析许渊冲在翻译中如何将王维诗中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美学效果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T.S.艾略特的《荒原》为研究对象,再一次探讨《荒原》的拯救意识,从《荒原》的写作背景,宗教和人类自身来解析作者寻找拯救社会的途径及方式,揭示诗中的意象以及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兴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批评流派认为文学的主体是作品,其研究是以文本为出发点,对作品的语言进行细读分析,在诗歌批评中尤为盛行。诗歌《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容的组诗《七里香》中的一首,本文将通过新批评细读的方式对该诗进行分析,了解全诗的意义,进而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8.
从先秦《尚书·尧典》、《论语》到汉代《诗大序》、《诗谱序》。它们对于诗的起源、本质、社会作用等方面都进行深入探讨。不同时代对于"诗"的发展变化,既有创新,也有深化与补充。先秦两汉时期的批评家对于诗经的解读既有相同观点与前后继承的部分,同时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无论是诗乐关系、还是诗歌本质、还是社会功能的探讨,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的诗论观。尤其是儒家的正统文学观念,对后世批评产生巨大影响。秦汉视野下的文学规律认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方法论的总结,不仅是当时的诗论的极大补充,同时也为后世者提出很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爱英 《现代交际》2011,(11):75-76
《菅家文草》是日本平安时代以才学著称的诗臣菅原道真的作品,收录了468首诗歌。《菅家文草》诗文中大量吸收中国的口语词汇,通俗易懂,并且保留了唐代口语的色彩,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江西当代的著名诗人中,陈安安是我最关注的前辈之一。他曾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前期,就因大量发表以煤矿为题材的"黑色的诗"而在全国诗坛产生过一定影响。特别是1987年底到1991年间,他尝试着用新的手法写传统诗的某种重要突破引起了诗歌界的关注,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譬如在《诗刊》、《诗神》、《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