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花鸟画发展到唐宋可算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至元、明、清虽然也出现了王渊、边鲁、边景昭、钱选、林良、吕纪、恽寿平、任伯年等工笔大家,但依旧是走不出衰退的局面.时至近现代,于非闇、陈之佛可谓是最著名的两位工笔画大家.他们也曾旗帜鲜明的为振兴中国工笔画做了大量工作,也曾创作了诸多的优秀工笔画作品,却并没有使中国工笔画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画艺术开始吸纳异质文化营养,对西方绘画的借鉴无疑赋予了传统绘画具备现代化审美情操的视觉语言.中国画的这种变革给传统的工笔画艺术带来了更丰富、更鲜活、更陌生的视觉体检.一切传统工笔画的图式被打散重构——以深沉雄健代替柔弱肤浅,以严谨缜密对抗粗陋松散,以庄穆静雅抵制喧嚣媚俗.  相似文献   

2.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中国画线条的艺术形式美,及其对艺术作品起到的重大作用,充分地表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特色和审美意识特征,是宝贵的民族遗产.  相似文献   

3.
<正>工笔画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从宋代就有画家采用工笔画来描绘花鸟。工笔画多是先构图,重点突出哪一方面,再通过线条的描绘,最后进行色彩的突出。写意性主要是指画家在作画时通过这幅画想要表达出来的意境以及当时的思想情感,就跟诗人一样,诗人是通过几句诗词表现,而画家则是用画笔来展现。工笔花鸟画是工笔画最突出的代表,因为花和鸟代表着自然,通过自然景物更能凸显出画家的真实情感,通过情景交融来创作出优美的画作。一、工笔花鸟画创作及其写意性概述1、工笔花鸟画创作概述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枫香染是贵州省惠水县布依族的传统印染工艺,用毛笔蘸枫香油作画,线条流畅、细腻,花纹雅致古朴,近年如工笔画,远观似青花瓷。如今,这项传统工艺在非遗传承人冉光津的努力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线"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而工笔人物画就是通过线条的抑、扬、顿、挫、浓、淡、粗、细等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衣着质感以及人物的思想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从魏晋时期到近现代工笔绘画中线条的运用经历上千年的变化与发展,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一步步将传统工笔绘画发展成为当今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言语方式,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中国画言语中的笔墨、色彩、线条和时空意识出发,讲述中国画艺术言语的特征,并深入到中国文化审美的生命意识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姜化君 亦名化军,1971年生,河北魏县人.先后毕业研修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北京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现为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聘画家、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邯郸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中国画艺委会主任,邯郸市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邯郸画院副秘书长、大风堂泼彩艺术传承画家.  相似文献   

8.
2001年,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仲等一批名流,专程赶赴永州市,祝贺潇湘工笔画艺术研究院挂牌。他们看了13岁的唐画的一组意象工笔画后,一个个惊喜地竖起大拇指夸道:“这是中国的克里姆特。”是的,唐的画造型奇特,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刻画细致,很有点像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以装饰风味为主要特色的“新艺术”味道。到目前为止,唐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其中有20多幅画作在国内外美术大赛中获奖。她能活跃于少儿画坛,是与她的父亲海天的辛勤培养分不开的。海天,这位大器晚成的著名工笔画家,号称“中国画坛百…  相似文献   

9.
余玮 《职业》2016,(13):22-23
有人将“程派”京剧艺术形容为“一幅工笔画,细细勾描,线条繁多”,特别是在忧愁、伤感或失落的时候听听“程派”的演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当今梨园,张火丁被称为“程派青衣第一人”.已在“程”家立业的张火丁,突出了程派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还具有自己独特高雅的演唱风格,受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观众的喜爱.她的演唱有“程腔张韵”之誉.  相似文献   

10.
赵云高 《职业》2016,(14):98-99
将中国画中的线条与木根雕作品中线条相比较,不难看出这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木根雕作品上出现的线亦是木根雕艺人表现自己感情的重要媒介。木根雕艺人们结合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绘画技巧,运将“骨法用笔”“勾勒皴擦”“造境写境”“知白守黑”等中国画的精髓手法运用于雕刻艺术中。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美术课堂上的线描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木根雕艺术品中的线条。  相似文献   

11.
国画,即中国画,是属于东方独具风格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将空间与时间合二为一;运用生动的笔墨情韵,在画幅上展现出一种天人合一,气势流畅,灵动多情的美.中国画强调对万事万物的关注和物我合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无论是草长莺飞,蜻蜒点水;还是万马奔腾,倾流直下.无一不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生命力,是我国乃至东方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2.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线也是东方艺术的主要特征.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了"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他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指出用笔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在这里用笔应包括用线与皴法.纵观中国美术史,所有画面都是由线条来担负组织造型的复杂任务,无论工、意,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立足点.中国工笔重彩画创作中第一步稿本线描与正稿勾线均须以线勾勒形体,可以说,画不好线描的人是画不好中国画的,尤其画不好工笔重彩画.  相似文献   

13.
正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艺术形式,到两宋时已相当成熟。传统工笔画"尽其精微,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均工于"形"。"形"在工笔画中举足轻重,更关乎"细节",亦即"写实"。工笔画有着纷繁复杂的作画程序,故有"三矾九染"之说。技术层面上的作画技巧难免带进了"匠气",也滞后了传统工笔画的发展,然而工笔画的精巧和色彩的丰富又使东西方绘画产生碰撞与共鸣,并与之抗衡,现代发达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西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西方的绘画理论、创作方法逐步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创作与发展。林风眠、徐悲鸿这两位画家就很成功的把东西方绘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绘画语言,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特别近年来工笔画也在不断运用西式画法进行创新,所以本文浅谈一下对于当代工笔画面对传统画法的继承和对西方外来画法的借鉴吸收,工笔画如何去有选择性的吸收西方外来画法去创新和发展工笔画。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我国早期的绘画或是现代的国画作品,线条一直以来都是国画的基本组成元素。国画中的线条不同于西方的画法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而存在。国画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必须不断发扬传承下去。而对国画的传承与创新,须立足于对线条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围绕中国画线条与书法的关系展开论述,深入分析了历代的线条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是代表中国国家艺术特征的绘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中国画的继承美与创造美,是现代人文精神文明责任. 现代中国画要走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优秀成分与有益的形式,融合时代审美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优秀的现代中国画作品应反映民族和时代审美精神,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要多一份民族责任感,能体现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当今时代创作,并打造"和谐世界"气派,以建构现当代中国画艺术.这是现代中国画艺术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7.
西安美术学院正在举行的"师心回望——院藏名师课徒画稿展"整理出陈瑶生、钱瘦铁、邱石冥、何海霞、郑乃珖、溥松窗六位名师的课徒画稿148幅,内容详尽周密,涵盖了中国画的画理画法,十分难得,这一展览探讨在当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中国画何以灯灯相传,其中,师徒相承的意义又何在? 在传统中国画"师徒相承"的教学体制下,课徒画稿是中国画学习绘画技法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徒画稿"师父将自己的技法心得展示给弟子,从一幅作品的第一笔开始,循序渐进,技法完备,系统地论述了笔法、墨法、章法与程序等等学习绘画的基础知识.在印刷术还未诞生的时代里,老师授徒示范稿给学生反复临摹成为了一种教学方式,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8.
论书法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怎么好,还不如我写的",这是因为他们不懂"书法语言".不懂书法语言,当然不知道书法在讲述什么,也就理解不了书法作品的内涵.所以,学会书法语言是学好书法的根本.书法艺术是线条和造型艺术,书法语言是通过线条和造型的变化来表达的,线条的轻重、疾涩、浓淡、节奏、速度、虚实、章法的变化都是书法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许俊 《公关世界》2022,(1):7-11
对于画家来说要有全面的文化素养,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前提条件.而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学习诗文、书法、篆刻是直接关乎中国画创作与品位的基本要素.例如,近现代中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在这些方面都可为高手,亦可在每一个门类中堪称大师.从画面上看,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一般包括绘画形象、书法款识和篆刻印章.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来说,了解一些书法与落款、篆刻与用印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写意人物画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笔墨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功能.如何处理线条和墨色的矛盾关系始终是制约写意人物画发展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理论认识、绘画实践对写意人物画的线条和墨色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线条与墨色的审美表现.从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的束缚;写意人物画发展的艰难历程;写意人物画的时代性和历史使命等方面来阐述线条与墨色之间的矛盾关系.旨在继承传统人物画的基础上融合线条与墨色的矛盾借古以开今,丰富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凸显写意人物画表现与审美的现当代性、多样性以及多元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