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济源方言中的部分度量形容词的儿化形式。并且分别从度量形容词可以儿化的范围和形式、儿化形容词的语义、儿化形容词的入句功能和入句条件、儿化形容的语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唐山方言中,有两种特殊的动补结构可能式,一是肯定式中的动词性词语加"了",二是否定式中的动词儿化形式。这两种格式中,肯定式中的"了"和否定句中动词儿化起的可能是补语的作用,前者来源于"V得了"中的"了",而后者相当于"V不了"中的"了"。  相似文献   

3.
语法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语法化探讨"来"的问题。"来"在滕州方言中所表现出的独有范畴,即一种时态标记。  相似文献   

4.
丁媛 《现代交际》2011,(11):54-56
“倒”在湖北京山方言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它有多种不同的用法。根据“倒”在京山方言不同句式中的用法,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动词、介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并结合例子作了详细论证,从中总结出京山方言“倒”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5.
敬嫒 《现代交际》2015,(2):28-29
东北方言中"没(méi)"的意义与普通话中的"没(méi)"相同,均表示对"有"或"存在"的否定,相当于"没有",但由于四声别义现象的影响,东北方言还存在"没(mèi)"这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在语境中表达不同于"没(méi)"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东北话专业八级口语考试"视频中有关于"没"字的语段进行分析,总结"没"在不同语音下的语义特征,以进一步了解东北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中的"给"主要有三种用法,即作动词、介词和助词。"给"作为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的意义,还是表示"容许、致使"的意义,在盐城方言中都是用"把"来表达的,"把"还由"给予"义引申出"(女性)嫁人"的意义,然而无论"给"是作介词还是作助词,在盐城方言中都不是用"把"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甘肃张掖方言从《老残游记》成书时代沿用下来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不怎么使用的几个近代汉语词语进行了诠释。利用方言佐证,可以有效地对《老残游记》中的某些词语进行考释,希望能为辞书编纂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近年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本文就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东北方言类节目的社会价值、对东北方言类节目应采取的态度等问题做简单讨论,揭示影视节目中的"东北方言热"现象正是伴随普通话的推广普及而衍生,并肯定了东北方言节目对方言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北京方言词典》,通过与新词典对比确定发生变化的词汇,并运用问卷调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在方言中,语气助词往往是一个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气助词中的些微差异,便能影响到整个句子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南昌方言中出现的一组独特的语气助词为对象,分析它们给句子带来的附加含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一方面从语义、句法和语用角度对"忽悠"流行原因进行语言学分析,力图找出"忽悠"流行的内因;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角度进行分析,挖掘"忽悠"流行的外因,并说明传播媒介对"忽悠"流行所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项城方言中的“叫”字从共时层面看用法广泛,意义复杂,可以用做动词、介词、助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处置义,又可以表示被动义.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寻了“叫”的处置义和被动义的来源,“叫”字从“实质性叫请”到“礼节性叫请”的语义泛化过程是其虚化的语义基础,我们认为它们的来源都和使役义有密切的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句法环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来"在吉首方言中的用法很特别,前面往往接动词、名词、形容词,句尾经常与助词"了"搭配,其中结构助词"了"在句中既有完句的作用,又使句子有了表示将来的意思。"来"与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时,语境情况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和时间状态也不一样。在吉首方言中"来"常常后置,表示将来时,往往后面与结构助词"了"搭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中国的历史舞蹈史书中系统的讲述了中国古典舞的起源以及随着历史朝代的变迁过程.从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中国古典舞大体上呈现出一种“圆”的韵味.本文通过对古典舞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舞风格动律中“圆”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型,因此,对它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而在兰州方言中"把"字句也有其特殊的用法、含义和规律。所以本文便是以兰州方言中"把"字句的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兰州方言中的处置性"把"字句、非处置性"把"字句、"把"字句的否定形式以及对其疑问句的研究,从而整理归纳出兰州方言中"把"字句的特点、用法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和田方言中两个体助动词"qop-"和"tur-"所表达的各种语法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并试图与现代维吾尔标准语中的用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吴捷 《现代交际》2012,(3):52-53
常用词"记"除可作动词、名词外,还可作动量词,本文试图对动量词"记"的语法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现象中有诸多是运用动物隐喻的形式来完成的,借用了动物形象的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气息。通过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被引用到东北的方言中,在东北方言中出现频率高的动物基本有虎、鹿、熊、狗、狼以及包括鹰在内的各种鸟类,不难发现,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即与东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以萨满文化为代表的东北民间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图腾形象。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现象,表面上是语言现象,其实是深厚的东北文化的表层体现,是起源于萨满文化的神话体系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东北文化影响深远的神话故事的考察分析,总结出东北方言中常见的动物隐喻类型、隐喻意义及语义路径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人称代词"俺、咱"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等方面来描写,探讨永城方言人称代词"俺、咱"的特点,试图揭示这种特殊现象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创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常常写到故乡的人、事,也常常用到绍兴方言.从方言中提炼出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进入文学作品,从而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品。鲁迅作品中的方言运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意识运用方言中富有表现力的成分为作品增光添彩;另~类则是作者从小习得的方言母语的在作品中的无意识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