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人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阶层特有的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宋代得到了集中发展。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禅宗思想也对传统文人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影响具体反映在文人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它促进了南北分宗的产生,给予创作者心灵的愉悦,充满玄机的智慧。同时,影响着当时这个社会普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小议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书法等多种文化形态所滋养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到被称为文人画之祖的唐代的王维,乃至北宋苏东坡、明代董其昌等,文人画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与西画融合这样漫长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美学研究中的"韵律"和"意蕴"两个美学范畴入手,诠释红河州哈尼梯田文化系统的审美形态以及审美意识。意在指出哈尼梯田是集"韵律美"和"意蕴美"为一体的具有综合审美艺术效果的"大山艺术"。  相似文献   

4.
何伟 《职业》2009,(35)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核心范畴的概念词,美学辞典中都有明确的界定.它是指人在头脑中将对象的感性形象同自己的情意状态相融合而形成的心象,是审美感知的物象同主体审美情感的统一.形成审美意象的心理因素有感知、思维、想象、联想和情感.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使自己的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就产生了供他人审美的艺术形象.意象在实际运用中.是包含有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象外之旨"、"情动为志"、"意蕴感知",涉及到儒道精神与美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文人画的真正特点,可谓众说纷纭.知名画家、书画理论家了庐先生对此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一直有着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传统中国绘画将"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作为作品的第一审美要求,最有意味的是它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要求绘画中的文化含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气息.在绘画中,文人画其实是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的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即苏轼所说的"士人画",也是后人习惯称的"文人画".  相似文献   

6.
"诗"与"画"是传统文化中两大艺术瑰宝,是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唐代才子王维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奠定了"诗画"艺术相结合的基础,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形式先河,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本文就王维诗画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几点美学意蕴做以讨论,分析其美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于风俗、传统文化以及地域差异等因素,使得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取材方式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绘画作品不同画种、不同内容、不同画面、不同色彩、不同表现手法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油画风景,不仅在世界观与艺术观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它们在传统的审美与美学观念上也有所不同。当然,随着中西方在艺术文化领域的不断交流,山水画与油画风景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选择和文化精神的体现。本文试从中国画的线条美、意境美、诗意美、笔墨美、空间美等五个方面,阐述中国画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而说明,现代设计者要想使蕴含中国画元素的设计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应以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恰当应用才能彰显出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之所以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因为审美者的眼光、视角不同,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不同,对整个世界、社会的观点不同,其精神文明也不同,因此在这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中所产生的音乐美学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围绕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进行比较,具体阐述其在审美理想、审美方式以及审美过程中的具体不同,旨在更有利的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的认识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科学技术、经济地位;还是艺术形式、动漫作品,我国都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我国相关部门在进行动画片创作过程中,经常会融入传统美学,通过这些不同种类的美学方式,然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细致的情节构思,在此种情况下,不仅让动画片的艺术感观、深度和广度等内容得到丰富;还可以让人们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审美感动和审美喜悦,从而有效提高动画片作品的质量,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审美现代性是一个抽象概念 ,它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来实现。因此 ,对审美现代性的考察必须落到实处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社会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研究 ,透过文化实践的主体行为、社会机制和结构的复杂活动 ,将审美现代性置于一个文化社会学的背景中加以分析 ,以期揭示审美现代性的某些特征。一、艺术世界哈贝马斯在社会学意义上称之为文学公共领域的机制 ,在比较狭隘的美学意义上 ,可以称之为艺术世界或艺术共同体。艺术世界这个说法来自美国哲学家丹托 (ArthurC .Danto) ,他于 1 964年发表了颇有影响的论文《艺术世界》(Artworld)。通过…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主要是审美经验不断同化和调适的过程不同。由于种种因素,中西方拥有不同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形态,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入手,以中西方的差异为基石,以西方文化为参照, 探索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乞灿星  刘伟 《现代妇女》2014,(9):327-327
苏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独树一帜,拙政园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依据《设计美学》一书中提出的审美思维三向度:本质、形式、意涵,來分析园林的特性与意义,以苏州拙政园为研究的案例,探讨苏州园林设计美学。  相似文献   

14.
暴力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范畴,正在以其新颖的审美艺术形式占据着美学研究的前沿,成为美学中不可或缺的分支.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既有其积极的影响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探讨观众在当代国产暴力电影中对于暴力美学的审美接受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试图借助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应用十分广泛的问卷调查法来完成本次调查研究,以期更好地引导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暴力,使暴力美学沿着艺术的道路实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书画艺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有着颇为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书画同源"也是我国历来就有的说法。中国绘画与书法是关联性极强、密不可分的艺术,书法作为一门抽象艺术,将其笔墨线条与内在精神与绘画相融合,以书入画、书画结合成为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大发展方向,尤其自文人画兴起以来,书法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日益受到画家的青睐,书法对文人画的影响日益增强,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逐渐萌芽、发展、深化和拓展,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得文人画逐渐由写实转变为写意。本文通过分析书法与文人画的关系以及我国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书法艺术对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仅对元代这个特殊的时代画家赵孟頫艺术成就的概括,而且陈述文人画在这个时代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到他的一个重要画论"书画同法"联系到中国画的美学特征(写意画和书法的本质)。关于"书画同法",还有"书画同源"另一说,文中试阐述两者之间关系以及"书画同法"对当代笔墨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代表中国国家艺术特征的绘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中国画的继承美与创造美,是现代人文精神文明责任. 现代中国画要走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优秀成分与有益的形式,融合时代审美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优秀的现代中国画作品应反映民族和时代审美精神,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要多一份民族责任感,能体现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当今时代创作,并打造"和谐世界"气派,以建构现当代中国画艺术.这是现代中国画艺术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文人画的了解,文人画与传统绘画的比较分析,论证了传统文人画教育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和对中国绘画教育史的影响,并结合宋元代文人画实例解读了中国古代文人画艺术表达形式及教育精髓,为研究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心怡 《职业时空》2012,(9):142-144
中西方审美意识的差异造成了艺术表现的对象及表现方式的差异,东方绘画重意境,轻技巧;而西方绘画则偏于写实性地再现对象,往往表达重于构思,要透过层层物象才能体味画家深藏的内心世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美学思想溯源于各自文化最初的产生及发展。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美学价值观的思想源头,而西方审美心理则是以希腊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为主的美学观念为奠基。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也造成了其在艺术欣赏方面的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理论中,提倡"简约"的精神无处不在。中国绘画中,文人历来将"平淡自然"和"返璞归真"作为最基本的审美标准。最早出现的"一笔书"、"一笔画",体现了中国绘画尚"简"的风尚,以及宋朝出现"马一角"和"夏半边"的构图形式,还有梁楷的以《泼墨仙人图》为代表的减笔人物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对"简约"的要求从未放弃过。到了元代,"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似乎看到了这一内在艺术实质,以其超乎简淡的笔墨,简练至极的艺术形象,以及独特的"一江两岸式"个性构图形式,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简约"艺术风格,达到中国文人画"简约"风格的顶峰,也将文人画艺术发展到了空前完美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