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的文明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千百万炎黄子孙的代代相传下依旧绽放着独特的魅力,历久睨新。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我国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思想文化积淀。其独特的韵味与魅力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爱,也吸引着众多前来观赏学习的外国人。中国山水画亦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前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与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民间美术作为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独特艺术,正在逐步走向没落。本文主要通过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当代艺术设计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传统民间美术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来浅析传统民间美术与当代艺术设计这一客体,从而发掘传统民间美术与当代艺术设计相结合之后产生的全新的活力,为新时代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口头传承叙事和社会文化记忆,是人类对其生活世界及自然世界的最初认知与构建。时间、空间以及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阐释,相互体现,生发出口传文化的民族记忆及相关族群的精神内核。满族说部是深藏于族众内心的独特的精神记忆,再现了民族交流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探寻满族说部背后的口传文化意义及其内涵,有助于还原这种原始的历史记忆,使这种"口传心授"的文化得以传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着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促使了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中流阶层和中流意识,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社会定型,而这将是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和演变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华锐藏区的礼仪习俗文化是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藏区人民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本文主要从华锐藏区礼仪习俗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华锐藏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日本民族饮食结构的杂食性,饮食方式的艺术性,对健康理念的独到之处,及崇尚自然的环保意识,构成了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日本的清酒、料理及食物的制作、调味技艺,均有独到之处,本文从日本饮食的生鲜特色、制作考究及用歺礼仪等方面研究日本饮食文化,从而研究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民族认知特点及民族文化,揭示日本民族追求精致完美及节俭、内敛的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7.
尹平 《现代妇女》2014,(3):202-203
日本茶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日本茶人通过潜心学习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茶道文化,并且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们。通过对日本茶道起源、发展的研究,探讨日本茶道中的文化内涵,进而展示了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瑰宝的茶道中"和、敬、清、寂"的精神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承载了民族发展和延续必需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得以信赖和栖息的精神港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局面是十分尴尬而危险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跟随国外的潮流,却无暇留意自己身边的国粹经典;游戏厂商大力消费传统历史人物,使下一代青少年混淆了史实;网络上的“公知”发表不恰当言论,引导舆论走向。国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丢失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会导致社会价值观的紊乱与社会秩序的失衡。事实上,我国能从兵荒马乱、风雨飘摇的侵略史中浴血奋战出一条通往新时代的道路,依靠的正是浩瀚悠久的文化积淀,我国拥有足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绽放光彩的文化瑰宝。因此,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课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南昌采茶戏服饰款式的特点、款式、色彩进行全面的探究,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昌采茶戏,了解采茶戏服饰款式的独特魅力,让人们从采茶戏中挖掘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推动南昌采茶戏的发展,将江西省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对提升我省的文化底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融,得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元素所蕴含的的美学规律和蒙古族的艺术特色与现代陶艺设计的表现特征相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我有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的陶艺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使其兼具文化性,审美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本文将在解析蒙古族传统元素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对新时期蒙古族陶艺发展方向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刘鑫 《公关世界》2022,(12):144-146
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高校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高校文化传承,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发展。高校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没有冲突,同时更便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传承与发展。高校文化传承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由此,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唐山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皮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与时俱进的艺术展现形式成文燕赵,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员。本文从四方面阐述了唐山皮影的传统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3.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的婚姻礼仪,不仅体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习惯,还表现了独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不同时期的婚姻礼仪进行探讨,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婚姻观念的转变,以及礼仪对社会文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吕梁山区,是黄河古文明的发祥地,也是秦汉文化发展的鼎盛之地。中阳剪纸就是植根于这块热土上的一朵奇葩,是珍贵的乡村文化遗产,同时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瑰宝。中阳剪纸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产生并得以发展继承和发扬,保存了民间艺术朴素的本质特征,同时与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不管是人生礼仪、岁时节日还是整个中阳县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有剪纸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剪纸是特属于中国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庭中,剪纸艺术是不容小窥的传奇。我国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山西剪纸更是以它的独特魅力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青睐。近几年来,对于剪纸等诸多非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深受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各地区的剪纸艺术先后成功申报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山西剪纸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与此同时,创意抄袭和传承无人等现象使山西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保护、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山西剪纸艺术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着许多优秀而经典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我国所特有的、深厚的人文情怀与精神追求。中国的红色音乐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出来的独特的音乐文化,这种文化始终围绕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鹰潭红色文化是其中的瑰宝,将其运用于现代生活的传承和发展之中,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移动媒体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为了有效满足国家对于文化传承的社会化需求,目前音乐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倾向于与利用移动媒体的信息化,融入鹰潭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为了有效推动鹰潭红色文化的发展,为目前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再添一把火。  相似文献   

17.
马静 《现代交际》2015,(1):52-54
居酒屋起源于江户时代,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种极具国民性的文化。日本居酒屋文化的传承可以说是日本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居酒屋是日本社会重要的调节剂,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析居酒屋文化传承中的社会因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悠久的民族历史及独特的地理环境衍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卓越的强身健体功效,其核心价值及突出地位是其他竞技体育无法比拟的。随着国家加大对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也随之凸显出来。本文将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状况谈起,重点分析保护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操作办法,希望能对继承和发扬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工作尽个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刘冬琼 《职业》2017,(21):82-83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才的个人素养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礼仪课教学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本文对中职学校礼仪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中职礼仪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与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源远流长。这正是得益于其深厚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仁爱诚信为特征的个体价值基础、以人本正义为特征的社会价值基础和以和合大同为特征的国家价值基础三个层面。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夯实这三个层面的价值基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