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在古典修辞学基础上提出新修辞学理论,其中以"同一"理论为核心。本文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演讲为文本,探究"同一"理论在演讲语篇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同一"理论适用于语篇分析,特别是演讲类语篇。该演讲通过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三种方式获得受话者认同,充分与受话者达成同一,共筑命运共同体。该研究有助于人们掌握解读演讲类话语的方法,帮助受话者理解说话者在演讲修辞语境中的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2.
阿语并列语句的连接问题特别重要,有的阿语修辞学家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全部阿语修辞学的问题。这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问题的重要性。下面分两部分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并列语的连接问题; 第二部分:并列句的连接问题。  相似文献   

3.
《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诸葛亮流传千古之作,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其不光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也极高。而且从修辞学角度来看,这是一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杰作。本文以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要素——信誉诉求、逻辑诉求和情感诉求为理论依据,试图从西方修辞学视角来解读《出师表》,展示其魅力。  相似文献   

4.
马嘉 《现代妇女》2014,(4):97-98,100
近些年来,受西方法学研究的影响,我国对法律修辞学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鼎盛时期,法律修辞学的地位随之迅速攀升。法律修辞学是一种作为规范性的法律方法论,其较为适应司法民主化的大发展趋势。为了能够使法律修辞学的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有必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基于此点,本文就构建法律修辞学理论体系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如何深刻地渗透并影响着语言学研究,长久以来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理论认证。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修辞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印证了西方修辞学的当代复兴,同时为批判性语篇解读奠定了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其在20世纪后期的产生及发展。批判性语篇阅读对隐含在语篇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作者的潜在引导性、读者的创造性、语用、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关注,无不受到修辞意识的深刻影响,并对丰富批判性语篇阅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学斌 《城市观察》2013,26(4):62-71
西方社区养老服务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社区养老服务、西方社区照顾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异同,并综述了西方学者在支持家庭照顾者、居家照顾服务、邻里照顾、照顾管理和协作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有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如同手足,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研究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并对中国文化内涵与西方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进行文化比较能促进我们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西方数字文化霸权具有"自愿认可"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数字技术霸权、数字媒体霸权和数字文化霸权。在数字时代,西方凭借数字技术优势和数字媒体垄断,把西方意识形态包装成西方数字文化形式,推行西方数字文化霸权。中国大学生出现了一些西方数字文化的数字粉丝社群。借助于大学生的"产消者"特性,西方数字文化霸权的渗透路径在营销策略、传播方式和表征模式等方面发生了转向。这让大学生数字粉丝在无意识中对主流价值观产生认同偏移。高校应该坚持内容为王、以效为要、导向为魂、学生为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精准传播力、引导力、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音级的划分,主音、音主、音阶的比较,之为调式与大小调,重宫与重调等方面对中西音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为我们对中西方音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中国音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义作为政治哲学的重要话题,一直以来深受西方政治思想家的关注,纵观西方政治思想家关于正义问题的论述,有一条明晰的从自然政治观到神学政治观再到权利政治观的发展历程,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正义观念,对于当今建构权利本位的政治理念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修辞学不断涌现,崔应贤先生的《修辞学讲义》在结构和内容上都使人耳目一新。语法与修辞巧妙结合是该书极具特色之处。该著作在哲学观、体系建设、研究方法以及解释规律方面对修辞学具有重要的贡献及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在反对"物本"、"神本",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同时也都具有强烈的现世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以什么人为本"、在"以人的什么为本"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的螺旋式发展,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中,宗教音乐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对象。我国对宗教音乐的研究起步较晚: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音乐文化逐渐影响到国内,20世纪初黄自、萧友梅、丰子恺等人致力于给国人介绍西方古典音乐;1949年以后,大量西方音乐通过前苏联传人国内;"文革"时期,由于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西方音乐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直到80年代才逐渐步入正轨;而国内真正重视对西方宗教音乐的研究则始于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重新审视宗教和西方音乐文化关系问题的文章,包括杨燕迪在对西方音乐的界定中写到:西方音乐"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的艺术音乐",可见宗教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与基督教在音乐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已经逐渐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仿佛揭开了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序幕.这场冲突具有宗教文化差异的表象性,但根本的原因是利益之争.可以说,西方人提出文明冲突是为维持其霸权制造理由.前不久发生的美伊战争就是一场美英为争夺中东势力范围挑起的侵略战争,并不具有文明冲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消费主义盛行,从过去的生产性社会逐渐转向了消费社会。全面、认真、批判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借鉴其社会和文化批判理论和方法的积极成果,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应用,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高度深入认识消费主义,把握消费主义的本质,洞悉消费主义的弊端,从而科学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西方音乐文化在西方文明中的诞生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继续阐述了这样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在我国本土的流传,以及在现阶段下的发展和传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王照野 《现代交际》2010,(11):94-94
中西方文化及其美术的特征差异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话题之一。由于国内比较哲学、比较诗学的兴起,使得我们更多地关注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碰撞后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性。很多观点认为中西方文化和哲学、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美学审美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借鉴,甚至将西方与东方的特质归纳为理性的与感性的;并诞生很多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来衡量我们自身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西方审美、文化的误读,也会使我们对自身的判断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大量的西方影视作品流入我国,影响了90后大学生的视野与生活。对90后大学生不仅有一定积极影响,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正视西方影视作品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艺术歌曲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风俗、审美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西方艺术歌曲只被少数音乐家的所熟识,普通民众对西方艺术歌曲变现十分冷淡。本文通过对艺术歌曲的内涵,中、西方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究西方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台山的上川、下川岛下来,诲水鼓起鲜咸鲜咸的海风扑面而来。海面上飞掠过两只海鸥,俯冲着点水觅食,然后箭一般射向天际。下一站是中山,我们的文化品鉴之旅逆珠江口而行,从咸水走向淡水,似乎与当年那些向东方传播西方宗教的冒险家们的足迹相重合。上下川岛是西方传教士远涉重洋登陆南中国陆地的第一站,而这些冒死的探险传教,有意无意间沟通了中西方文明。在岛上,我们参观过1552年到达上川岛的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的遗迹。他可能是最早抵达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登岛当年就病死在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