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是二战以后美国剧坛最富于才华和影响力的剧作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荒诞派剧作家之一,《动物园的故事》是其代表作。该剧只有两个人物,情节简单,人物的动作滑稽、对话不搭调,反映出现代社会人类内心孤独、苦闷,无法和别人沟通的痛苦。文章从《动物园的故事》的人物心理分析出发,通过揭示作品中的孤独、异化等主题,试析剧本反映出的现代社会危机以及作品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出发,分析现今教育被严重异化的状况。通过初步探讨教育被异化的种种表现,寻找教育被异化的原因,从现行教育的评价标准、目的、教育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方面来寻找原因,希望以此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达到教育异化问题最终被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学术界,异化理论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异化理论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从西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起,不管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还是生态马克思主义,都对社会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不仅使马克思异化理论更加丰富,也使得异化理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就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形成背景、理论渊源、历史演变及价值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木马赢家》作为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晚年的短篇小说之一,探讨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侧面反映出西方工业文明社会下,金钱对人性的蚕食与扭曲。本文结合埃利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从"异化"这个角度分析《木马赢家》中人性异化的体现,探讨其根源。揭示金钱诱惑下血亲的畸形和扭曲金钱观的变态以及此短篇小说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消费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观点。在分析资本主义危机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将目光投向了消费领域,认为今天危机的趋势已经由生产领域转到了消费领域。首先研究消费异化理论的主要思想,分析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培育中责任感、幸福观和自我实现观三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围绕改造客观环境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两方面来应对消费异化带来的挑战,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山内若子(1924—2018)被视为美国亚裔文学的开拓者,她的代表作《灵魂要起舞》被评为美国亚裔文学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剧充斥着存在主义思想。基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入手,探讨戏剧中人物的异化,以揭示日本移民的生存现状及导致异化的尖锐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分析人物在探索本真之路时的选择及承担的责任,进而阐明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承担责任相结合才是存在主义最完美的本真存在之道。  相似文献   

7.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孤独、困惑、分离和失去这些主题,而这些主题都呈现出某种异化现象。这篇文章将从《看房人》中的"桶""佛像"和"插头"这三个意象分析沟通异化、信仰异化和人际关系异化这三种异化现象在该剧中的体现以及阿斯顿为缓解这些异化所做的努力和最终的失败,并探讨这些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冰血暴》是一部由乔尔·科恩、伊桑·科恩联合执导的黑色悬疑电影,影片以一次预谋绑架集会为开端,展现了因此案而关联起的一系列人物间的欺骗、背叛、敲诈与暴力。本文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根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对影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在西方文明下,人类所面临的孤独困境,并对人际关系异化追根溯源。乔尔·科恩与伊森·科恩兄弟是当前美国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自踏上影坛以来,他们影片特有的、不同于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模式的艺术风格,包括叙事方式和镜像美学都为人所称道。同时,异化这一主题在他们的一系列电影中以不同形式频繁出现。《冰血暴》成功地再次延续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宋娟 《现代交际》2010,(9):151-152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之一,在马克思思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来源于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先后研究了政治异化和经济异化,后来深入发展到了劳动异化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立足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研究,补充和深化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并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异化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渊源、概念内涵出发,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深入剖析其当代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郭然 《现代交际》2014,(1):58-59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盛期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钢琴作品几乎是同类作曲家中最难弹奏的,而这主要体现在作品风格和情感的把握上。本文主要通过对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三个乐章曲式的分析及简单的弹奏方式,结合作品背景、风格,及不同钢琴家的各类演绎版本等要素,来分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耐人寻味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了《宠儿》的翻译策略和特点,分别对潘越和雷格的译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本文指出在对《宠儿》这部作品进行翻译时,译者是采取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华语世界第一部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小说,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过书中人物与老人的对话,来启迪读者领悟人生的智慧。小说当中出现不少语码转换的现象,语码转换在塑造人物性格、刻画故事背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来分析《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语码转换,探究其语言功能,从而更深刻地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14.
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是部杰出的作品.本文将从女性觉醒角度分析这个故事中的女性外部觉醒和内部觉醒.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构建形成了孩子生命的底色。著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来吧孩子》中所记述的自己女儿吕亦池的成长过程,每个片段和故事都透露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值得探究。本文主要从母亲与教育、池莉与《来吧孩子》以及从书中所体会到的教育启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夏金桂是《红楼梦》悲剧中的一个畸形人物。本文从中国封建文化和封建秩序出发,分析了夏金桂悲剧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压抑以及促使了人的人格异化。并从夏金桂这一人物形象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妇女命运。  相似文献   

17.
《绿色的帷幕及其他故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本文主要通过萨特存在主义的自我观来探讨短篇小说中人物的自我追寻,着重分析了影响人物自我塑造的因素并给出自我追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艾芜笔下的《一个女人的悲剧》这部作品塑造了周四嫂这个令人可悲可叹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这部中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周四嫂进行一个简单的形象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指出周四嫂可令我们进行女性形象分析的原因,进而切入正题;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客观的历史原因对周四嫂女性形象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要把艾芜笔下的周四嫂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第四部分是从周四嫂的性格特征方面来浅析作者艾芜笔下的周四嫂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合理性;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将是全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主要分析简·奥斯丁作品是如何将人物的命运与灰姑娘模式联系起来进行女性人物塑造的,从而折射出每一个灰姑娘式的人物都是对爱情婚姻具有独立的意识和理性的态度的,所有女性意识的觉醒都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女性意识的独立姿态,也是在女性意识影响下的聪慧的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刘震云的小说《我叫刘跃进》鲜有人知,如果说到电视剧《我叫刘跃进》那便是妇孺皆知。本文将对《我叫刘跃进》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当中的结构形式进行浅析,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引言;第二部分将从结构形式分析的角度来展现人物的塑造;第三部分通过对情节的分析来显现其艺术特色;第四部分以结构特点的层面来展现其艺术特色;论文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