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跟随农民工进城的子女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本文首先分析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其次,从不同主体维度,试图总结出随迁农民工子女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傅晨  刘梦琴 《城市观察》2012,(3):148-157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和实施情况。广东省基本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人人有书读”,但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学校的比例依然较高,入读公办学校的歧视依然存在,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能彻底消除,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韩慧  张萌萌  黄聚云  郑家琨 《城市观察》2015,(3):170-177,18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1626名学龄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认同感不高;与上海本地学生认同感差距较大;不同性别、年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认同感具有显著差异。必须培育并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对城市的认同感,这样才能使其认同城市,并最终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开始出现举家随迁的流动模式,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也由此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在步入成年后,出现了内部较大差异的分化;但无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留驻城市或返乡就业、创业,都是当前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现代劳动力。对916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完成其义务阶段教育后,能继续留驻流入地的人员超过了一半;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后去向不明的,多为社会特征水平偏低者;城市返乡农民工子女在家长特征水平上偏低。因此,应以国家宏观需求和个体微观分化的特征为立足点,对该群体后义务阶段的管理与教育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界定的社会心理支撑,使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跨文化适应)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与社区适应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农民工基督徒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研究鲜见.基督教信仰教育作为"属灵的生命",对农民工基督徒随迁子女的教育认知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农民工基督徒注重基督教教育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强调信仰意义,注重培育"爱"与"感恩",这有利于下一代的城市融入;另一方面,将"信"与"不信"划分为"正路"和"邪路",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夸大基督教育价值,必然对后代的社会认知产生负面效应,容易使其对外在的现实社会产生认知失调,甚至造成身份认同的混乱,无助于下一代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随迁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对宁波市3所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从内部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老师因素、学校因素、家长因素)两个维度来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的因素,探索促进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举家搬迁已经成为趋势之一,在陌生的城市中、陌生的生活习惯下,这些父代流迁子女自然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本文探讨研究这一群体对迁入地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旨在解决随迁子女的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提出的平等意识、平等教育主张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对象论。"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启发诱导"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构成其教育的方法论。他的这些思想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也有其深远而现实的意义。随着我国的发展速度加快,人口的正常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消费带动力。但是,由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机制体制的不完善、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清晰以及新旧体制的不衔接等多方面原因,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特别是大量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快速进入城市,也给城市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压力、新挑战。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是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结合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理论进行研究的。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当代教育不仅具有理论启发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我们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借鉴,并利用这些价值资源和思想要素,继续启发我们不断进行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0.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社会的关系,发现农民工子女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家庭通过经济支持、环境支持以及教育支持等多个方面,对子女人际交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力对子女人际交往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支持能力促进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发展,包括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文化层次、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关于随迁子女初中阶段后的教育政策仍存在四大问题:职业教育对随迁子女的实际吸纳作用有限;高中教育的户籍不平等问题仍普遍存在;较高的政策门槛阻碍了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高考的机会;就地高考政策落地后,"高考移民"问题的潜在风险增大。基于此,建议全面放开职业教育资源,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以及对随迁子女的吸纳能力;健全配套政策,逐步推动随迁子女全面就地高考和招生录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是我国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由于现存的制度性排斥、自身素质低和特定年龄段思想心理不成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滞后,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要从整体上解决这些思想心理问题,需要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和发展权,探索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交通、讯息的发达,农民工群体逐渐由过去的以个人流动为主向以家庭为单位流动转变,带来了不断扩大随迁子女的规模,他们如何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所瞩目解决的社会问题。综合分析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内外在原因,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逐渐达到理想平衡状态,即得到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进城农民工子女数量剧增,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这些进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体现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可以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巧瑞 《现代交际》2012,(7):237-238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各方关注,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过我国政府以及社会上公益机构等的不懈努力,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流动性强,以及我国现行的城乡户籍制度和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个问题影响着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13,(5):14-14
海南省教育厅正式发布的《海南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暂行规定》规定,外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报考五年制高职高专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7.
张艳如 《现代妇女》2014,(11):349-349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民工流动浪潮。而进城农民工子女是指那些随父母进入城市社区或者是在城市社区出生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们。自从2011年两会代表提出不鼓励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问题后,此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从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必要性出发,对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路太远、太坎坷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试图对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子女生存状况及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切身感受,从农民工子女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家庭及其生活质量、受教育状况、社会交往等维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群体存在着自我认知有待调适、社会关系有待优化、家庭教养模式亟需改善及学校育人环境需要改观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唐山市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指出了唐山市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唐山市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这个特殊群体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随行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开始成为全社会思考的焦点问题.笔者联系进城务工人员随行子女这个群体的实际,结合青少年的普遍心理状况,简要分析了该群体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