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早以来,奉系军阀内部就存在很多矛盾,有老派、新派之别,亦存洋派、土派之争。张作霖、张作相、张景惠等“绿林兄弟”属老派,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等为新派。新派内部,又分成洋派和土派。洋派也称为士官派(日本士官学校出身),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代表;土派也称为大学派(国内陆军大学毕业),以郭松龄、李景林为代表。由本身利益决定,士官派与老派观点一致,对外亲日,对内好战,思想反动,属于守旧派,以张作霖、杨宇霆为总代表。新派,特别是其中的大学派,反对军阀混战,主张励精图治,发展实业,思想趋向进步,属于革新派,以郭松龄和后起的张学良为总代表。随着奉军的崛起和没落,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争斗亦日趋尖锐化。可以说,一九二五年底郭松龄举兵反奉,是两派矛盾发展的一次公开暴露,而一九二九年初张学良诛杀杨守霆、常荫槐,则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和总解决。  相似文献   

2.
在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群中,少数民族作家石君宝以<秋胡戏妻>为代表的杂剧名作,尖锐地抨击金钱与权势所导致的人性丧失和道德败坏,代表挣扎在夫权制度底层的妇女大众喊出要求人格独立的心理呼声,并力图将带有谋求人格独立、倡导男女互敬互爱等鲜明指向性的民主意识引入家庭生活领域,呼吁重构通情达理的婚姻道德观,表现出在少数民族道德和市民意识影响下带有超前性的新思想、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克伦威尔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是近代英国的奠基人。他打败封建王党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而远征爱尔兰,镇压平等派与掘土派,以及以独裁代替共和,这一切也正表明他是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的代表,并不像某些史学家所说的他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汪金友 《中华魂》2010,(3):30-30
“高看群众,低看自己”,是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对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原组织部长王彦生的一句评价。王彦生当了11年组织部长.从来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从来没有忘记百姓疾苦,从来没有在群众面前摆过架子。从来没有接受过他人宴请,从来没有利用公权办过私事,从来没有提拔过“带病干部”。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惧.不为亲近所累。所以老百姓都说.王彦生“就是个普通人,  相似文献   

5.
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一出世,便在文坛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冲击了以私小说为代表的旧传统,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新潮流,从而揭开了日本现代文学史的序幕.历史上,日本新感觉派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重大影响.近来,随着中国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的作品逐渐被重新出版发行,有必要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予以评析,重新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森村诚一是日本当代推理小说“新社会派”的代表作家。日本推理小说,即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侦探小说,因二战后日本实行了文字改革,“侦”字被废除,故得此名。日本二战前的推理小说往往用一些刺激性的情节来迎合读者的趣味,社会影响不大。战后,日本作家的言论自由有了较多的保障,推理小说所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到50年代,出现了“社会派”推理小说。这派作家以松本清张为代表。他们一改过去的俗套,抓住社会矛盾,运用推理手法,暴露社会的阴暗面,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到了60年代,以森村诚一为代表的“新社会派”崛起。森村诚一的推理小说深刻地揭  相似文献   

7.
试论狄德罗《拉摩的侄儿》的辩证法思想李海峰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首须,唯物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哲学小说《拉摩的侄儿》深刻揭示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社会生活的复杂矛盾,字里行间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对辩证法的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史学界长期来把南宋朝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的“二分法”是不妥的.事实上,孝宗以来,南宋朝臣中存在着以汤思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派,以张浚为代表的冒险主义派,以史浩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派.孝宗一上台就决定对金国进行战略决战是缺乏思想、政治、军事、组织基础的冒险.史浩任相后,头一件大事就是抓平反以岳飞为代表的冤假错案,抓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军事建设,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战略决战的思想是正确的.应推翻有些学者贬损与强加给史浩头上的一切不实之辞.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法律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法律改革。这一时期,也是礼法之间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礼教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新修订的刑律是否应继续纳入传统封建礼教的规范,这场争论就是著名的“礼法论争”。礼法论争不仅反映了外来的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本土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中国法制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通过对清末修律中“礼法论争”这一具体史实的分析,回溯礼的产生及礼法关系的演变过程,启示中国现代法制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依托,在借鉴西方法制经验的同时,中国应当走民族化、中国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南社是清末民初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团体,成员众多,诗学观也很复杂,以柳亚子为代表的一派严厉批判以陈三立和郑孝胥为代表的同光派,引起了高旭、姚锡钧等人的强烈不满,进而导致了南社的分裂.本文首先从史的角度勾勒了南社内部由于对同光派的不同态度而导致矛盾的积累与爆发的全过程,进而探讨政治正确与文学成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政治保守而否认他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友是西晋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 ,它的形成和贾谧的权势有很大的关系 ,也因此影响了其中一些人的命运。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 ,二十四友没有全然保持魏晋风度 ,而随着社会风气的易移 ,权势与金钱软化了这些人的性情 ,致使在岁月流逝中 ,他们因难以建功立业而充满了痛苦 ,既有对社会的怨愤 ,又有自我的宽解 ,自然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2.
13.
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危机加深,战乱频仍,社会急剧动荡,对于唐季的文学发展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今人谭优学先生将晚唐诗分为三派:“一是以艳丽著称的温李派,以韩偓为代表;一是以寒瘦苦吟为主的贾岛派,以李洞为代表;一是著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精神的这一派,以皮日休为代表。”(《唐诗人行年考·薛能》)基本上把握住了晚唐诗坛的三大走向。但把韩偓归入艳丽派,显然是就其《香奁集》立论的,虽然不无道理,却不很准确。韩偓的诗歌创作决不是《香奁集》所能范围的。  相似文献   

14.
人权派活跃于1929-1931年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人权派是上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蒋介石法西斯独裁矛盾的产物.由于他们公开主张保障人权,制定约法;实行“民主政治”,发起“人权运动”,“人权派”因而得名.“人权派”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他们所提出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人权要求,没有超出资本主义范围,和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人权观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权观.本文试图比较两者区别,在比较中鉴别是非,认清人权派对人权追求既有其进步的历史意义,又存在着历史局限性,进而揭示中国共产党追求人权胜利的必然性.1927年…  相似文献   

15.
在首次国共合作时期,多数华侨尤其是上层处于矛盾遑遽状态。其代表人物出现联共派与反联共派的矛盾和斗争。这时孙中山期待华侨人力财力支持虽不如前此迫切,但日益坚定而鲜明地捍卫华侨利益。他觉察到上述两派斗争,并且适时地进行了酌情处理,这体现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后系列事件中。总的看来,此时期华侨上层对国共合作态度冷淡,华侨中下层群众则亟欲冲破封锁和诬陷,支持国民革命,孙中山和华侨的关系因而有亲有疏。  相似文献   

16.
东汉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些较为进步的思想家起而批判时政,也注意到运用名辩的原则。这,以王符、徐干为代表。他们的名辩思想,上受王充《论衡》的诘辩之学与其重效验的逻辑认识方法的影响,下开魏晋时期所谓名实派、名理派的论辩之风,在中国逻辑史上应有其一定的地位。关于王符的名辩思想已有拙文《王符的“明真”的逻辑思想》(载湖北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加以论述,这里续对徐干的名辩思想论列于次。  相似文献   

17.
人权派是指活跃于1929年至1931年间一部分在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代表人物为胡适、罗隆基。他们深受法国《人权宣言》等思想的影响,试图模仿。其政冶主张是:一、实行言论绝对自由;二、反对“党治”,鼓吹法制;三、实行“专家政冶”,由专家管理国家。人权派的主张反映了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反映了蒋介石实行封建主义和  相似文献   

18.
’96日本众议院选举,是战后首次采用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的一次大选,被称作日本近代的第三次革命。它以两大政党制为目标,从“派间本位”的选举向“政党本位”的选举转换。日本国民选择的是安定政权下的改革,自民党东山再起,重掌政权。新的选举制度以英国的选举例为模式,然而与两大政党制的目标尚远。文章还介绍了日本有关“政治市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魏其武安侯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一篇颇具特色的传记,是司马迁写他所生活的汉武帝时期的一篇奇文,历来为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者所重视。(一)选材奇肆主旨深远历来分析《魏其武安侯列传》主旨之文,多“以权势相倾为主”概括,但仔细阅读一下原作就不难发现,这种结论过于笼统:这篇传记写魏其、武安两贵族之间的勾心斗角,矛盾纠纷,权势相倾,仅是表面现象;尽管本篇传记没有描写气势恢宏的事件和惊天动地的场  相似文献   

20.
苑银和 《南都学坛》2005,25(2):101-102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以东方文化派、学衡派与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道德立场和以西化派为代表的激进主义道德立场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