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晨阳 《职业》2014,(22):25-25
他酷爱单车,热衷于骑行,毕业两年来,随车队一起在单车背上几乎骑遍了大江南北。他感受过环海岛骑行时,大海的豪情万丈与波澜壮阔;经历过山路骑行中,奋力爬坡、呼吸困难后的豁然开朗;体验过公路骑行里,尘土飞扬、冲出车流之后的酣畅淋漓……他说:"青春是用来燃烧的,趁着年轻,我要多去看看这个世界。"他成功地将自己的兴趣和创业结  相似文献   

2.
青年卢卡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人们用来认识历史的科学真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以用来批判资本主义,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在这个意义上,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批判了庸俗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变化"的新命题,为无产阶级的现实难题指明了道路。这一理论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但不能忽视的是其创新的精神,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起到的开创作用,这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萍 《安家》2006,(12):188-190
曲线婀娜的新派高层 "梦露大厦" 设计师:马岩松及其团队 The Absolute Tower,一个全是曲线的大厦,外界评论作"梦露大厦",加拿大密西莎加市地标建筑.设计不再屈服于现代主义的简化原则,而是表达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复杂性,来更多元地接近当代社会和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模糊的需求.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传统高层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了,整个建筑在不同高度进行着不同角度的逆转,来对应不同高度的景观文脉.设计师希望梦露大厦可以唤醒大城市里的人对自然的憧憬,感受阳光和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真的来了!"这是2009(第六届)中国薪酬管理高层论坛与会者的普遍感受.  相似文献   

5.
男人有两大用处,一是用来恋爱的,二是用来结婚的。不过,男人是不附带使用说明书的,所以,在你要与一个男人交往之前,最好定位一下,他是用来恋爱还是用来结婚的,因为,同样的一种品质,在"恋男"与"婚男"之间所发酵出的味道是不一  相似文献   

6.
初中美术教学作为初中美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初中生艺术欣赏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造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场景,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的。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同身受,能够加深刻感受其内在本质。本文将通过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育应用,来发现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郭亮 《现代交际》2014,(6):28-28
"虚拟仿真"又称"虚拟现实"或"灵境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的还原,再以屏幕或投射方式显示出来。人们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通过各种装置来实现操作、控制,观察与感受等体验,以此达到特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京剧的表演过于追求形式而丢掉了其"传神"的本质。所以本文试从什么是传神,"传神"的重要性,"传神"的内涵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研究"传神"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人性思想是道家人性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中国哲学中最有争议的论题之一。庄子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从道的范畴来探讨人性的本质,开创性地提出了二元人性思想,既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一面,即人的欲性,又探索了如何去除人心中的"欲性"而达到美好淳朴的"道性",在中国人性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是主客体情感交流的一种活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鉴赏活动来完成。由于鉴赏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生活层面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作为人,其必然有着更多本质的共同性。文中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文学作品的审美教学提出一些浅显的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11.
段慧琴 《职业》2017,(4):67-68
以情优教就是通过"情感"这一重要手段来优化和促进教学.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12.
正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对于人的重视,乃至人性的发掘。而对于品牌的讲故事需求,则更反应了当下社会大众对于品牌更高追求——让品牌得以更性感地与消费者沟通。漫长的市场化转型之路,让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有着因时而异的"着眼点"——从八十年代以"夯产品"来保障品牌,到九十年代以"铺广告"来曝光品牌,再到零零年代以"拓渠道"来落地品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美术鉴赏本质是让人们能够识别美,感受美。在高中时期开设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审美观。教师在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去鉴赏,教授的是一种识别美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肌理、质材、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并将这种美融入到生活中,提升自己对作品的鉴别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想要回归大自然。在南澳大利亚,我们从未离开过大自然。——南澳大利亚州旅游局中文官网上的这句话,用来概括在整个澳大利亚大陆上的感受,再贴切不过。  相似文献   

15.
建筑类型学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甚至晦涩的理论,但它拨开现象的表层,触摸到建筑的本质。《城市建筑学》是建筑类型学理论的经典作品,在作者阿尔多·罗西的哲理中,生活是永恒的,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建筑,其内在本质也应该是永恒的;建筑的分类不应取决于功能,类型应该从历史的建筑中抽取,因为历史建筑不仅是物质,而且带有生活记忆。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纵观人类思想史,关于"人是什么"及人的本质思想的探讨不胜枚举。青年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思考中首次作了科学的界定。本文基于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先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的本质,即"自然的人的本质""社会的人的本质""现实的人的本质"。通过对三个层次的论述,分析、比较了自然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的辩证统一,回归经典原著对其进行思想梳理,从而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生产"来分析中国传统戏曲与英国戏剧的发展特点,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发掘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大都以学科存在的方式来定义和研究跨学科。近年来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已有研究和跨学科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跨学科不仅仅只是一种学科存在的方式,而且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或思维方式。进一步挖掘跨学科的本质内涵,对于开展跨学科活动并促进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层面分析"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本质,探析发展跨学科的价值与意义,为该主题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两会"结束,接下来,各级各部门将全面进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开展中去。回顾这十几天来,代表委员的发言,各方媒体的观点,既可以总结出一些新的变化,或许对今后的工作推进也有所助益。此前有媒体观察到一个现象,记者在提出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雾霾、医疗安全等时,常常会直接问代表、委员,其个人是什么感受。对话形式往往是,你的感受是什么,对方则以第一人称主语作答。如是"你"、"我"间的一去一来,被认为是国家宏大问题与普通大众微观话题之间的切换,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管理者或者参政议政者能够带入性地以普通大众的视角看问题,从而发现问题,或者搭建双方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死水》是闻一多在新月时期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涉及到了三美定律,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本文以艺术特色为研究对象,从死水各个角度来展开对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进行分析,并论述了诗的"三美"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