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世界》2013,(13):45-45
学书者不仅要有很强字内功的“精”与“博”,而且还须具备字外功的修养,即书外求书。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其它姊妹艺术,方能使人心胸开阔,思维敏捷,书艺自会大进,相反学识浅薄,眼高手低其书法必然俗气,浅鄙。晚清著名书法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谈道:“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象,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所以作为学书者,不仅仅要注重书法实践,更主要的还须加强书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道德艺术的修养,完备艺术气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孙过庭的《书谱》是罕见的书法史上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的理论与创作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文章恣肆宏美,议论精辟入理,可以说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是《书谱》不易理解,文章结构枝蔓较多,采用的是骈体文形式.本文通过书法的本体论、发展观等方面对《书谱》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对《书谱》博大精深的书法理论体系以及特征做出正确、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的书法注重表现情感、追求意趣和张扬个性,创造出继晋尚韵、唐尚法之后又一代新风.而其《黄州寒食帖》不仅充分的体现了他的尚意书法观,而且还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本文围绕《黄州寒食帖》,对苏轼书法的尚意思想、尚意书风特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一 《公关世界》2016,(24):69-73
我在任城读书时是没有书法课的。虽没有书法课,但书法的学习是没有停止的,课余时间经常练字,主要是晚上在教室里临池。经常一起临池的有齐开义、尤涵等同学。他们临池的水平都比我高,我常向他们请教。我当时临池比较杂,学米芾、学颜真卿也学篆隶,写得不少却不得要领。一次,齐开义郑重地对我讲,要注意笔法,建议我学一学沈尹默的书法,听他的建议,我就把沈尹默的《执笔五字法》当作范本临了一段时间,还用沈尹默书体写了两首台湾同胞怀乡诗参加“全国大学生首届书法竞赛”,居然还获了奖。我后来走上书法之路与那次获奖有关系,更与齐开义的开导有关系。时光匆匆,任城读书已是三十年前之往事,但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尤其是齐开义在书法学习上对我的帮助是不会忘的。  相似文献   

5.
学好书法,贵在“恒、行、悟”三个字。围绕“恒、行、悟”,我体会学习书法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前人对临池习书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当汲取这些理论精华,指导自己的实践。但是,我认为学习书法更重要的是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和感悟。二、碑帖与爱好的关系。习书从临帖开始。在选帖时既要选水平高的,又要选自己喜爱的。我学草书,老师指定的范本是《孙过庭书谱》,我试临后总感到不适应,后来,我选择了于右任和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临写起来得心应手,进步就大些。学隶书,老师以汉《曹全碑》为教材,…  相似文献   

6.
孔庆东 《中外书摘》2011,(12):78-79
我认为,作为当代人要读四种书,按照重要性排列如下:分别是经典书、专业书、时髦书和休闲书。这四种书都应该读,不可偏废。经典书,就是各界推荐的中外名著。这些经典书集合到一块儿大约有上千本。我在《百家讲坛》上说过,上千本经典书中选择五十本来读,你一辈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7.
吴东威 《老年世界》2013,(12):45-45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是线条的艺术。古人为了掌握千变万化的线条和精妙的结字,无论是“精”深“博”大,都为后人作出了良好的楷模。书法字内功的“精”与“博”两者都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学书临池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四面出击。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07,(6):59-60
徐子久,号白发书翁。1948年生于浙江台州仙居。浸淫书道四十余年,出版专著字帖70余本,在北京建有展示个人书法作品的徐子久艺术馆。青年时期曾连获三次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完成《诗词》660米卷.临书千米卷及108米长卷楷书《金刚经》,282米金书《本愿经》,扇面《唐诗三百首》全集,行楷《道德经》等书法巨作。在北京,上海,济南,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地区成功举办个展十余次。  相似文献   

9.
由于“清华简”的发现,《尚书》学的诸多问题势必会再一次引起广泛的讨论。《论书篇》中有大量的关于《尚书》的记载,这些都是现在研究《尚书》颇具价值的文献材料。该篇涉及的《尚书》篇目、《尚书》引文以及记载孔子的相关议论都事关《尚书》学研究。在论证内容可信性的基础上,《论书篇》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应该被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教育"原则,书中提出了许多教育观点。有些教育观点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仍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有些教育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商榷;有些教育观点不乏是错误的。针对书中不同的教育观点,要区分对待,既要汲取有借鉴意义的教育观点,又要剔除糟粕,对一些值得商榷的教育观点,仍然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研究它的翻译可以起到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精神认识格局和艺术构思问题。该办法在于"博而能一",即既要积累丰富的素材和情思,又要具备贯通一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用典     
《老人世界》2020,(3):68-69
立德篇习近平同志对党员干部的“德”,一直高度重视。2004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就在《求是》发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指出领导干部“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也一再强调政德问题,认为治党治国之要,在于“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对于新时代的领导干部,什么是“德”?2011年12月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要善于辨别、正确处理四组关系—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  相似文献   

13.
陈杨桂 《老年人》2006,(11):36-37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老少皆知的四大古典名著。博览群书的毛泽东,更是与这几部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伴随终身的《水浒传》在毛泽东读私塾的时代,《水浒传》还没被称为“古典名著”,相反,大约从明崇祯皇帝时起,它就一直被历代帝王列为“诲盗”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要想学好书法,就要内外兼修。本文将清末书法评论家杨守敬《学书迩言》中所阐述的观点予以延伸,从"气质""品高""学富""多见"几方面阐述"书外功"对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兰亭序》,文与书俱佳,堪称双璧。发掘其文化艺术价值,可有力地帮助学习与创作。本文将《兰亭序》书法点画笔墨技法与背后的文化含蕴结合起来,从而揭示《兰亭序》简远潇洒的书法风格中所暗藏的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6月25日上午,由河北省文联、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省政协联谊会、省中国书法院、省毛体书法研究会、省书协和高远集团共同举办的“家训承扬”李世文书法作品展在河北省博物院拉开帷幕。此次书法作品展共展出李世文多年来的精品力作近200幅,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书学功底和艺术学养,历代名君、名臣、名家的家训家书在李世文的书写下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光明日报》的《艺萃》副刊“光影天地”版发表了刘炳琦、杜一芳夫妇在国外拍摄的几幅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许多与扇子有关的文化,令人感到意趣无穷。 扇书 扇面书法历史悠久。历代不少书法家都有扇面书法佳作。最早见于《晋书》记载: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媪题扇,老媪每字售价百钱。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的关注币II争论。随后在2012年8月,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称:“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王丽 《老人世界》2014,(12):13-15
2014年9月7日,著名艺人李香兰去艺,消息传出,令大批中日老粉丝唏嘘不已。她是与周璇等齐名的上海滩“五大歌后”之一,首唱名曲《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等至今依然被人们传唱:她7年红透半边天,曾以汉奸罪被捕,后又遣返日本,又因发表长文,劝诫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靖国神社,批评日本钓鱼岛国有化等举动,在日本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