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阔 《现代交际》2006,(9):24-25
比起贾府的姑娘小姐,凤姐的胸中显然欠缺文墨,但却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新鲜、热辣的生活气息,用策划界的术语说,就是十分有创意。她的话,不只是她的“上司”贾母喜欢,贾母身边的人也爱听,而且还总是让她的“敌人”无话可说。所以,王熙凤是一个具有说话天分的人才,懂得怎样向不同的目标对象诉求。  相似文献   

2.
成薇  梁佳佳 《金色年华》2007,(12):13-14
几年前就已离婚了的她早出晚归,靠帮别人打工维持生计;几年后,一次邂逅,她爱上一个貌似忠厚的男人,可她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个男人,却让她——  相似文献   

3.
王玉萍 《老人天地》2010,(10):33-33
我有个打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好朋友小彭,好到我常在她家“泡”着。她的妈妈周姨热情地照顾我,周姨买的很多连环画我都看过,她做过的上海菜我都尝过,甚至慢三、慢四、“交谊舞”也是她教我们跳的。  相似文献   

4.
卫宣利 《老年人》2008,(6):36-36
前一天,两个人吵了架。吵架的原因其实也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无非是谁多倒了一次垃圾,谁少洗了一次碗。他暴躁,冲动,小心眼儿;她琐碎,唠叨,爱较真儿。两个人的口水大战眼看着就升了级,他忍不住伸手推了她两下,她便一下子跌坐在沙发上,开始哭,哭得歇斯底里,鼻涕眼泪抹得到处都是。他也不去哄她,任由她哭,还一摔门一走了之。  相似文献   

5.
她等到了陈浩铭。没错,对这个男人的沉默、坚持和爱护,都是她心计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心机”,因为她们并不知道,顾小西是有爱情信仰的,只是在她的爱情信仰里,多了一些条件罢了。就如陈浩铭需要的,也不只是一个护工,那天,在她握住他手指的时候,她清晰握到了他传递的温情。  相似文献   

6.
梁驰是北京大学外交系06级本科生。她对自己的评价是:“社会工作能力很强,本科平均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绝不是老师眼中的‘优异生’,也不是能静下心做研究的人,在校期间只参加了一个社团。”  相似文献   

7.
陈燕是我国著名盲人钢琴调律师,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注册会员,生下来双眼便看不见,但随便扔到地上的硬币,她能一步到位地捡起来;遍布京城的钢琴调音家庭,她能自己坐着公交车上门服务。她,游泳考过了深水证;跆拳道晋升到黄带;她还会开卡丁车、滑旱冰、骑独轮车,还能写书出书。经过多年拼搏,陈燕自己开办了调律公司,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生意兴隆。第13届残奥会的开幕式上,陈燕还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如今,她和盲人丈夫的生活幸福惬意,充满了温馨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余娟 《当代老年》2010,(10):51-51
最先登陆月球的人——嫦娥姑娘(且无需任何设备,极尽环保。)跑得最快的人——孙先生(大号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9.
《女性天地》2008,(10):61-61
湖北土家族“姑娘”田巧巧(化名)12岁以前,像所有小女孩一样一直单纯而快乐地生活着。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身体开始发育后,一直以为自己是女孩的田巧巧突然发现自己的阴部长出了一根阴茎,声音也变粗了。“当时自己很恐慌,没敢告诉任何人,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男是女”。“她”深埋心底的性别秘密却让“她”彷徨生活了13年。  相似文献   

10.
肖雪 《现代交际》2004,(7):28-29
我有一个嗜好:打牌。一有空我就带上女朋友和另外一对小夫妻去酒吧,二对二打升级。要命的是,我原先那位数学系毕业的女朋友,打牌特别会算,又好胜,而且说话不饶人,每次我出错牌,她不是给我脸色看,就是当场训我,让我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本来打牌是为了放松,可给她一搅,变成了做功课。后来我们分手了,当然不是为了打牌这样的小事,不过大家可想而知,她的自恃聪明和尖锐的个性一样也会体现在其他事情上,我只好临阵脱逃。  相似文献   

11.
牛润科 《老年世界》2013,(15):24-24
我们厂里有个绰号叫“600工分”的女工。之所以叫她“600工分”,是因为一部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剧中的老人介绍一位“一年能挣600工分”的粗壮姑娘给儿子,可儿子不喜欢,老人很生气说:“漂亮的脸蛋能长大米吗?”我们厂里的年轻人在劳模宣传栏里,看到一位“在不漂亮的脸上能长大米”的姑娘,与电影里那位“一年能挣600工分”的粗壮姑娘长得真是像极了,于是大家私下里都叫她“600工分”。  相似文献   

12.
樊雅蕙 《职业》2014,(19):64-64
有个姑娘,大学读的是儿童教育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三年后,她跳槽到一家网络公司做儿童应用策划,前几个月一切都很顺利,姑娘做得也很得心应手。然而,网络公司瞬息万变,业务有了转型,转眼间从做儿童应用转做手机游戏。  相似文献   

13.
林艺 《现代交际》2007,(1):62-63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一个听话的好女孩,却要离家出走;一个善良敦厚的父亲,却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我了解着其中的故事,慢慢地揭开了其中的谜题。她要离家出走前,联系上了我。我问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她说她不想破坏妈妈的好婚姻。这是一个知道体贴的孩子,虽然她很小,虽然她的一些想法很幼稚。她的父亲去世五年后她妈妈才再婚,她妈妈为了生活吃了很多苦。继父是个很爱妈妈的人,从她们母女进了他的家,她就感到了妈妈的幸福和知足。  相似文献   

14.
杜利人 《老年世界》2008,(20):14-16
所谓的“啃”老,也就是吃老、靠老。说到“啃”老,传统的方式多指物质和经济上的,比如大额的结婚费用由老人支付,等等。而今,“啃”老已不再单纯指经济上的,它已延伸至学术与专业、求职与工作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和老婆结婚4年多,我不清楚这4年多究竞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温柔可人的姑娘变成了如今这个经常撒泼打滚的泼妇,还总说我不体贴也没有结婚前对她好了,说着说着就会大吵大闹摔东西。我说我工作累,她就吵着说她更累;我说她没以前温柔了,她就吵着说我娶了她就奴隶变将军了,针锋相对,寸句不让。我现在特别后悔,为什么当初要结婚呢?  相似文献   

16.
张学文 《老年世界》2010,(11):25-25
不久前,从报端看到苏北射县一位陈奶奶,家中有一本“探亲账”,账中详细记载了她的子女们回家探望的时间和次数。她说,正考虑要设个“探望奖”,打算年底给回家看望次数最多的子女发个“红包”,以资鼓励,让子女们常回来看望她。  相似文献   

17.
《金色年华》2009,(3):27-27
有个女子告诉我,年轻的时候,真的很傻,她曾在闲极无聊时,拟了一个“黑名单”,上面是明示或暗示追求过她的男人。隔了一段时间,把它拿出来看一看,数一数,然后很自恋地照照镜子,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相似文献   

18.
福原爱的形象至今还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那么的倾心可爱,所以她成为了日本的“国宝”,同时也得到了中国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在一次琴筝演奏会上,我结识了一位来自大同的姑娘。她那白皙的皮肤和优雅的举止,令人难以相信她是来自北方的女子。照我本来的想法,似乎只有江浙一带的姑娘才会那么水灵。但她确实是山西大同人。  相似文献   

20.
巴山 《女性天地》2007,(8):8-10
瓜子脸,小巧的嘴,一双如梦似幻的眼睛,还有一头缎子般光滑的头发,妩媚而不失清秀,一颦一笑问,尽显江南女儿的灵气……她就是现代版“林黛玉”李旭丹。在2007年的红楼选秀中,她就像观众心目中一个美丽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