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庆祝元旦     
七月流火,午睡热醒。开窗南望,一楼院外树上,一对野鸽正忙筑巢。雄来雌往,频衔柴棒。他鸟筑巢,几日不辍,甚而至于成月构筑。此对野鸽,只筑半晌,雌鸽便卧巢产卵。  相似文献   

2.
一般以挑选雄性幼鸟为好。雌雄鸟可根据上嘴颜色和体型来区分,雄鸟一般嘴红,体型稍大。挑选时鸟眼要黑亮,炯炯有神,饱满突凸;架式、动态要活络,飞扑敏捷;静态要情绪安定,起居坐定各有次序,不急躁,不无故惊飞。鸟头要头额宽大,伸缩自如,左顾右盼,转动灵敏;鸟身要修长,胸围丰满,肩平滑;鸟羽要平整有纹,线条清晰流畅,毛锋硬而细直,毛羽紧而带有光泽。怎样挑选笼养鸟@邹新群  相似文献   

3.
窗外两只鸟     
温乃鹏 《老年世界》2011,(10):27-27
不知啥时候,两只小鸟在我家窗外筑了巢。细心的孙女对我说:“爷爷,那两只小鸟的本事太大了,能在这么高的地方安家,咱们得帮助它们!”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1996,(2)
家不知你留意过没有,"国家"这个多少有些神圣意味的词,是由"国"与"家"两个字组合起来的。常言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前有国,国后连家,可见家是占着极重要地位的。家,好比乌的巢。鸟飞千里,终要飞回来,落向何处呢?落在它们一口泥、一口草行来的巢...  相似文献   

5.
鸟趣     
鸟趣会耕田的鸟在非洲的一些地方是用鸟耕田的。这种鸟体形高大,有600公斤重,脖颈很长,人称"长颈鸟"。当地农民把它捕捉回来以后,在其头部拴上一根绳子,砍去翅膀,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就可以下田耕作,速度并不比牛慢。有趣的是,当它饮水或觅食时,可以把颈子...  相似文献   

6.
织呀织呀织毛衣文/小韵图/郭谊刚认识那会儿,为了怕人家日后后悔,我首先招供,把自己的不足—一道来。首当其冲的便是不会干家务更不会织毛衣,让他细细思忖,选择何去何从。没成想我话音未落,君便—一陈词。说到织毛衣,他一脸的不屑:“那都是家庭妇女干的。”他说...  相似文献   

7.
自由的代价     
养鸟人捉了一些鸟关进笼子里,他最喜欢的是那种羽毛光华艳丽的鸟儿,只要一发现这种鸟,就单独关在笼子里驯养. 为了养出自己想要的那种鸟,养鸟人把鸟关进笼子里,定时喂食喂水,每天都仔细观察,严格挑选.为了防止鸟儿飞掉,只要一发现鸟的翅膀长长了,养鸟人就用剪子给剪短;凡是他看见长胖了的鸟,就送到厨房做菜吃.  相似文献   

8.
趣闻     
企鹅是南极的象征。这些步态蹒跚、身穿燕尾服的“南极绅士”,是在极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繁殖的。它们恋巢爱子,有时也偷邻居的卵,霸占其它企鹅的巢,把别的小企鹅夺过来抚养。因此,做“父母”的企鹅一刻也不肯离开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松鼠的优势     
比尔喜欢在闲暇时间观察鸟类几年前,比尔买了一幢新房子,附近草木葱笼。入住后的第一个周末,他就在后院里装了个喂鸟器就在当天日暮时分,一群松鼠弄倒了喂鸟器,吃掉里面的食物,把小鸟吓得四散而去。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比尔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让松鼠远离喂鸟器,就差没有使用暴力了。但丝毫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衣的织法有许多种:从腰身往上织,从领口往下织,从侧面横着织……那生活呢,它到底有几种织法?一个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独立自主惯了的职业女性,有一天突然纯粹以“家属”的身份出现在丈夫的圈子里,并且那个圈子对你一无所知,只认你是某某的老婆——这种状况有点像一个良家妇女收拾打扮好出门,被某个男人误以为是卖春女子的那种滋味:委屈、不屑但又有点新鲜、兴奋甚至满意。我决定韬光养晦,收敛起职业女性的言谈举止,把“家属”这个角色扮好。好像这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不过就是把丈夫叫做“当家的”、“俺屋外头那个”,大庭…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心     
王蒙 《华夏少年》2007,(3):56-57
春天的心活在春天的人的身体里。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多美。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话,远处的孩子们唱了:“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牧童……”  相似文献   

12.
数字     
“在—个笼子里有各种鸟,如果把那些吵得厉害的鸟拿出去,那么笼子里就不热闹了。我们对于热闹已经怀平常心了,司空见惯,关键是我们自己把事情做好。” ——首度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出访的习近平向媒体坦言:要以平常心对待奥运前夕的“嗓音”,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是在困难中走过来的,既不怨天,也不尤人。一庸话尽显了一个正在崛起国家的从容、自信。  相似文献   

13.
生死决择     
赵涛 《金色年华》2007,(11):55-55
“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相似文献   

14.
正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当镜头将人与鸟联系在一起,一种和谐感不言而喻。在江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摄影,热爱鸟类,他们用艺术美学把鸟的美锁在自己的目光中、视线里,定格在镜头里,使之成为瞬间的永恒。如果在山林里遇到一个身穿迷彩服,肩扛迷彩"大炮"的人,我们把他称作"鸟人"。因为他们选择了"拍鸟"这个最具挑战性的题材。鸟的美独一无二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之所以会选择以"鸟"为拍摄题材,是因为鸟的美是独一无二的,不论它展翅  相似文献   

15.
万花筒     
《老年人》1997,(8)
奇鸟拾趣灭火马尼加拉瓜有一种全身乌黑、脖颈纤细、体形如瓶的鸟,在这种鸟活动的范围内,如果某处发生火灾,它们就会马上成群结队地飞去,从嘴里不时喷出一种液体将火扑灭。据鸟类学家研究证实,这种鸟体内有专门制造这种粘液的囊体,而这种粘液内含有极强的灭火物质。司门乌非洲布隆迪的农民,许多人家饲养一种叫“斯本大”的鸟。这种鸟的舌头弹性很强,能把100—200克的石头弹出5-6米远,既快又准。当地野狼较多,经常危害人畜,因“斯本大”对狼身上散发出的气昧有特殊的敏感性,所以一闻到这种气味便嘴啄石头,当狼走近时便向其弹去…  相似文献   

16.
麻雀的神通     
爱尔莎·波尔塞斯太太是一位鸟迷。为了聆听鸟儿的歌唱,她把卧室布置在住宅的最高处——复斜式屋顶的阁楼上。一天清晨,波尔塞斯太太被一阵鸟呜声从睡梦中唤醒。仔细听去,这是一大群麻雀在呜叫,七嘴八舌,吵吵嚷嚷,似乎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波尔塞斯太太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将窗帘拉开一角细细看去,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人在囿途的时候,中国式大迁徙来了。无论多早出门,都能看见长长的队伍,不用问,一定是买火车票的。其实,我特别敬佩这些排队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回家”。就像那些迁徙的鸟,飞那么远,只是为了寻找温暖,而家,就是散发着暖意的巢。  相似文献   

18.
刘娅 《当代老年》2006,(1):56-56
因天气寒冷的关系,鸟儿冬季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因此特别需要注意防病。 鸟冻伤。北方寒冷,食虫鸟和一些耐寒力差的笼鸟通常在室内过冬,尤其是一些不耐寒冷的鸟,如点颏、相思鸟、绣眼鸟等,冬季要尽量让它们多晒太阳。笼鸟冬季也可洗澡,但比起夏季次数要少,一般每周两次即可,水温不宜低于20℃。要让鸟自行沐浴,浴后,若全身羽毛湿透,应立即置于阳光充足的温暖处晾干。遛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的逐步老龄化,养鸟已成为许多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老年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更促使养鸟队伍迅速膨胀,市场对鸟的需求也因之不断扩大,从而对我国鸟类种数位居世界首位的称号产生威胁。笼养鸟作为鸟市交易的终端,开始受到环保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笼养鸟表面是爱鸟,实际是害鸟。那么禁止养鸟现实吗?为此,我们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唐思贤副教授。唐教授的父亲是研究鸟类的专家,尽管已退休,但挂在家里的一排排笼鸟仍显示着老人对鸟的眷恋。从6岁起,唐教授便随着父亲观鸟,对鸟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研究鸟已有19年历史的唐教授对养鸟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的日趋老龄化,喂鸟、养鸟、驯鸟越来越普遍地进入百姓的家庭。老年养鸟队伍的日益庞大,更导致市场对鸟的交易需求不断扩大。环保人士对此忧心忡忡——因为笼养鸟是以牺牲大量野生鸟的生命为代价的,人们越是爱在家里养鸟,自由飞翔的鸟儿越陷入生存危机。一面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一面是大量野生鸟面临消失,爱鸟者也许并不清楚,如今这对矛盾正日趋尖锐,能不能寻找到一条两全其美的出路?专家提倡推广野外观鸟和招引观鸟以作为笼养鸟的补充,政府应尽可能给百姓创造一个观鸟平台,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真正实现人乌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看见专家所期待的那一幕,鸟的命运也将由此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