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或美托洛尔治疗12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NYHA分级以及LVEF、LVEDd、LVESd均有显著改善(P〈0.05);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老年CHF患者BNP、TNF-α和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卡维地洛组BNP、TNF—α和IL-6浓度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能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异常升高的BNP、TNF-α和IL-6,卡维地洛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的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CHF患者设为CHF组,同期选择参与体检的6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并对CHF患者心功能分级与BNP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出院前患者的BNP水平进行分组,统计CHF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 CHF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浆BNP≥110pg/ml者的再住院率、死亡率分别为25.0%和17.9%,显著高于BNP110pg/ml者的6.5%和3.2%(P0.05)。结论血浆BNP是反映CHF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为CHF的早期诊断、病情判定、预后评价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之间关系。方法对130例慢性心务衰竭住院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11例,心功能Ⅲ级32例,心功能Ⅳ级87例。用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将心功能与血脂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TG、TC浓度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显著降低(P〈0.05),心功能分级与TG、TC均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务衰竭患者血脂与心衰程度相关,血脂可作为判定慢性心务衰竭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LVEDd、LVEF及血浆BNP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康复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素(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及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心功能、LVEF、血浆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运动组心功能改善(P0.05),LVEF明显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内一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入选78例,将入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控制两组患者的钠盐摄入量10g/d,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滴,两组均治疗14天。测定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632. 3±100. 2) ng/L,对照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628. 5±109. 6) ng/L,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313. 4±97. 7) ng/L,对照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395. 6±106. 5) ng/L,观察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能明显降低B型利钠肽、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脑利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BNP及CRP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BNP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BNP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及CRP水平,且对不同程度心功能患者均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是否与缺血性卒中后功能预后相关。方法年龄≥18岁入住卒中单元的患者,检测血清脑钠肽水平。研究终点为采用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死亡率。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BNP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57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7.9±15岁,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分析显示BNP升高与较低的射血分数(P〈0.0001)和心房扩大(P〈0.001)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BNP升高会降低良好预后的可能性(OR0.64,95%CI0.41-0.98),增加患者死亡危险(OR1.75,95%CI1.36-2.24)。添加BNP于多变量模型增加功能预后(P=0.013)和死亡率(P〈0.03)预测性能。结论血清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功能预后强相关,BNP入选多变量改善卒中患者死亡率和功能预后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80例心衰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浆BNP和ANP水平检测,同时用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心衰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结果心衰患者组血浆BNP浓度,A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健康人≥51岁组BNP浓度较<51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NP浓度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ANP浓度Ⅲ级与Ⅳ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的数值有相关性。结论临床上血浆BNP浓度比ANP浓度对心衰患者诊断具有更大意义,BNP是反映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1,NHE1)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35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NHE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NHE1mRNA的△Ct值分别为6.29±0.66、5.01±0.60、4.40±0.74。与心功能Ⅰ级组比较,在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mRNA表达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1),同时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mRNA水平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mRNA的高水平表达,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体液因子变化的特点.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4例,老年组88例,非老年组56例.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NYHA分级;根据体征对患者进行Killip分级;根据血液动力学指标对患者进行Forrester分级.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房肽(ANP)浓度.结果老年组NYHAⅣ级的患者比例以及ForresterⅣ级的比例较非老年组多(P<0.01,P<0.01).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老年组的增加幅度均较非老年组低,其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心房肽血浆浓度的增加较非老年组显著为低(P<0.01,P<0.05、P<0.01).结论老年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较重,心功能低下更显著,但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心功能不全的代偿反应性较非老年组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高龄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高龄老年心衰患者被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测定NT-pro BNP,SV,LVEF等指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左西孟旦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左西孟旦治疗在降低NT-pro BNP,改善SV,LVEF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食欲不振、头昏。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高龄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及骨桥蛋白含量测定,分析其在舒张性心衰的相关性。方法选用DHF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然后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17例,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22例,给予相应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另选择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36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于治疗前和随访时,对照组于体检时和随访时检测血清脂联素和骨桥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6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脂联素与骨桥蛋白的含量,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脂联素及骨桥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血清脂联素及骨桥蛋白的含量升高。相关分析得出,试验组血清脂联素与骨桥蛋白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结论脂联素与骨桥蛋白参与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心衰早期血清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代谢生物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骨唾液酸蛋白(BSP)在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6例,密切随访6个月以上,在入选时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NTx和BSP基线水平,入选和随访6个月时应用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合并骨转移癌。结果骨转移癌组患者血清NTx和BSP基线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NTx(25.70±12.67)nmol/L vs(11.20±4.74)nmol/L,P〈0.01;BSP(46.68±14.24)ng/mLvs(26.58±13.61)ng/mL,P〈0.01。骨痛程度与血清NTx和BSP基线水平正相关。随访中出现新发骨转移癌患者血清NTx和BSP基线水平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癌者,P〈0.01。结论血清NTx和BSP在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识别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40例老年健康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记物、不同T细胞亚群、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CD4^+/CD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缺血性心脏病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比较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无显著性差异,CHF2组CD4^+CD25^+CD127^-Treg显著低于CHF1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较少,且与心功能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外周免疫耐受功能失常参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构成的随龄特点及多重病因情况,以期为高龄老年心衰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523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病历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及多病因情况。结果①(60~69)岁组心功能分级以Ⅱ级为主,(70~79)岁组及≥80组则以Ⅲ、Ⅳ级为主,心功能Ⅳ级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高龄老人心功能Ⅳ级最多;②三组均以冠心病、高心病为主要基础病因。风心病、扩张性心肌病比率随增龄逐渐下降;③随着年龄的老化,单病因心衰的比率在3个年龄组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多病因心衰的比率则逐渐上升。结论①随着增龄,风心病的比率逐渐下降,而冠心病、高心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②随着年龄老化,多病因心衰比例增大;③冠心病、高血压病是老年心衰双病因中最多见组合,而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老年心衰三病因及四病因中最为多见组合。糖尿病在各组单病因心衰中均不是主要病因,但在多病因心衰中却为重要组成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EIF)与脑钠肽(BNP))、P-选择素(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改良法”、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88例老年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BNP和CD62P,并与3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CHD组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ICR、BNP及CD62P则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甚(P〈0.01)。结论老年CHD存在严重的EIF低下,免疫机制和炎症因子BNP、CD62P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指标影响。方法 选择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舒适护理干预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舒适护理干预包括疏导心理情绪、认知干预、疼痛护理和体位护理等。疼痛和睡眠质量测评分别采用主诉分级法疼痛评估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结果 干预组术后CVRS为(1.94±0.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7±0.96)分(t=2.420,P〈0.01)。干预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成分评分和PSQI总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辅酶Q10,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浆脑钠肽(BNP)的水平、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BNP均下降,但治疗组BNP水平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不全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结论辅酶Q10对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组人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62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F、NT-pro BNP、心率、呼吸频率和肺动脉压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6分钟步行距离和再住院率分别为96.77%,12.21±3.21天,306.25±33.26米,3.23%和74.19%,17.98±4.62天,162.24±40.15米,25.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应用重组人利钠肽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