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试论陆贾在学术、思想领域的创造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贾在秦汉之际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以其气势宏大的学人风范,做出了许多开创先河之举,如其《楚汉春秋》在命名和创作方面均在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赋作自成一派,在汉赋发展方面也有重大贡献;其主张"过秦"又引发后人,形成对秦政的系统批判。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审时度势引导刘邦倡儒、重儒,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语》乃陆贾作品中的唯一见存者,它是研究陆贾思想、文学诸成就的唯一原始资鉴。《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陆贾之赋为首一派。然陆赋阙佚,若干问题成为历史悬案。本文试从《新语》索隐陆赋风格由它抑扬铿锵的韵律、排比铺陈的声势,差可想见陆赋的形制与规模,并可窥及陆赋与屈荀赋并辔及扬雄入主陆派之由。  相似文献   

3.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因此,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的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陆贾是汉初颇有成就的经学家 ,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当秦禁学之际 ,陆贾上承荀子发展经学 ,保证了儒学发展链环的一脉传承 ;又通过《新语》使刘邦进一步从治理天下的高度意识到儒学的重要作用 ,为儒学在汉武帝时的独尊奠定了一定基础 ,从而对提高儒学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陆贾是汉高祖的“政治设计师”,他奉高祖之命而作的《新语》对汉初政治方针由攻转守、由武到文的转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陆贾的政治设计是从反思秦暴而亡、反对君主多为扰民、主张实行儒家仁政和道家无为之道开始的。他以儒家经典为依据立论,从儒家仁政理想出发,梳理了“圣人之道”的历史流变,提出了“尚贤去佞”“进忠退谗”的政治要求和“俯仰进退,与道为依”的修身要求,将儒家的“道德”天命化为“灾诫”说,成为孔子《春秋》以天统君的“灾异”说到董仲舒“天谴说”之间的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6.
葛立斌 《南都学坛》2011,31(4):25-30
陆贾《新语》中多处叙《诗》史、言《诗》事、论《诗》说、引《诗》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陆贾的《诗》学观。他以"统物通变"为探讨汉初《诗》学的主要方法,提出了"原情立本"、"以匡衰乱"、"尽情为器"的《诗》史观;提出了"《诗》以仁义存亡"的《诗》学思想总纲以及"调心在己"的学《诗》观;并提出了"书不必起仲尼之门"的用《诗》观。陆贾这种"统物通变"的《诗》学阐释是汉初儒者对《诗》学思想的一次创新与改造,极大地影响了汉代后学对《诗》的理解与建构。  相似文献   

7.
汉初中国的国家形象卑弱无文,但陆贾心中有一个未然而将然的庄严中国。作为汉代第一儒士,陆贾以说南越王辞、说高祖辞以及《新语》与辞赋创作,表现出自铸政治与文学"新语"的能力,表现出实行大一统文化中国梦想的文化胸怀与文学才情。陆贾的时代"新语",成为汉构筑大一统文化中国的精神起点。陆贾的文学"新语",不仅为汉大一统文化中国找到了最有意味的文学形式,而且以"奇采""辩之富"的闳丽之美奠定了汉大赋主体风格。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应该既有"礼义之大"又有"文章光华",这是陆贾"新语"对后世乃至当代中国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陆贾与《新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学者们关于陆贾与《新语》的思想属性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思想属性、政治学思想属性和史学思想属性。这对深入研究陆贾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语》中的无为思想主要源自儒家的“道德导向无为”, 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新语》的理想治国模式与儒家大同思想相似,而异于黄老道家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欲明公羊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品性和思想建构,不可不明其“《春秋》新王”说。“《春秋》新王”说既是公羊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又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统摄性的地位:它不仅直接指向着作为王道新表现的“《春秋》之道”,且惟有以“《春秋》新王”说为核心,公羊学其他诸说(如“三世”说、“大一统”说、“通三统”说、“异内外”说等)才得以凝聚成为一个体系完备、结构井然的理论整体。同时,“《春秋》新王”说与“王鲁”说既内涵有别,又关系密切。惟有将此二说统合观之,并借助“王鲁”说,“《春秋》之道”才不会流于玄虚空言,从而为世人展示了一条天下如何由乱到治、王化如何泽被万物的切实之路。  相似文献   

11.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6,26(1):15-19
作为汉初的政治家、外交家的陆贾也是思想家和史学家。他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地趋于文明、创制文明的过程;史学应该研究近现代史,为现实政治提供借鉴;历史认识就是在“仁义”学说的指导下寻求历史法则;按照历史发展规则认识历史,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应该编纂明白晓畅的历史著作。秦后史学的创立,陆贾居有第一功。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复古向反复古的根本转变,语言文字观的转变则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文章具体论述了鲁迅语言文字观的转变过程及文化内涵,从而指出,鲁迅文化思想的伟大转折,鲁迅历史角色的最后定位,是在十年沉默期间经过地狱般的逼拶与煎熬,经过痛苦的观察与思考,才在1917年得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国情尚缺乏本质性的认识 ,鲁迅留日时期对域外文化的选择菁芜并存 ,并不完全符合时代的需要。 10年沉默 ,经过痛苦的观察与思索 ,鲁迅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他抓准了反封建这一时代的主题 ,并根据这一主题的需要对早年的域外文化选择进行了调整 ,从而对中国文化的改造与更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史学的历史批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史学是对20世纪西方史学的继承与发展,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考察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社会与之存在于其中的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演变及其后果.明确的批判态度是其显著征候,尤其对西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的批判最为集中和猛烈.目前的环境史学正突破始初的道德诉求和伦理色彩,深入到文明发展和环境变迁的动态过程之中,全面探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人类拯救地球家园并自救的探索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综合了新社会学与生态学取向并立足于具体研究的环境史学批判,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百年之久。20世纪80年代来,学术界要求“重写文学史”的呼声日高,期望新的突破。作为一种尝试,以编年体的形式来重新撰写中国文学史,或可弥补当今通行纪传体文学史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贾府在“民不安生”的社会环境中,内囊空虚,官场乏人,已快寿终。但仍要维护“钟鸣鼎食之家”,其儿孙却骄纵奢侈刮民害人。这就必然激起百姓的愤怒和反抗。御史见风转舵,将贾府罪行参奏皇上;府尹乘机踢脚,以表清白。皇上只好下旨意查抄贾府,暂缓矛盾。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先驱,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众多的下层百姓的挣扎与不幸,塑造了阿Q、闰土等鲜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描述他们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对阿Q等小人物的命运寄予深切地同情。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毒害,表现了封建社会下层百姓的悲剧人生,并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罗马人所创造的共和政体比人们通常想象的都要重要得多,而它的重要性甚至为专门的研究者所忽视。该著所作的工作是基础性的,但却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传统文化观始终处于批判与妥协、否定与继承的困境之中。一方面,为了通过思想启蒙以培养近代新式国民,他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利用的考虑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他又不得不继承传统文化。鲁迅意识到传统文化最大的问题是不能颠覆和避免专制集权,但他也试图从传统文化对专制政治的反抗、对权威思想的怀疑和对平等的渴望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元素。鲁迅的传统文化观,为现代中国人如何对待传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高校扩招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凸显,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08年首届学生毕业,摸索和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模式,采取各种方法促进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