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点就是用人类物质生产的生产力状况去说明整个人类社会,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去说明历史发展,把社会运动看成是“自然历史过程”。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好比是一座大厦,最上面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诸关系,底层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而整个大厦则建立在一定的社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恩格斯指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问题,从分工的观点来看最容易理解。这一富有深意的启发性论断为拓展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开掘并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指明了一个重要视角即分工的视角。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和“蒲鲁东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分工的本质并彰显出分工的社会关系内涵,从而赋予分工以透视现代人的生存与现代社会变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为了使这一讨论深入下去,我们觉得必须把它和其他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要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立这样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观,它的产生是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简单加以代替的,除了一般的条件之外,它还具有其特殊的条件,对这些特殊的条件必须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平等思想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平等思想是马克思理论成果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马克思并没有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因而一直以来,人们对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内涵并没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文章主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来认识马克思的平等思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的理性解读,以求诠释马克思平等思想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所谓的斗争、冲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尤其是在马克思那里,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辩证的、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当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民众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层面;学术的社会理论层面;决策的社会规划层面。这是我们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6.
本文挖掘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其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劳动人道主义;2.有机社会历史论;3."社会工艺学".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社学工艺学"是对有机社会历史论深层客观基础的揭示;有机社会历史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和认识论四者有机统一的洞彻;而劳动人道主义,则是有机社会历史论和"社会工艺学"的内在灵魂.发掘和整理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给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如同任何科学理论产生一样,它的创立决非是单纯逻辑推论的结果,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毛泽东说:“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一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①大工业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只有在大工业条件下才能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当前如何坚持以唯物主义的原则进行哲学改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人化自然”思想是青年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国内这几年对它颇感兴趣,但彼此理解很不相同。我也谈一些意见,以资讨论。一“人化自然”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来的,用的是“人化了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10.
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证明,历史唯物主义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有着十分切近的伟大的指导意义。在今天,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研究唯物史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有着现实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出现过忽视甚至疏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倾向。抽象人道主义的宣传、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提出,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说,正是忽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唯物史观胜利的历史。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可能掌握唯物史观。而无产阶  相似文献   

11.
<正> 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虽然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人本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论独创、科学的探索,逐步地实现对它的扬弃和超越,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的历史观。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实现对人本唯物主义超越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呢?在人的本质观上,实现了从“类本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飞跃马克思早期使用的“类本质”范畴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类”和“类本质”的学说,马克思考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主体理论与其他的主体理论有着重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体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有机构成;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是其主体理论的基本规定.具体而言:马克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剖析感性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异化及其扬弃,初步确立自身主体理论的唯物主义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入分析了实践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历史样态,使得其主体理论获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与论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结合货币与资本考察了现代主体的真实本质与存在样态,从而完成了自身科学的主体理论建构.通过文本和思想史的考察,对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主体概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血统的律师家庭。莱茵省于1794年被法国军队占领,并且实施了拿破仑法典,废除了封建专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普鲁士封建王朝卷土重来,旧体制不仅依旧,而且封建化的程度更加深了,使德国的资产阶级蒙受巨大的损失。于是,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各个压迫阶层的协会、学说、思潮应运而生,纷至沓来。这些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反对马克思经济理论有两种手法,其一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以机器人的使用为例证,企图重新搬出资本创造价值的谬论,来否定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其二是,把马克思早期著作与后期著作割裂开来,制造所谓“两个马克思”的舆论。试图以“青年马克思”反对“老年马克思”,以人道主义取代革命的马克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问题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人们历来重视自己的实践活动,也非常重视对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但是,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们都没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真正赋于实践以科学的意义,建立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完成的。回顾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深刻地把握科学实践观的真谛,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而指导我们当前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量的事实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力地批驳了几十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种种不确言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他毕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始终把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作为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研究。这不仅因为这一理论问题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崇高目的,而且因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这一问题上散布了许多谬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理论是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的。他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了全人类解放的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论证共产主义,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他在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上第一次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思想。一、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提出全人类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制定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范畴.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这就是马克思在哲学领域中实现的变革之所在.是在对费尔巴哈下半截的唯物主义批判继承后具体地发展了能动方面的新唯物主义.同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唯物史观思想.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第一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性著作,它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从《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可以较完整地,深刻地理解它所实现的哲学中的革命变革及其伟大意义。如果说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和发展的历史是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好学校,那么研究《形态》就是在这种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思想资源中的公正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公正问题的生产关系基础,二是强调不公正问题的社会历史过程性,三是强调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公正问题具有的独特本性,譬如资本主义的不公正必然会越来越大,要认识到这种不公正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等。凸显马克思公正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性,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推进对公正观的思考力度,并且有利于在实践上为解决相关现实问题提供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