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它有三种研究取向,分别是符号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学取向。认知心理学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的生态学研究相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该文指出了国内相关研究在观念上的滞后性、理论定位的无根基性和价值取向的工具性;进而概括出该领域研究的三种主要关涉旨征:真理取向与反真理取向、知识获取的还原主义取向与反还原主义取向和探研方法的多样性;接着在探究社会认识论的三种理论来源后,指出该理论的认知效用为理论构架的规范性、信息归类的规范性和专家建议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3.
夏威 《东岳论丛》2006,27(4):165-167
认知方式本身不能直接导致创造力,而是通过影响个体问题提出等之类的能力与创造力相关,使得场独立者比场依存者更具创造力。因此,认知方式对创造性的作用必须以一定的思维过程为基础,而不同认知方式与不同思维过程的结合是影响个体创造力水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著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员工创造力作为创新的源泉而备受关注.创造力研究既是学术关注焦点又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提出的组织中创造力模型,以及创造力的相关理论体系,构建出员工创造力研究的新框架:即人力资源实践通过营造组织创造力氛围影响员工的自我心理认知,并最终得以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这一新的研究框架通过对员工创造力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将有助于企业改善管理活动,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都关注话语信息研究,但二者的研究思路和侧重点不同.功能取向的根本出发点是,语言的形式表征由信息意图所驱动,信息包装的需要是语言历时和共时演变的深刻动因.认知取向则致力于人脑的认知加工过程,在某些方面能够为功能取向的研究提供更加深刻的心理学解释,而在另一些方面又与功能取向的某些研究成果观点相悖.两种研究取向在理论上存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但在具体研究中究竟如何取长补短,还需要进一步的方法论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有其心理学背景,它属于文学语言的原发思维,有三种方式。隐喻中含有人类全部创造力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科学一直在探寻决定性特征的各种表现形式。围绕决定性特征,科技研究及科技语言研究不断地向认知寻求帮助。本研究从科技语言的特点出发,通过梳理科技研究的认知走向及科技语言研究的认知取向,力图发现主观与客观认知、"决定性特征致使观"和"相似认知"在科技语言研究中的发展,并找到科技语言认知研究的界面。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多元化、开放性 ,反对整齐性、统一性 ,其对现代认知心理学过分依赖实证主义及过分追求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 ,忽视对人的本质属性及动机、情感等非认知因素的研究的现象进行了抨击 ,受其影响 ,认知心理学的后现代研究取向重视研究的多元化、差异性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对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时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词汇学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出具体的方法,对词汇进行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组合,以便找出相应的词汇规则,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处理能力和记忆思维能力。认知词汇学体现了这种词汇认知的心理取向。对加深词汇理解和记忆、提高词汇运用能力、丰富词汇表现力等都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给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又带来了思想认知、心理、行为方面的负面影响。对此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文章分别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教育渠道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齐蕾  徐玉苹  刘冰 《东岳论丛》2023,(2):137-144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240名开展远程办公工作的员工为样本进行二阶段数据收集,探究远程办公过程中员工创造力的提升路径,分析其中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发现,在远程办公过程中,员工感受到的组织支持、同主管的交互程度越高,其远程办公创造力就越强;远程办公自我效能感在远程办公组织支持感、同主管的交互和远程办公创造力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自我控制能够正向调节远程办公组织支持感、同主管的交互对员工远程办公自我效能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意识是一个民族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模式、价值取向与审美观念.文章首先探讨了民族语言意识的内涵,接着以汉俄语为例阐述了民族语言意识的三个基本特征:独特性、体系性、传承性.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以人类的认知和理性存在的本体论为基底,其哲学根本是体验哲学与历史事件.认知语境具有认知与语境的本体论特征,体现客观实在性和认知相对性的统一.认知语境转向从翻译的言内认知语境和言外认知语境及其互动的关系出发,考察翻译主体的认知、语言、存在的互文顺应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上探索译学发展途径,避免译学"语言学转向"的语言泛化、"文化转向"的文化泛化等倾向,把焦点集中在解决译者思维与文本、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的取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认知转向"视野,也有利于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由于注意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得以破译,人格研究者发现,通过把注意分解为由神经系统调节的不同操作成分,可以在人格的动机系统和认知过程间形成多种特定的联结,以使生物过程与认知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体,从而使生物的和认知的两种研究取向有了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组织分析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关键分析路径与重要研究派别,从文化及认知角度阐释制度的结构性影响,凭借独具特色的合法化制度逻辑,充分解释社会秩序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组织分析制度主义从社会学制度分析传统与卡耐基学派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资源,诞生于组织理论分析范式转换与研究议题拓展的理论背景之下,在认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现象学社会学的推动下,围绕组织同构问题形成文化及认知研究取向的学派身份认同。组织分析制度主义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分析层次保持连贯的理论逻辑,促进制度个体主义、方法论制度主义、认知过程研究等方法更新,持续探索合法性的来源与类型、组织形态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内在关系、制度变迁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方式等议题。客观评价组织分析制度主义的学术地位、理论观点与研究特色,需在归纳组织分析制度主义的理论贡献和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乡村选举研究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我国乡村选举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选民的选择取向与村民委员会的人选;第二,政治民主与民间民主:中国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的民间性;第三,乡镇领导干部认知上的误区及其尴尬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幸福感:指标与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幸福感指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早期研究主要有认知与情感两种取向,在四十年研究历程中,幸福感评估已经整合成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框架,并从人格、社会,以及其他情景之间的交互关系来思考与了解、测量与评估幸福感。现代走向表现为认知与情感的综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综合、理论与数据的综合。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相对明确的研究方法和多层次培养方式,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在学科认知、学科理论建构、专业培养和专业取向方面存在着差异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科学定位、规范培养、正确取向、特色建设成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