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告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符号消费选择,广告内容成为该群体获取认同标准的主要参照之一。这种符号消费现象,反映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得城市认同以及区隔农村身份的心理渴求。广告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必要促销工具,符号消费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注意符号与现实的差异,以避免过度消费、迷失自我身份与意识和陷入到新的认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零工平台在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促进灵活就业、实现劳动力供需精准匹配的同时,新的结构性因素也引发了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困境。基于空间区隔的问题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面临着四大区隔,即流动“栖息”形成的地理区隔、复原力不足形成的自我区隔、工作洞形成的职业生涯发展区隔、脱嵌形成的社会参与区隔。面对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因空间区隔而产生的社会融入问题,可搭建以“通过空间营造实现资本积累”为核心的社会工作实务框架,采取以复原力任务中心模式及“1+2+N+n”社工协同治理模式为中层干预方法的空间营造实务路径,增加骑手的心理、文化、社会和政治资本,以此突破骑手群体面临的空间区隔;构建“减压-支持-发展-参与”的骑手服务模式,重塑物理-心理-人际-治理平衡发展的四维空间,最终达致理性和平、宽容接纳、诚信友爱、平等尊重、人人参与的社区关系,以服务型治理推动社区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长春市为例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仍以底层劳动力市场为主,职业区隔现象普遍;社会参与水平低,人际交往内卷化;身份认同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的社会制度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根源。为此,要逐步取消城乡分治的社会管理制度,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制度;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机制和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机制;营造和谐的城市文化氛围,增进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E地铁工地的老一代农民工,发现受制于城乡制度区隔、社会区隔、劳动力市场中的位置、工作场所的劳动关系以及家庭生计维系等多重结构因素,老一代农民工在工作场所采取了生存伦理的日常实践策略,并在行动层面表现出总体服从的特征;而在劳动权益受损时,则发展出以农民工身份作为武器的维权策略,并伴随维权目的的达成而强化对农民工身份的认同。概言之,在多重结构因素约束下,老一代农民工基于当前利益计算的主体策略,在满足其经济诉求的同时,也大大延缓了其身份转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与日常生活视角,分析了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的时空区隔与融合下,其生命历程实践过程的选择和影响事件,进而解析了在个体生命认知、代际关系实践和国家政策实践场域内,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生活选择是如何与社会、家庭相互勾连,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时空断裂与互塑过程。  相似文献   

6.
身体既可以呈现为主动性亦可以呈现为被动性,它受社会位置的限制却又未被完全限制。通过对H工厂几位青年农民工的深度访谈指出,对于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都相当缺乏的青年农民工来说,经由身体而展现的身体资本既是他们所能获取的重要文化资本,也是他们实现向上流动获取更高一级社会地位进而留在城市、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农民工所采用的身体资本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正在进行着的一系列象征斗争,在其中,正是身体或者说通过身体,社会进行着区隔。  相似文献   

7.
青年农民工已经成为广州农民工的主体,其文化构成有所改善但精神生活贫乏,基本素质需要提高。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农民工的工作选择,也影响到他们在都市的发展。探索农民工生存发展与都市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新途径,要从提高青年农民工的素质入手,增强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也要改善企业管理机制,创造农民工成才的社会氛围与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形成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产物。农民工为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等参与权上的严重不平衡,致使他们在城市里受到诸多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参与权的困境已经影响到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影响到农民工自身,影响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将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内在于个体的主观性社会认知因素与外在于个体的客观性社会地位因素,并进一步将社会地位划分为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计量地位。基于CGSS2017的数据,应用O-logit模型探讨社会认知、社会地位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第一,社会认知是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第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收入仍然是影响农民工幸福的主要因素。同时,拥有房产与汽车也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幸福感;社会计量地位方面,工作类型不对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而拥有党员身份、地位自感与家庭社会层级自感较高的农民工拥有较高的幸福感。第三,社会认知、社会地位与农民工幸福感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农民工的情绪状态是其幸福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而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对未来预期的感受。收入的提高与拥有汽车能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而老一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党员身份与房产状况。  相似文献   

10.
虚构叙述虽不具有现实指称性,但可以经历从经验到纪实再到虚构的转化,对虚构叙述的接收最终必然还原为感知经验。虚构叙述是"再现中的进一步再现",并非再现两次必然为虚构,而是虚构必然被再现两次,必然与经验世界隔两层。文化程式不但是判断虚构叙述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叙述对象的指称性的判断依据。区隔框架与叙述者框架是重合的,区隔问题与叙述分层问题也是重合的,它们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角度。区隔可以有多度区隔。双层区隔是纯抽象思考,并非每个区隔都在文本中有具体显现。虚构叙述的"双层区隔"原理的发现是对广义叙述学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受歧视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民工在城市中却备受歧视,如在政治平等权、经济平等权、社会平等权、人格尊严等方面都受到歧视.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我国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彻底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实行迁徙自由,从而保证农民工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12.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不仅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且成为农民得以离开土地到城市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它正在成为农民工实现城市转移的现实羁绊。土地的国有制、集体所有制,抑或是国家管理下的土地个人所有制,到底哪一种土地所有制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实现一次性的城市转移呢,我们力求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相关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成为中国生产力大军的主要力量。对江西省广丰县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生产、生活方式更具城市化。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主动适应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但仍面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和户籍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很难跨越的障碍,导致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社会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信心,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作为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之一,合肥市应加强对农工民权利的保障。农民工权利的保障有其特点,即侧重于对农民工就业培训、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权的保障,而不是自由权的保障。农民工权利保障既是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在社会正义和平等理念下,构建农民工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目前农民工在经济地位、政治权利、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面临的诸多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指出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府职能不到位的原因,也与中国独特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不完善的利益诉求机制相关,需要通过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建立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受歧视的二元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受歧视的问题却非常严重,既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就业歧视、社会保障歧视、教育歧视,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为解决农民工受歧视问题,应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加快制度创新,创建平等的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全国性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有的地方性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总结地方性法规的经验教训的同时,有必要出台全国性、强制性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新政策可针对农民工职业流动性不同的特点设置两种方案:一是将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农民工纳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福建省女性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培训、是否提出签订劳动合同意愿等因素对女性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产生显著影响,而教育、是否加入工会、企业性质等因素对其劳动合同签订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除重视劳动合同法律体系建设和执法监察外,还应当重视对女性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权利意识和维权信心与能力,从而提高其劳动合同签订率。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问题的焦点是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借鉴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经验,采取"统账结合"的模式,实行"小统筹大账户",根据农民工的现实需要确定保险项目、保障水平、管理方式等,并且要注意与现有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并对其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培育新型农民、缓解就业压力、保证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应以严肃而客观的态度对待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不足之处予以改进和完善。因此,对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山西省永济市栲栳镇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个真实缩影,其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具有普遍的示范作用和启示意义。通过对栲栳镇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的详细分析,客观指出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利与不利的环境与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可以为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实施这一政策提供科学的现实参照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