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超群 《兰州学刊》2010,(3):200-202
中国文化的转型开始于明末清初,转型的路径是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转型主要受到来自西方的压力,文化转型的道路充满曲折和反复,转型持续一百多年,文化转型任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洗浴文化是社会文化史的一部分,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就近代中国的洗浴文化而言,洗浴的种类和妇女洗浴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以洗浴为载体的诗词、图画、木刻,乃至宗教、风俗则是近代洗浴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此外,政府当局在近代洗浴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亦是表征之一。总之,近代中国洗浴文化的兴起,相应的提高了国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及身体素质,进而从整体上改善了中华民族的外在形象,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相似文献   

3.
代艳丽  张力 《学术探索》2014,(9):129-132
中国近代军工文化在军工思想文化上,经历了由"泥古"向"中体西用"再向"古为今用"的变化;在军工器械文化方面,经历了从"轻器、贱武"到"重器、尚武"的变化;在军工战争文化方面,经历了从"屈辱媾和"到"以战止战""以武止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统主义,或称文化保守主义和国粹主义,是近代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思潮,也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过程中,中国士大夫对西方文化的一种最初的本能反应模式.在文化传统主义者看来,中国文化优于他种文化,近代文化的进化必须以传统为本位,因而它排斥或轻视西方文化,具有一种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在近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文化传统主义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对这一文化思潮进行系统的剖析,对在新的条件下借鉴和继承文化传统,建构中国新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古代文化心态是相对稳定的,现代文化心态是变动不居的,而近代文化心态则介乎二者之间——一方面,立足于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一方面,着眼于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西方文化“看齐”,因而变中又有不变,一切的变与不变之物如此地意味深长。将死方生之际新旧交替的文化蜕变期,产生了近代文化心态:立足于遗传与变异的重构本能。它不同于古代文化似水的中和心境,又不象新文化运动如火的实践意志,生命本能的紧张与冲动,使这文化的低谷带反而显现出生命力的异彩,富于崇高感的精神魅力。限于篇幅,本文侧重谈近代文学观念中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近代文化转换中的思维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转换中异常艰难的原因即在于思维方式的转换。因此,在文化的传承与转换中,作为文化最高凝聚的思维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和需要.作为旧文化核心的旧道德成为新学家们攻击的重点,与此相关的是启蒙.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使后人部分地摆脱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为新文化建设作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新文化运动成就巨大,教训也是深刻的:文化变革必须摆脱自卑的文化心态、幼稚的速成论和极端的政治化倾向,不能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文化变革.  相似文献   

8.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古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特别是在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入侵,中国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大同思想也呈现出近代特色——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选择的实质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命运的选择。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为摆脱内忧外患 ,走向现代化 ,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中作出面向西方、面向俄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次文化选择 ,尽管价值取向不同 ,但表现出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三次文化选择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在继承中超越 ,在实践中创新 ,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具有巨大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沉寂多年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近年来又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了新的进展。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中国近代历史的许多重大课题,都是应时代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被提出来的。而这种课题一经提出,又往往是甚至必然是众说纷纭,各陈所见。一些一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所解决了;有的则要留待后人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诗歌的综论。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价值论,主要从近代社会剧变对诗歌的期待和中国古典诗歌走向终端的矛盾中确认近代诗歌的价值。第二部分为流派论,在检讨历来划分近代诗派的基础上,将近代诗歌分为一重前瞻,一重后顾的两大潮流。第三部分为特征论。先从创作思想、审美意象、体裁和语言方向说明近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连结,再从诗风转变、题材拓展、语言增新、绝句见重、诗乐结合五点说明近代诗歌有别于古代诗歌的总体特征。通篇所论均有道他人所未道之见识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企业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尽管中国从明末清初即已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中国封建势力的雄厚和小农经济的强大以及产生于此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管理上的负效应,使得萌芽呈现出停滞状态。直到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打开了中...  相似文献   

13.
论多元化的近代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在近代发生了重要的转换。这种转换由于当时那种特殊的社会条件,以及传统文化心理结构自身的特殊构成机制,从而出现了整个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人格追求方式的错位与失衡。这种文化心态的变迁,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激荡、淘滤、聚合、积淀之后,在本世纪初呈现出多元心态并存的局面。所谓多元,因为它既有形态各异的矛盾心态,也有相互对峙的偏激心态,同时还有时隐时显的折中调和心态。一在多元化的近代文化心态中,最突出而且最普遍的是矛盾心态。首先,在文化选择上,不论是对待西方文化还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文化史应从何时算起,这是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有人提出近代中国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说,即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层次,显然是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当作近代文化史的开端.实际上,近代中国特定的文化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侵入、半殖民地化的加深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谋  相似文献   

15.
一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而不对曾国藩的文化观进行较全面和较具体的探索,有许多问题难以说清楚。现提出个人一些看法。曾国藩是我国近代集封建文化之大成的人物。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就其占统治地位的部分说,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有为封建统治制造理论根据的义理之学,有研究封建社会的实际问题的经济之学。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我在香港大学做过一个演讲:《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那篇演讲与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中国文化与近代科学”有密切的关系。那篇演讲的结论是:到了21世纪中叶,中国极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因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需要有四个条件:人才、传统、决心和经济支持,而此四条件中国已基本上或即将具备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古代文化丰富多采,千姿百态,举世瞩目。但是一谈到近代文化,人们不免要有所感慨,觉得它落后了,贫乏了,既没有像科技的“四大发明”,也没有如司马迁、李白、杜甫、关汉卿这样的大史学家、文学家,更说不上有《红楼梦》一类的杰作。看来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并非全面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是在"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以血缘为中心而形成的多层次的金字塔形的封闭结构。这种心理和政治上的封闭,同时又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而强化为独具特色的传统。当然,这一传统也必然随着交通工具、通信方式、图书出版的日益革新对地理上封闭格局的不断冲击而渐次疏离。中国近百年学术正是在封闭的地理格局被彻底打破之后,于社会政治全面转型中发生巨变的。中国近代学术在中西古今文化的比较选择中对文化趋同做出假设与实践,集中表现为兼容中西、博通今古、因革损益、内在转化、外向发展,自多元而趋于世界性整合。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西方社会的全面冲击,使中国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政治法律及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矛盾都充分显示出来,向近代转型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中国从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及文化观念上都开始了逐渐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型,然而这种转型却步履艰难,同中国许多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折衷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折衷主义者主观任意地把事物或现象的一切联系和关系平列起来,等量齐观。他們在說明事物或现象时,总是企图把它們所有的个别特征和个別因素罗列起来,“东抽一点,西抽一点”;“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的这种做法表面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