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剥削阶级进步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哲学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什么关系?我们不同意笼统地讲是“根本对立”的关系。这种观点只看到剥削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矛盾的一般表现,忽视了这一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我们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步的唯物主义哲学能够部分地反映或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剥削阶级进步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哲学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什么关系?我们不同电笼统地讲是“根本对立”的关系。这种观点只看到剥削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矛盾的一般表现,忽视了这一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我们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步的唯物主义哲学能够部分地反映或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一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或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这样两种社会制度交替时期,当新兴的剥削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时,起社会变革先导作用、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开辟道路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尽管是为所属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的,也能够部分地反映或代表参加这场革命的劳动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所讨论的不是我国历史上某些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具体关系,而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方面的几个一般性问题和提法,即历史上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所谓“主体民族”问题和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历史上的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争论中的一个内容是如何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即它们之间的对立仅仅是绝对的或仅仅是相对的,还是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长期以来,在宣传中主要强调运动的绝对性,强调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绝对性方面,而对于静止的相对性,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相对性方面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在当前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在阶级社会里,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剥削和压迫的关系;有的认为,历史上虽然存在有民族压迫和民族战争,各民族的统治阶级经常制造矛盾和民族隔阂,但从总的方面看,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与相互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这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联系的不断密切和相互影响。我们支持后一种观点,不能简单地用阶级关系代替民族关系,过份强调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一面。现仅就明清时期畲汉两族人民关系的具体事实说明这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社会改革的完成和剥削阶级的消灭,民族间对抗性的阶级矛盾已经解决,民族间互相敌对的时代已经结束。我国各民族已成为社会主义的民族,民族关系已成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党中央不仅重新肯定这一点,而且还提出要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这对今后开展民族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在学习马列经典中,对法学方法论的几个问题偶有拙见,现提出来就教于同志们。一、关于剥削阶级的唯心主义法律观的根源问题。剥削阶级的法学家们或者是把法的本质归结为神的意志,或者是归结为自然意志、全民意志、理念等诸如此类的精神因素。这种唯心主义的法律观根源何在呢? 教科书都把剥削阶级唯心主义法律观的根源归结于剥削阶级法学家、思想家的阶级偏见。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仅仅用这一点来解释的话,那是很不够的。法学,作为研究法律现象的社会科学,也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其中的谬误既有阶级的根源,也有认识上的根源。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分析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他指出,认识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中产阶级奴隶主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在西方国家学说史方面,亚里士多德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提出了国家学说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和思想原理,这些思想的基本点一直被历代剥削阶级思想家所承袭。亚里士多德成为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学》一书。本文仅就其中几个影响较为深远的基本观点简要地加以评介。  相似文献   

9.
论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战宗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红军长征时期我国西部民族问题的严重性 马列主义认为,私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现代帝国主义正在加紧征服弱小民族,它是加深民族压迫的新因素”, 这就是旧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所在。 红军长征前夕,蒋介石国民党政权,一方面利用高官厚禄收买、扶植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土司头人、上层活佛阿訇,帮助政府统治、剥削劳动人民;一方面又严禁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制造民族间的壁垒。尤其毒辣的是,他们加紧推行民族同化政策,根本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胡说现有的各少数民族只是汉族的分支——“宗族”,只承认有回教而无回族,把民族问题简单地称之为“边政问题”。他  相似文献   

10.
强调民族多元共生的基本逻辑,旨在超越二元对立思维和分离主义的认知缺陷,为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提供一种合理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视阈.研究表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各民族休戚相关的共生系统,具有深刻的物质动因.当民族共生结构在时空向度上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稳定下来之后,可以深化为人们能够操作的一套符号系统.各民族因共生而相互具有主体性,一体化条件下的对称性互惠共生是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的基本路径.相关结论也揭示了民族共生的过程不仅可能产生新的共生形态,而且也能够形成新的物质结构,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向更高层次的有序化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祖国统一,安定团结,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性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政策,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从而使我国各民族共同生活在平等、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的大家庭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携手前进。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根本政策和根本原则,在我国新宪法中得到了明确的、全面的、正确的反映。新宪法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把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把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把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基本内容之一规定下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总结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和繁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拟就我国新宪法中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影响中国的兴衰成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我们党强调只有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我国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互相团结共同进步的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开创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促进了各民族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民族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性质;二是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是提出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政治制度;四是规定民族工作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这些观点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见 《中华魂》2011,(11):59
这里所说的战争,是指被剥削阶级同剥削阶级、被压迫民族同侵略者之间的战争。在战争初期,都是剥削阶级比被剥削阶级、侵略者比被压迫民族,在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战争的进程通常是后者由弱变强,最终打败对手。远的不说,就以中国的解放战争为例。在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地希望实现和平、民主,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则要使战后的中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  相似文献   

15.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孙中山为了彻底改变我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不仅立下在我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雄心壮志,而且第一次把我国民族关系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提出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孙中山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思想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它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四个层次上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计划与市场是一对矛盾,近几年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只重视其统一的方面,而把其对立性大大忽视了,导致改革屡屡受挫。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对立关系,提出了将二者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分开的政策主张,从而勾画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妥善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本质问题,是法律最基本、最复杂的问题,也是被历来的剥削阶级思想家、法学家搞得最混乱、最神秘的问题之一。本来,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明确解决了,但在实际上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不少同志由于不了解法律的真正本质,分不清社会主义法律和剥削阶级法律的根本界限,认为法律可有可无,或在办事中,依人不依法;有的把法制建设简单化,认为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关于反对官僚主义、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倾向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其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总结了党反对官僚主义斗争的经验教训,强调必须从体制上解决执政党的官僚主义问题;第二,密切关注新形势下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作风对党的侵蚀,要求坚决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第三,为了保证永不脱离群众,在领导全党形成系统完备、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方面作出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公共关系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本质上说,都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虽然它们产生的基础不同,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如果我们把新近引进的公共关系学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加以中国化的改造并将其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用来充实我们党和国家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经验,那么,我国社会主义民族的新型关系就一定能够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大团结就一定能够得到加强;我国各族人民迈向理想目标的步伐就一定能够加快。一、公共关系的引进及其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公共关系,顾名思义,就是与私人关系特别是与我们社会里流传的庸俗关系学相对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公共关系学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从国外引进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同志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是不 平衡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今天还存在”。要把我们的 国家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各民族“需要共同努力”,“把我国各民 族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现状,逐步加以改变”,“逐步消除掉”。 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马克 思主义民族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解决 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无产阶级专 政、建设社会主义、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