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 ,我国出现的信用缺失现象 ,主要是由于公民和企业道德失范 ,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对失信行为的监督、打击、惩处力度不够 ,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对信用缺失的治理措施包括 :加快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加快信用管理的立法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信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基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当前由于制度缺陷、信息不对称、信用文化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政府失信.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推行服务行政,加强信用道德与信用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市场经济信用环境恶化,严重损害企业竞争力和国家信誉,加大了金融风险,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信用恶化的原因在于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国家机关行为不规范,企业产权界定不明确,对失信行为惩处不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薄弱等。建立稳定的国家宪政体制,推进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介广告信用是其经济信用和社会信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新闻媒介存在广告失信现象普遍、广告失信表现多样等问题,同时,有关部门对新闻媒介广告的监管不力,对新闻媒介广告失信惩罚也偏轻。于此,必须提高新闻媒介广告信用意识,健全新闻媒介广告信用评价制度,严厉惩处新闻媒介广告失信行为,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新闻媒介的广告信用水平,保证我国新闻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用缺失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道德病态。分析信用缺失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及其表现形式,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改革,健全市场体制;大力倡导诚信理念,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社会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打造守信政府,发挥政府的信用保证职能,对有效治理信用缺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信用失衡问题的严重性:信用缺失导致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极大混乱,成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败血症",正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造成巨大的损害。界定了政府信用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政府失信的危害,列举了政府失信的种种表现,提出了建立政府信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目前信用缺失现象是深深植根于社会转型期信用需求与信用制度供给失衡这一背景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一些人常以背信弃义来获得暂时利益,因此,单靠市场机制来保证信用是不充分的,还需要一套保证信用的法律制度。通过建立信用法律制度使失信行为的外部性内化,从而为守信行为提供激励,重建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8.
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解决好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 ,必须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的状况 ,通过营造诚信氛围 ,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 ,明晰产权 ,规范政府行为 ,完善失信惩治制度等来培育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它可以大大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加速资本的周转.我国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规范及对失信行为的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导致失信行为泛滥.这造成诚信机制和契约机制被破坏,金融失信行为愈演愈烈.因此,必须通过强化信用观念,完善市场规则,建立我国的信用中介组织和加强政府管理,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政治效果上可以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律效果上可以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在社会效果上落实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尽管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具有多重意义,但是构建我国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首先在理论上存在分歧,各方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内涵有不同解读;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构造也不同;最后在程序方面也存在失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缺乏可操作性。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对策:第一,科学界定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内涵。第二,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第三,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