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普通高校《音乐基础理论》课教学中,中国民族调式的学习很容易出现问题。 首先“调式”(Mode)这个概念在西洋音乐中和“音阶”(Scale)同义,从字面上看,音阶是音的阶梯,而调式则是调子的样式,都是说明某种音高的排列关系。但调式也可以说是指某些特定的音阶,是指有特定组织性的音阶。音阶是由若干音(乐音)按一定音程顺序(向上或向下)排列而成。 由于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往往各有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在音调上,也反映在调式结构上。因此,我国的民族音乐调式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不必强求从全国民歌中找出某些共同调式。在我们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五声音阶。它是由连续五度相生的五个音宫、征、商、羽、角构成,这五个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严重缺失传统民歌的内容。传统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根,是音乐文化的魂。要想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就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民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材选编上应贴近中国国情,摆正中西音乐的比例,突出民族音乐文化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它反映生活,也反映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韩民歌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它的产生和社会地位以及流传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更新,尤其是民歌的艺术特征体现了浓厚的民族音乐特点,突出了形式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髓和内涵,它的价值超越了时空,是联结着我们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家园,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情感认同.因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成为时代必然,尤其应成为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共同使命.但是,我国目前严重缺乏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人才.文章提出了这一类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5.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萨满神歌作为满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反映了满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满族人民生活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满语萨满神歌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一、引子 一个民族的民歌总是该民族文化情感和智慧的象征。藏族民歌是陈述藏族文化的迷人的符号系统,是藏族心灵世界向世人敞开的一个窗口。解读这些符号及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文所说的陈述方式),一定意义上就是解读藏民族的心灵。藏族民歌的陈述方式既与各族民歌有相通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相通,则可以通过藏族民歌推及其他民族民歌的陈述方式;因为相异,则可以通过藏族民歌看到藏族区域文化的多种因素在陈述方式上的独具特色的整合。藏族民歌的陈述方式深深地烙上了本民族文化的印迹。这些陈述方式作为传达藏族文化的一种形式因素,它与藏族文化是两相确证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壮族民歌反映了其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是其民族特质之一.但是,目前壮族民歌的发展与传承遇到一些困境,因此,在文化全球化及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背景下.如何使处于困境或迷惑中的壮族民歌获得新的生存空间或新的生长点;如何扭转时代因素的劣势而寻求到新的发展机遇,以促进壮族民歌的良性发展;如何在音乐课堂上优化民歌的教学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文章试从以上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刘杨 《中州学刊》2008,(3):192-193
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撑,为民族凝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强基石.中国神话具有强烈的终极意识,其中盘古开天神话思考了.宇宙起源"问题,女娲神话解答了"人类起源"问题,伏羲神话则解答了"中国哲学思想起源"的终极问题.  相似文献   

9.
崔希福 《天府新论》2006,1(4):12-16
制度的本质和起源问题,是任何一种制度理论都无法回避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因此,它也是唯物史观制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唯物史观中,制度是社会基本结构,是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也是利益关系的对象化形式;生产实践是制度起源的发生论根据;交往实践则是制度产生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民众对民族音乐文化逐步接受和喜爱,进而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及魅力.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广西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范围较广.高等院校亦作为当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传承责任.因此,广西壮族民歌传承应依托当地高校这一阵地,地方高校亦应为广西壮族民歌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我们研究家庭、私有制、阶级社会和国家起源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也是研究民族起源理论的指南。关于它在研究民族理论问题中的重大指导意义,周恩来同志曾经言简意赅地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民族学著作。”由此可知,《起源》是每一个民族理论工作者的必读本。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起源》中对有关民族理论基本思想的一些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许多民族中都流传着一些关于各民族起源的神话。它们是各民族远古生活的历史折光,思想愿望的曲折反映。这类神话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民族的起源、民族发展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 一 民族起源于何时?它最早形成于哪个历史阶段?这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恩  相似文献   

13.
藏族民间文学十分发达,在其众多的民间文学样式中,民歌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优秀的藏族民歌能够展示出藏民族生存的地域环境的奇丽旖旎的风光、优美如歌的语言、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神奇魔幻的宗教境界、别具一格的民族心态……总之,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生活的艺术显现。藏族歌手在其广阔而独特的艺术背景之下创造出了反映他们审美情趣和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民族风俗的延续,其在当代的发展主要有原生态民歌走进大众视野、原生态唱法步入专业音乐殿堂、原生态音乐进入旅游商业等形式。针对这些形式所存在问题,可考虑通过文艺民族化、文艺大众化、文艺产业化、文艺国际化等方式促进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同时,民族音乐来源于不同地区,是不同地区人民劳动实践的产物、智慧的结晶,传承地方民族音乐是各个区域人民的职责,并且地方民族音乐发展后,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传播区域文化,有利于加强区域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推动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文章首先从定义和特点两方面对民族音乐做了基本介绍,分析了民族音乐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当今民族音乐发展现状,最后探究了地方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黎族“三月三”节日民俗,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成是与黎族的历史紧密相关的,形成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就黎族三月三民俗的起源与形成略作探索和论述.一、从黎族三月三的传说中看黎族三月三节日民俗的起源和形成黎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目前确切的考古资料推测,这一民族的先民开发海南岛的历史可追溯到约三千年前或更早一些.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它那古老的神话传说和独具特色的民歌等口头文学,就是其精神文化中最精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沙俄的本土扩张以及苏联时期民族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是苏联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的根源.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加剧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矛盾,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绩,夸大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文章追溯了苏联民族问题的起源,分析了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绩、不足以及民族问题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教育起源说种种在古代,人们曾对教育起源做过最省力的神学解释。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资产阶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们,便根据生物进化论来论证教育起源问题。他们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追溯教育起源,但由于都是以庸俗进化论为哲学基础的,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起源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苏联教育科学界根据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理论,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学说(简称劳动说)。它的功绩在于论证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有秽貊说、夫余说、殷商说、炎帝说、高夷说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混淆族源、族属、族称等概念,往往将民族起源和民族融合混为一谈,需要进一步澄清。笔者认为,传统的秽貊说、夫余说颇有疑义,许多新的证据表明,在高句丽民族起源问题上殷商说似乎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老问题,但也还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老问题,因为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就是已经明确的。从那时起,我国的民族关系就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了;说它是新问题,是因为在“左”的干扰下,尤其是十年内乱期间,党的民族政策遭到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他们以所谓的“阶级斗争”为纲,宣扬“民族问题就是阶级斗争问题”和“社会主义了,还有什么民族不民族”的谬论,在这个问题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三十二年来我国民族工作的经验作了科学地总结,重申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方针。明确指出:“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正确认识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