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10月13日,孙中山致电胡汉民,指出“商人既如此,非大加惩创不能挽回大局。着即宣布戒严,停止一切法政、行政,付托全权于革命委员会,使便宜行事,以应非常之变。”15日,警卫军、黄埔学生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以及滇、桂、湘、豫、粤各军包围了广州西关商团总部,经过激烈的战斗,全歼了商团军,平息了震惊一时的广州商团暴乱。 广州商团的产生与变质 广东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地区。清末民初,由于军阀割据,盗匪横行,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1911年夏,广州商民成立了自卫性武装组织──广州商团…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孙文。1905年在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12年1月1日到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6月创办黄埔军官学校。11月北上讨论国是,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7,(11)
1923年秋,孙中山命令胡汉民,以大元帅的名义发出手令,到广州市政厅提款20万元,作为军饷发给滇、桂军,让他们出发攻打惠州的陈炯明。胡汉民让孙中山的侍卫副官张猛亲持手令,到市政厅提款。张猛早上8时半赶到市政厅,一直等  相似文献   

4.
1923—1925年广州的治安形势及孙中山的整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3-1925年,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广州的治安形势明显恶化.为了保卫广东根据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治安的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由中山大学、中南五省(区)辛亥革命研究会和广东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八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史学工作者一百一十一人,其中有知名学者李光灿,姚微元,陈锡祺,章开源,夏东元,胡绳武,金冲及,林增平等;香港学者王德昭,陈刘洁贞和已在中国的美国学者加斯特,日本学者原岛春雄也应邀参加了讨论会;还有部分外地和广州的史学工作者列席了会议。这是继今年五月在南京召开的太平天国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史学讨论盛会,也是一九六一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八十四篇,资料、索引四种,内容十分丰富。这反映了粉碎“四人帮”后史学界思想解放、精神奋发的新气象及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1866——1925)是广东香山县(现为中山县)人,名文,字逸仙。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后通称中山。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学说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激烈论战。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胜利,各省纷纷宣告脱离清王朝而独立,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24年,孙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  相似文献   

7.
留日中国国民会的成立一九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马来亚的庇能[槟榔屿]同黄兴、胡汉民、赵声等人一起开会,决定继一九一○年二月的广州起义再度在广州举事。计划在占领广州城的同时,一军由湖南挺进湖  相似文献   

8.
1925年10月,建国川军两万余部队在广东瓦解。究其缘由,当事人各执一说。史学界对此事件亦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就所及资料一考。 1923年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次年2月,四川讨贼军失利,退驻黔境。由于局势的变化,熊克武、唐继尧、刘显世三方之间商议,于9月20日成立滇川黔建国联军,唐、刘任正副总司令,熊克武任前敌各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陈君聪同志《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一文(见《光明日报》1984年5月9日第三版,以下简称陈文)。认为其中一些史实似乎有误,特予辨正(以下陈文的引文中凡加着重号的字,即需商榷之处)。 陈文第二节第一、二行说:“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其实,“逸仙”並非孙中山的“字”,而是他的号。关于这点,孙中山本人在自传中已写明:“仆姓孙名文字载之号逸仙……”孙中山原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与粤语“日新”谐音),以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学医、行医及游历欧美各国时常用此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由广东省社联、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等联合发起的孙中山哲学思想研讨会,于今年四月四日至八日在中山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首次专题探讨孙中山哲学的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关  相似文献   

11.
<正>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讨袁的怒潮中病死,段祺瑞政府重掌实权。为了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孙中山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护法斗争。在此期间,他曾先后三次亲临潮汕。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辟帝制。3日,孙中山与章炳麟、唐绍仪、程壁光等集议于上海孙寓,议决以军舰护送孙中山南下广东领导护法斗争。8日,孙中山等率“应瑞”、“海珠”号军舰离开上海。10日,孙中山一行抵达汕头,驻守汕头的潮梅军政首领云集码头,热烈欢迎孙中山。12日,汕头绅、商、学、报等各界在汕头陶戏园召开欢迎孙中山诸伟人大会。  相似文献   

12.
中山大学、广东省历史学会和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学术讨论会,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开幕。在广州开会三天后,二十四日移往中山市继续举行。二十六日上午,在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举行闭幕式。参加讨论会的中外学者,在讨论会期间参观了广州市中山纪念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和珠海特区。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和香港地区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研究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史的专家、教授、学者共一百二十多人,其中外国学者十六人、香港学者三人。会议收到论文七十七篇(包括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二集  相似文献   

13.
在大革命时期的火热斗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先后于一九二三、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三次来广州。毛泽东同志在广州期间,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曾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极为重视,希望由此而实践其理想。他立志将广东建为模范省,将广州建为模范市,因时局动荡不居,更由于为革命军事筹款紧迫和建设模范市的现实考虑,其经济建设侧重于财政经济和市政方面。孙中山的实践收效有限,主要是因为革命优先即兼战乱干扰以及某些前瞻性即兼空想性所致,但其基本原则及政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宝。我党从一九二三年党的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开始,统一战线经历了发展、缩小再发展的曲折过程,至今已经有了六十多年的历史。我们搞了六十多年统一战线工作,是否有一条基本策略方针呢?这个基本策略方针,是指始终贯穿在统一战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时候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两则孙中山佚文,为国内外已出版的各种孙中山文集所未收录,这就是一九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孙中山在广州公祭苏联军事总顾问巴维尔·安德列耶维奇·巴甫洛夫将军的隆重仪式上的祭文以及孙中山致苏联政府的唁电。祭文内容是:“维中华民国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孙文,致祭于高等顾问巴甫洛夫将军之灵前曰:维天生材,辅佐斯民,郁郁巴君,百战奇英。来佐我华,羽扇纶巾,运谋设策,颇见经纶。方冀辅弼,克缵乃勋,何期无命,中途殂殒。渺渺水天,绵绵长恨,英灵不昧,默启后人。呜呼哀哉,尚飨!”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九二三年二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人们往往称之为“二七大罢工”。其实,这仅仅是习惯语,如从科学含义上分析,并不太确切。因为这次罢工并不是发生在该年的二月七日,而是发生在该年的二月四日。先是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总工会  相似文献   

18.
令世界有大同——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建国设想李英铨1923年12月30日,孙中山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中曾这样说道:“要说明民族主义,是很容易的。说明民权主义,那要困难。至于要说明民生主义,那更困难。许多人从前只知道民族主义,现在才知道民权主义。讲...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三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经过一九二四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采取了党内合作的组织形式: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直接参加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关于这一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主要是孙中山对其影响,本文试就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前因后果作一论述。1 1918年正当孙中山联合滇桂军阀讨伐段祺瑞北京政府的护法运动进入高涨阶段时,2月14日,奉段命进攻护法军的直系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在武穴发出主和通电。冯这一举动在护法军中引起不小的反响,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孙中山开始了与冯玉祥的联系。对此,冯玉祥在他的自传中也提到,“驻兵武穴主和,则稍之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