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市知情交易概率(PIN)特征与风险定价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EKOP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沪市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特征,并检验了知情交易概率的风险定价能力。结果显示,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知情交易概率作为定价因子是有解释力的,但是知情交易概率对收益产生的却是负效应。这一结果不仅与理论上信息不对称需要风险补偿相反,而且与美国市场上的实证结果也相反。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提出该实证结果出现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所特有的庄家与散户博弈的赢利模式。此外,本文的实证结果也不同于之前对我国市场的研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模型估计方法、回归方法和样本区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2014年底至2015年底8次降息降准事件为自然实验,研究股市震荡中的知情交易和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降息降准公布前,开盘价收益率、每笔成交量和知情交易比例显著提高,波动率和成交笔数显著下降;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以及降息降准直接利好的银行、证券、房地产等行业的股票,其知情交易比例显著提高.进一步检验发现,降息降准公布前,每笔大单的规模和总大单数量显著提高,大单与小单的知情交易比例都显著高于正常日,且小单的知情交易比例在最后交易时段逐渐与大单接近.这些结果意味着股灾年中降息降准货币政策公布前知情交易在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隐含的信息传播途径是,资金雄厚的知情投资者首先买卖相关股票获得收益,并且知情交易在统计意义下先向其他资金雄厚的投资者扩散,随后是向中小散户扩散.  相似文献   

3.
测量股票交易中的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证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不对称信息和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通过交易对价格影响的持续程度可以区分流动性和不对称信息对价格的影响。流动性的影响是短暂的,而不对称信息对价格的影响则是持久的。本文利用交易和报价调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了交易对报价调整的影响,从而考察了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不对称信息对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建立一个高频交易强度模型,分析随市场流动性特征的改变,知情与非知情交易强度的变化. 选取上证流动性高和低两组股票数据作为对照样本,检验知情、非知情交易在不同流动性股票中的表现. 结果发现: 两组股票中,随着交易量的增加知情交易强度增大,非知情交易强度减少; 高流动股票中,随价差增大知情交易强度增加,非知情交易强度减少; 低流动股票中,随价差增大知情交易强度减少,非知情交易强度增加. 同时发现,两组股票, 知情交易间正相关; 高流动股中,知情交易与非知情交易间负相关; 而低流动股票中,知情交易与非知情交易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交易行为是形成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市场投资者情绪变化引起投资者产生有偏差的信息认知,通过卖空约束的市场行为选择影响市场流动性.论文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影响市场流动性的三个命题,然后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做出相应理论判断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是正向的,投资者情绪越高,市场流动性越强;我国股票市场中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在面临新的消息面时更多的呈现出认知不足的特征.该特征的投资者随着认知程度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市场流动性;与理论判断相反,我国股票市场中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进一步促进了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最后就如何构建我国有效流动性的股票市场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知情交易概率的测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订单驱动市场的知情交易概率的测度模型,并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申报和成交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情交易推动股票价格的变化,而不知情交易只对价格有小的冲击;好的市场质量会吸引知情交易者进场交易,但反过来知情交易会降低市场质量;知情交易概率与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主营业务增长率、前10大流通股东持有市值比例、财务杠杆比率、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率等因素有关;知情交易概率的交易日内形态呈反J型,但是收盘前2分钟会快速小幅升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0年4月至2018年3月中国A股融券标的公司为样本,从公司传闻与澄清公告的视角出发,对卖空与知情交易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首先,股票收益率在公司传闻发布前存在异动,说明传闻信息在正式发布前就已泄露,股票市场中存在知情交易者.其次,公司传闻发布前的异常卖空量与发布后的股票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说明卖空者能够预知公司传闻的发布时间和内容,是知情交易者.第三,良好的澄清公告效果能够削弱传闻发布前异常卖空对于传闻信息的反应,说明卖空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判澄清效果,进一步支持了“卖空者是知情交易者”的推断.进一步研究表明,卖空者能够分辨传闻真伪,且私有信息挖掘是其重要的信息来源.本文从中国融券卖空实践出发,为“卖空者是否为知情交易者”这一争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对卖空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公司传闻治理以及新闻媒体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在Kyle型做市商市场中,假设知情交易者对私人信息的实现值存在认知偏差,研究知情交易者的交易策略、相互竞争及资产定价结果,并比较有认知偏差与无认知偏差时交易者策略行为和资产定价结果的差异。通过贝叶斯更新理论和投影定理求解模型,发现信息认知偏差在一定范围内,市场存在唯一完美贝叶斯均衡,且:(1)理性知情交易者仅基于其私人信息进行交易,非理性知情交易者既基于私人信息,还基于其与理性知情交易者的认知偏差进行交易;(2)理性知情交易者对共享信息的交易强度、期望交易量、期望收益均大于(小于)过度悲观(乐观)认知的非理性知情交易者;(3)过度悲观(乐观)的认知偏差下,市场流动性、资产价格发现效率小于(大于)无认知偏差下的市场流动性和资产价格发现效率。同时,进一步探讨认知偏差与资产定价泡沫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EKOP模型、VPIN模型和VWPIN模型测度了中国证券市场个股的知情交易概率,并实证检验了知情交易概率因子在资产定价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理时间和交易量加权的VWPIN模型结合了经典EKOP模型和VPIN模型的优点,可以更简单地估计个股日内任意时间窗口下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关于资产定价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之后,采用VWPIN模型估计得到的知情交易概率因子与个股收益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0.
对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赋予调研者信息优势,加剧其与未调研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是否需要披露调研活动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同时,2012年7月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调研披露要求由在年报中集中披露改为在每次调研结束后两个交易日内披露调研细节,这为研究是否应该披露、应如何披露调研活动以减少前述信息不对称效应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反映其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对比2012年7月前后实地调研活动对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影响变化,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相对差异变动,探讨实地调研信息披露对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影响。以公司总部所在城市的极端天气情况作为公司被机构投资者或分析师实地调研频率的工具变量,解决调研者的调研对象偏好与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建立调研活动与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与其被调研频率显著正向相关。但2012年7月后,前述正向关联显著弱化,且相对于无需披露接待调研情况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显著下降;在要求及时披露调研活动细节后,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参与调研对被调研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调研中提的问题数量越多、问题的字数或对问题的回答字数越多,即调研挖掘并披露的公司价值相关信息越多,被调研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下降程度越高。及时披露调研细节有助于将机构投资者或分析师通过调研挖掘的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迅速扩散到整个市场,抑制其进行知情交易的空间,显著降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而在年报中集中、笼统披露调研活动难以起到类似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考虑参照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做法,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接待的实地调研活动细节,以提升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的公平程度。  相似文献   

11.
证券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微观结构是不相同的,在考虑交易成本和卖空限制条件下研究了拥有特定证券信息的知情交易者在这两个市场中的交易策略,以及相应的做市商和未知情策略交易者的交易策略.通过上述研究比较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微观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金融市场中存在着由私有信息推动的知情交易,其具有行为复杂、甄别困难等特性。本文以股票价格序列的 Lévy 跳为工具揭示交易价格的异常波动,从而测度这一较为特殊的交易情况。基于 Lévy 跳跃程度的度量方法和知情交易概率 PIN 模型,文章研究了股票价格的跳跃异常程度与股票交易的 PIN 值之间的相关性情况,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通过事件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跳跃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度量知情交易的假设。于此同时,给出了跳跃程度异常系数的计算方法,用以在实践中度量跳跃的异常程度,为知情交易的监管等提供了另一种工具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杨春鹏  吴冲锋 《管理评论》2005,17(11):19-24
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是行为金融研究股票市场的两个主要工具。本文主要研究了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和正反馈交易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心理可以导致正反馈交易行为,而正反馈交易行为可以导致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心理偏差的产生。最后,应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些具体现象给出了有效解释。  相似文献   

14.
张林 《管理科学》2014,17(10):1-12
金融市场中存在着由私有信息推动的知情交易,其具有行为复杂、甄别困难等特性。本文以股票价格序列的Lévy跳为工具揭示交易价格的异常波动,从而测度这一较为特殊的交易情况。基于Lévy跳跃程度的度量方法和知情交易概率PIN模型,文章研究了股票价格的跳跃异常程度与股票交易的PIN值之间的相关性情况,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通过事件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跳跃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度量知情交易的假设。于此同时,给出了跳跃程度异常系数的计算方法,用以在实践中度量跳跃的异常程度,为知情交易的监管等提供了另一种工具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证券交易信息披露与交易者偏好——一个比较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披露与传导机制是决定证券市场效率的根本因素,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包括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交易信息披露。本文分析不同交易机制下的交易信息披露内容,其后综述了交易者对交易信息披露偏好领域的相关研究,而后以中国股票市场为例分析了交易者的偏好及交易信息披露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最后对提高交易信息透明度的利益和成本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6.
才静涵  夏乐 《管理科学》2011,14(2):71-85
应用香港市场的案例, 研究了引入卖空制度后个股的交易活跃程度、流动性、波动性与信息不对称的变化, 提出了噪声交易者假说, 即引入卖空制度后重要的变化是噪声交易者会出于对更高亏损可能的担心而退出交易或变得谨慎.实证结果发现:引入卖空制度会带来交易活跃程度下降、流动性下降以及信息不对称水平升高.同时, 通过对知情交易概率(PIN)的分析发现, 在引入卖空制度后, PIN值确实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 而使其升高的因素就是噪声交易者参与程度降低.噪声交易者假说较好地解释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7.
石丽娜  张顺明 《管理科学》2018,21(12):70-94
通过区分交易商的知情程度,本文引入了部分知情交易商,构建了暧昧环境中存在部分知情交易商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抑制内幕交易的措施对资产定价和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部分知情交易的金融市场上存在理性预期均衡,且相应的交易商分布均衡不唯一;差异系数的变化将引起完全知情交易商和不知情交易商的比例都发生同向变动,而完全知情交易商的表现最为敏感.同时还发现,转变成本的增加虽然能够抑制内幕交易,但福利水平也会下降;然而,通过降低差异系数虽不能明显抑制内幕交易,但可以减少极端交易;不知情交易商面临暧昧程度的下降也会起到抑制知情交易商的作用,同时有可能提高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股票市场而言,卖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波动性加大、流动性先减弱后增强,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并非是由卖空交易引发的。卖空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影响方向(加剧市场波动或平抑市场波动)还要取决于市场中卖空交易者的类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针对投资者行为与期货市场波动性关系的研究,首先将宏观经济学中的世代交叠模型(OLG)引入期货市场,建立了基于期货合约价格的投资者交易行为模型,以及将模型扩展到完全信息和部分信息的情况并求解出均衡解,在推导命题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假说并使用铜期货合约日内每笔交易数据对其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建立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显示,期货合约价格的波动与债券的无风险利率,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合约供给的状态以及风险溢价的波动有关;(2)期货市场上富有信息的投资者(如机构投资者),通常采用反转交易模式;(3)期货市场上缺乏信息的投资者(例如散户),则通常采用动量交易模式。而这一结论显示,中国期货市场投资者与股票市场投资者在交易行为上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内幕交易的好处和坏处以及监管的必要性是金融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内幕交易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然而,有一种观点却认为内幕交易对于将公司层面的特质信息更及时、更精确地融入股价有重要贡献,因而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基于该逻辑,内幕交易“似乎”客观上能带来公司特质信息,并呈现出较低的股价同步性。 基于股价同步性的分析,利用2007年至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Stata软件以及控制行业和年度固定效应的OLS回归分析方法对内幕交易与股价同步性的真实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将知情交易概率作为测量内幕交易的指标,重新考察内幕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信息环境等因素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为了使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考察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尝试将内幕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区分为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认清内幕交易的真实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内幕交易的确能降低当期股价同步性。但是,内幕交易的信息传递属于一种非正式渠道,其作用会受到信息环境的影响。当信息环境较好时,内幕交易对当期股价同步性的负向影响会削弱;当信息环境较差时,内幕交易对当期股价同步性的负向影响会加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幕交易会导致其他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并提升未来股价同步性,最终降低资本市场的效率。 进一步探索内幕交易的真实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内幕交易可以提升资本市场效率的说法,有利于提升广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