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对人的艺术探求 ,已从人与社会、自然的外部联系扩展到对人的精神的本质认识 ,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 ,有的学者对人丧失了信心 ,但更多的学者仍对人寄以希望 ,产生意见分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对人的认识仍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
人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人的超越性是人的主体性和生命本质力量的发挥与确证,是人之为人所不可或缺的内在生命特质.人的超越性是由人本身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意义性、精神性和无限性决定的,它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创造对适应的超越;意义对现实的超越;无限对有限的超越;精神对物质的超越.现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超越性是人存在的升华.否定人的现实性,超越性便成为空中楼阁;忽视或放弃了超越性,人之为人的高贵性便无从彰显.  相似文献   

3.
《单向度的人》于1964年写成,但是,对人的异化问题的关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表现出来。对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但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对人的异化的关注是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复归,要继续坚持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教学论的哲学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人类学试图把经验科学对人的理解与形而上学对人的思考结合起来,建立人在宇宙中特殊的地位和描述人的完整形象,教学论的建设恰恰需要哲学人类学的这种广阔视野和对人作完整理解、把握的坚定信念。这样,教学论才能从完整的人出发塑造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5.
价值不是一种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概念.人的价值就是人对人的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尺度是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自然是否有伦理关系?这一提问内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对自然是否可能有伦理关系?二是人对自然具有怎样的伦理关系?三是人对自然是否应该有伦理关系?人对自然的确具有伦理思维与伦理实践的能力,但其伦理关系的内容应是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生态平衡规律.它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政治文明主要解决人对“人的依赖”(实对权力的依附)问题,实现人的平等;物质文明要解决人对“物的依赖”,最终使人的劳动成为“自由创造”;精神文明则要解决人的“自我(精神)强制”问题,充分唤起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质言之,加强“三大文明”建设就是为了从不同层面克服历史展开过程中人的异化,最终使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8.
人是社会的主题,对人的研究是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人的问题的关怀也是哲学家不可回避的责任,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都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卡西尔则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其功能性,在于人能够利用符号创造文化,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9.
旧公司法对一人公司予以有限制地承认,而新公司法不仅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性,并且对一人公司作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制。但是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规制尚显单薄,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在本文中对一人公司又提出了一些应对治理措施,尤其是对实质意义之一人公司的特别规制,试图找出一种适合一人公司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理论命题。在以私有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关系结构中,人受物质、资本和符号的多重控制,人的自由和发展受到限制,人格和精神饱受摧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得冷漠无情,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必须扬弃人受社会权力关系控制这一基本事实,将人从权力控制中解放出来。首先,要扬弃物质对人的控制,解放人的自然生命;其次,要扬弃资本对人的控制,解放人的社会生命;再次,要扬弃符号对人的控制,解放人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1.
人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只有依赖于外部世界,人才能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方式又是根本不同于动物的,它实际上依赖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而不是本能的适应。这既同“人在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相对缺乏本能的调节”有关,也与人的需要相关联。由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也包括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与人的心理现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的心理内容及形式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动力。人的心理又会对现代科技产生反作用。现代科技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复杂的 ,既可能对人的心理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也可能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一人公司制度研究的人很多,但大多侧重于对一人公司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对一人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本质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就多有学者探讨。本文以人自身最进本的要素出发,探讨了人的基本属性问题,继而引发对人的特殊属性及人的本质问题的思索,以加深对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池田大作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有对善恶关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人应如何处世、生活”的系统看法——人之道。在池田大作看来,人之道首先对个体自身有一定的要求:人要坚持宗教的价值,人要有不屈的勇气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人需要不断读书,人要勇于承担责任,人做事要有效率。其次,人之道对个体和他者联系中有一定的要求:人要平等待人,人要关心别人,人要遵守诺言和人要爱护自然环境等。人之道的基本内容实际上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方法及个体与他者发生联系时须遵循的要求,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池田大作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的主题,对人的研究是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人的问题的关怀也是哲学家不可回避的责任,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郡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卡西尔则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其功能性,在于人能够利用符号创造文化,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的核心是理性、主体性和历史进步观。其危险在于它虚构了一个绝对的“人”,割断了人与自然神秘、人与价值神圣、人与伦理正义的先在关联,取消了人存在的先在限制,建立人对自然、人对神圣、人(强者)对人(弱者)的统治,导致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人己不和谐。只有超越这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人类才能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8.
普罗米修斯精神是人类对自身叛逆和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然而技术时代却让人类惶惑,人控制技术,抑或技术控制人。技术理性以实证主义为基础,使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全面控制,人被异化,人因此成了单向度的人。而人固有的普罗米修斯先验的反抗的精神让人反思自身,反思人与技术乃至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关系;人的文化特性让人自我反省,发挥创造力,解放自身,走向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对亚洲的认识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现着日本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对自身文化的定位问题.通过对古代以来日本人对亚洲的认识,揭示了日本人亚洲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技术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缺失,这固然与技术系统自身的完备性独立性有关,但根源上却是人的异化即人对生存意义的物质诠释的必然结果。因此,对技术的划界首先是对人自身的划界。对人自身的生存意义的重新确立成为了技术边界伦理重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