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明贵 《唐都学刊》2009,25(4):97-101
"浮生如梦,为欢几时?"自然、时间的无限与生命的有限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生命自它诞生之日就浸透了浓郁的悲剧汁液.然而正是这悲剧的意识使许多人醮着它的汁液抒写出了许多生命的华章."事如春水了无痕",但沈复用他的真情真意记录了生命的回响,超越了生命悲剧的牢笼.  相似文献   

2.
你听过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歌声吗?那声音如金石、如山泉,也如光辉灿烂的阳光,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有位女高音歌唱家说,帕瓦罗蒂有一种使每一个听众感到这是单独唱给他听的本领。这是他的法宝,他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法宝。他感到自己的歌声是通过单独的导线传给每一个听众的,并且有赖于从这根导线传回来的听众的反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有一种独特性需要,而帕瓦罗蒂的歌声之所以受到欢迎,是  相似文献   

3.
刘崇 《社科纵横》2008,23(2):121-123
<野草>流溢着鲁迅独有的深沉情思和对灵魂的自我拷问,它成为我们接近鲁迅个人生命的最好途径.窥见鲁迅灵魂的最好窗口.本文尝试通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从作者如何面对自我、如何面对他者以及怎样塑造理想的灵魂三个方面来对<野草>的意蕴作一新探,从而更真切地走进鲁迅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7,(5):136-142
《野草》的《题辞》不应该仅仅从鲁迅政治感觉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理解。它体现出尼采思想的影响:世界是个有机体,永远处在运动状态,充满着矛盾、冲突,个体生命和万物一样,有生也有死,但是,世界却生生不息。"我"如同一株"野草"一样,虽然不断遭到践踏,却顽强地生存着,坚守着自我。"我"作为一株"野草"也会被世界毁灭,但也仍然坦然无畏,因为"我"自信是充实的。"我"将"野草"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作为生命存在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烟花总是在燃放到最后一刻时,才会迸发出最绚丽的美。 那年春天,他陡然跌入生命的严冬:晚期鼻咽癌,医生说,他最多还有两年时光。他才28岁,生命本如夏花般灿烂。妻子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哭得死去活来。他的心境也无比悲凉:”家里一贫如洗,我走了,妻子和儿子咋过呀?一定要在离世前,为他们做点什么……“怀着沉重的歉疚和对妻、儿的至爱,他在病历背面,写下了人生愿望: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的遗著《自传》和《传记》李青宜阿尔都塞在其生命的最后10年中,处于疾病与悔恨缠身的状态,并从法国的学术舞台上消失了,尽管他的有关著作如《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等仍然是国际上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他这10年中的有关情况一直鲜为人知。直到...  相似文献   

7.
WIND生长的那个北欧小国,音乐和宗教一样,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或许过冷的天气需要歌声的温暖他捋着长长的发辫这个动作很女人化,但他做来却无半分雌性的脂粉气——告诉我,这头发是他15岁搞乐队时开始留的.一直到现在未曾动用过剪刀按照父母的理想,他应该进入银行工作。他却选择了一条相反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行走在书法艺术的广阔殿堂,演绎着充满绚烂色彩的艺术人生——他为书法艺术而狂热,他在书法艺术的烈火里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他就是董庆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端庄秀丽的小楷,浑厚磅礴、豪放大气、浑然一体的行书,飘逸张扬、无拘无束、一气呵成的草书。他的书法作品笔画有的如高峰坠石,  相似文献   

9.
江弱水 《浙江学刊》2022,(5):165-173
有意义的生命总是故事化的。一个人需要持续的叙事来维持其身份,建立其自我。但《野草》经常取消动作和事件,强调单数的个体,从而悬置了群体身份,消解了故事,使自我的完整叙事成为不可能。《野草》是鲁迅内面精神的静谧花园,呈现为以沉默为主调的失语之语,和以雕塑为聚态的不动之动,与“无地之地”“无物之物”形成了同构关系。这种“言无言”的悖论式写作,实现了一种非故事的故事,反叙事的叙事。而归根结底,是主体的分裂与流动,造成了话语的支离与乖悖。  相似文献   

10.
程辽 《东西南北》2009,(10):78-78
吉普赛人说,“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相似文献   

11.
贤雕 《东西南北》2009,(9):32-33
他们在地下,他在地上;他们在地下长眠,他在地上陪伴。 远远地,我怀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凝视着他,那仿如古青铜器一样黝黑的面庞,如一张弓似的身板,就像旷野里被风吹得扭曲的一株古木,尽管形单影只,但浑身上下散发出的力量显露着强大与执著。一个人躯体上汇集了21条生命,他的人生怎么能不充溢着生命的力量呢?  相似文献   

12.
试论沈从文散文的生命意识皮传荣在重构现代意义上的人格的总体思想下,沈从文以生命意识为突破口,提出了他的生命哲学,并以自己的创造实践,丰富了他的生命哲学。一、沈从文的生命哲学观沈从文的生命哲学观是在将“生活”与“生命”相区别中建立起来的。在沈从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芭营舞《野草》是中国第一部以鲁迅散文诗为灵感的现代舞,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出品。当生命与梦想的火焰在一片冰天雪地中只剩下奄奄一息的火苗,它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留在这死亡之谷,等待"冻灭",抑或跳出去重新燃烧,直至"烧完"。既然无论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任何的现实主体都将不可避免地以死亡作结,对所谓光明、美好的"未来"的追求意义何在?在生与死的对立中,死总是更加强大,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根本性生存困境。而在这认识之上,"冻灭"与"烧完"的价值显然是截然不同的。与"死  相似文献   

14.
他高大,但是宅心仁厚,他很琐,但是谈吐优雅;他只是个跑龙套的,但让你如此刻骨铭心。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但人人都知道他在电影里的名字——如花。他究竟是恶鬼的化身,还是上帝的废品?没有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他出现在银幕上,每一寸角落都会弥漫着猥琐的气息,就连周星驰都相形见绌退避三舍。他站在你面前,看起来高高壮壮,没有想象中那种猥琐的神情,尽管我们都一起以为他应该猬锁。可是,他什么不猥琐呢?他怎么就不猥琐呢?他凭什么不猥琐呢?他说,自己志气冲云霄命运如贱草;他又说,要比谁帅周星驰只能靠边站 ;他还说,天生丽质难自弃只恨苍天不长眼。最后他说,其实我叫李健仁。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真名?人人都将他视为如花,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相似文献   

15.
罢贵刊第9期“生命是一种缘”后,思绪万平。旅居英国利物浦的王妙发一生历经了许多风风雨雨,饱尝了种种艰辛与困苦。在旅居海外的千万华人中,王妙发的人生经历是比较普通的,但从他普普通通的生命历程里,可折射出一种人生真谛,一种生命根的存在。这种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传统精神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生命根在王妙发身上得以映现,戚为他生命历程中的一根强大精神支柱,激励其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王妙发老人从年青时代起就漂泊海外,后定居英国。身居异国他乡,他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剧本是人们所不能选择的,惟一能做就是尽量去演好,演得自己感动自己,并坚持到最后。做社工,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尽管不能选择服务对象背景,也不能决定他们人生,但可以尊重他、倾听他、理解他、支持他,让他们的无奈人生在戏中体会美好和乐趣。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11日,40岁的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McQueen)在完成2010春夏发布会4个月后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你知道亚历山大?麦昆是通过他著名的骷髅丝巾,但麦昆的创意可远远超过这些!曾是英国著名的坏小子,被称做时尚界流氓的他  相似文献   

18.
杨雄  潘永洁 《社科纵横》2010,25(9):74-77
苏轼作为中国文坛上少有的多才文人,其诗、词、文全方位地展示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感悟,尤其是苏轼的词开拓新境,向后人悉数他波折一生中的生命享受。人们可以从热爱生命、重视情意、情趣生活和从容逆境等几个方面去感受:从他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上,从他对朋友亲人的真情流露和对爱情亲情的珍惜上,从他好吃爱玩的充满情趣的生活方式上,以及从他穷达如一、兼济与独善并存的逆境中的心态上,去品味东坡词中的生命享受。  相似文献   

19.
孙艳林 《生存》2020,(9):0208-0209
教育之美,美在深情。扬州大学教科院胡学春书记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他的许多观点打动了我。如:教育是人性超越的道场,活是课堂的生命,教育之美,美在深情等。正如童庆炳:《教师的生命投入》中所说,你既然当了老师,你的生命就属于你的学生,你要用生命所拥有的 一切,奉献给学生。学生才是你的“上帝”,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一直在诉说我的一个愿望:我不是死在病榻上,而是我正在讲课,讲得兴高采烈,讲得神采飞扬,讲的出神入化,而这时候我不行了,我像卡西尔、华罗庚一样倒在讲台旁或学生温暖的怀抱里。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这种福分?  相似文献   

20.
云慧霞 《求是学刊》2003,30(3):90-94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受 2 0世纪德国生命哲学的深刻影响 ,主要集中在对艺术与生命美学、艺术与技术理性等问题的思考上。在美学观上 ,他将“生命”一词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进一步对审美体验、艺术想像等美学当中的核心范畴加以分析。面对科技理性给现代人带来的精神危机 ,他认为只有艺术地陶冶心性才能解决。宗白华生命美学观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建立在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并对西方生命哲学加以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