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的存在,在根本上说,是实践的类存在,既要通过人与世界三重基本矛盾的横向结构和实在与虚在的纵向结构来说明,又要通过四个实践环节的动态逻辑来解析,更要从人类历史社会本身的现实发展过程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客观矛盾是人与世界的三重基本矛盾,三重基本矛盾在人的需要、实践、价值、文明四个主体性环节推动下,从自身的实在中不断否定自身,从实在走向虚在,将世界不断变为人的世界,同时人自身的类本性不断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2.
人本生态美学的思维路向和学理框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人本生态观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强调在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肯定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觉能动的生态调节作用。对于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关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的观点非常重要。人本生态美学坚持以人为本,必然十分重视实践范畴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必须重新认识实践作为人类自觉进行生态调节的原初本性,并进而从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决定人的社会关系的深层本质,以对流行的“实践关学”的基本学理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人本生态观为揭示审美活动的节律感应的生态本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生长空间,具有把生态系统思维与审美活动本体特性思维有机融合的特殊优势。从节律感应出发,形成了人本生态美学理论的“一点三维”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明确声称 :自然界这个无意识的、非发生的永恒实体 ,是第一性的实体 ,但不过是时间上第一性而不是地位上的第一性。人这个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的实体 ,在时间上是第二性的 ,但在地位上则是第一性的。人不仅是哲学的对象 ,而且也是历史的、国家的、法律的、宗教的和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视界超越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绝对的实体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视界 ,科学地揭示了人以实践的生存方式而双重地存在着 ,即人是受动与能动、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存在 ,并以此合理地解答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与人关系的个体与类的统一 ,人与自身关系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以前,没有形成科学的完整的人本思想。马克思在社会实践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统一的人本学说。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个处于不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使体现在人的本质中的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的矛盾得以统一。这是历史上人本思想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人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但同时又有着超越既定历史性的信仰.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真正实现了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辩证统一,真正揭示了人类在制约和超越、必然和自由之间的张力和空间中的生存境遇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雷锋精神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本学价值.它是对人应该怎样活着、为谁活着、如何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及如何获得真正自由和幸福等人本学问题的现实回答.雷锋精神中所具有的大爱、奉献、敬业等人本学内涵,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价值选择和提升精神境界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包括人的存在,大致可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具体的现实的存在状态,一是抽象的属于本质的,即哲学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二者密不可分,但又不能互相混淆。马克思所进行的关于“真正的人的存在”的哲学构建,是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的人的存在为基准的,从开始到最后,都把人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处境和地位以及所作所为、主要是劳动作为考查的重点,并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放在一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个人存在和本质的论述,本文认为:个人的完整存在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物性存在、感性存在和理性存在,现实的个人是这三重存在的有机统一体;个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共同体中由个人的实践所形成的和正在形成的物性、感性和理性这三重存在之间内在的、稳定的和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人以社会实践活动方式而存在,从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诸矛盾及人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这后一矛盾是人存在方式中的根本矛盾。近代工业文明以来,由于人对自我存在方式的科学性、社会性、预见性和终极价值维度不能给予唯物辩证把握,而陷入存在方式的误区。直面生存危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索建施人全面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存在方式是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国家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本质和核心。教育以育人为己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所以人本教育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出发,即从人的需要以及求得满足的方式———生产方式出发来理解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成为合理理解现实的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基础。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而人的本性在马克思那里展现为三重生命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存在物。人的本性的需要,实质上是主体人的内在价值的尺度,这通过人的经验事实可以得到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15.
类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和类存在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理论,是一种新的哲学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发展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展现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对人的这一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揭示与把握只能由辩证思维方式来承担.  相似文献   

16.
人本管理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 ,具有全新的价值观观念。人的最高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本管理的价值目标。人本管理的价值规范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地尊重人 ,恢复人的尊严。人本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具有独特作用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7.
类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和类存在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理论,是一种新的哲学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发展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展现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对人的这一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揭示与把握只能由辩证思维方式来承担.  相似文献   

18.
自由既是人类的天性 ,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诉求。对个体而言 ,它往往成为人们能够求知和求得真知的基本条件 ;对社会而言 ,它架起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同时 ,它还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保障和新闻事业勃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人的存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存在 ,就在于人能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类的根本特性。无论是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还是精神存在 ,都离不开实践 ,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基本面貌。人类最终获得全面解放与自由也得依赖实践这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的追问是一种思想的冒险:因为追问人道主义意味着要追问人的本性,而追问人的本性就必须从形而上学对人的规定着手。对于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的形而上学特性,海德格尔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批判,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性:人是存在的邻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