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民事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和判决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由于立法上没有将两者较好地予以协调,导致了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上的不同认识和做法,从而影响了上诉制度目的的实现。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本文拟通过与国外和我国台湾同类制度的比较,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司法程序的基本特征:传统型与现代型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类型学的角度将法院制度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基本类型,并在司法程序的独立性、理性化、公正性、刚性、和平性以及程序之主导参与主体等方面勾勒了两种类型司法程序基本特征之不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婚姻法是一部以双系血缘制度为基本原则的亲属法,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都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吗?通过介绍汉人、纳人、奕车人、拉祜人和景颇人等民族或族群的血亲制度,并对这些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在表面相似的一夫一妻制形式下隐藏着巨大的文化多样性.据此,对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条例的细化和传统文化保护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全球范围来看,被害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再逐渐提高的辩证否定过程,而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地位在保障犯罪人权利的呼声中被漠视了,亟待提高.恢复性司法程序是基于保障被害人权利而提出的新司法模式,对于我国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多对亲属免证权作出了相关规定,我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亦是如此。我国刑诉法从1979年立法至今经过了1996年和2012年两次较大修订,均未对亲属免证制度进行明确规定,2012年修改后的刑诉法在明确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的同时,赋予了被追诉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被强制出庭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免证特权的色彩,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亲属免证特权。通过对亲属免证权的考察,指出亲属免证权的必要性,在比较借鉴域外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关于亲属免证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对我国亲属免证制度的构建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剧增。由于我国缺乏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对未成年犯罪人保护不足,需从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程序上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建构与完善,以体现刑事司法程序对未成年犯罪人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的亲属法律制度,贯彻改造主义的方针,倡导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革新宗族及婚姻家庭制度,建立近代全新的亲属关系。其近代化的步伐或可留给“人们不能急于推进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应培礼 《南都学坛》2009,29(3):90-94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日趋多样化和复杂性,"集中审理、指定管辖"模式逐渐显露其弊端和不足。同时,社会上要求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改革现行指定管辖体制、建立少年法院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语言,总是跟该民族的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称谓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反映了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英汉称呼语的差异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诸法并存,民刑有分”中国古代法律中,亲属法突出反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中国亲属法文化滥觞于古代的习惯和礼,进而在长期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备了法的形式;中国古代亲属法文化的特点最能反映中国古代法律的文化根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对我国当前的亲属立法具有深刻的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察举制度是汉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方式,在汉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察举制度的实施方式、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察举制度所体现的选官制度也就必然有所不同,作为选官制度的补充和次要方式还有诸如征辟、任子、赀选、自荐、以材力或者以方伎入仕等等形式。汉代选官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给后世以重要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汉代太学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具有了比较完备形态的大学.通过对太学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太学的兴衰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统治者始终把通经入仕与太学的发展紧密结合,实行"劝以官禄"的政策.太学对汉代的政治统治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汉县令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县令长的出身与迁转情况,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通过分析可知,西汉的权贵之家和贫困之家子弟都可以通过小吏迁升为县令长,当时还不存在二百石之关;县令长中儒生与文吏在数量上也不相上下,且基本稳定;县令长任用主要通过功次与察举,官职的去免对其以后的迁升不构成大影响。县令长与地方王侯的关系很微妙。  相似文献   

14.
《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的探讨--从深层去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内涵,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这有助于沟通现代西方法律和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理念,从而加速实现当今所移植法律本土化,进而实现本土法律的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汉代蝗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灾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汉代蝗灾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季节性 ,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域性 ;成灾面积广阔 ,灾情严重 ;蝗灾具有群发性、连锁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悠久的中日关系史上 ,汉籍的交流所发生的深远影响 ,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弥补了因人员交流受到限制而导致的遗憾。因而就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 (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赴日访查引进汉籍 )的历史和日本收藏汉籍的现状进行系统考察与研究 ,对于深化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和开展国际汉籍研究领域的合作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国忠 《南都学坛》2001,21(4):7-11
东汉古文经学大师马融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物,他“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又“生性任达,不拘儒者之节”,在这两面之中所蕴含的个性特征需要我们去深刻体认,以达“了解之同情”,而其在当时与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也有追寻的价值。马融此种双重人格揭示了东汉中后期社会思潮已经由经学向玄学潜行,马融一生的奇异行为正是反映这种变迁的表象。因此,马融不仅是两汉经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值得重视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汪耀明 《南都学坛》2011,31(1):74-77
西汉文学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其一,反映现实生活和展现时代风貌是西汉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主要特点。其二,强调文艺创作中的感情因素是西汉文学思想的鲜明特色。其三,辩证总结艺术规律和作家创作是西汉文学批评的值得注意之处。其四,初步区分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是西汉文学观念演进的显著标志。其五,主张文艺革新和批评贵古贱今是西汉文学见解的可贵之处。其六,以儒家经典为标准来立论是西汉文学观点的突出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水灾频繁,史书明确记载的有92次,平均每4年多就发生一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关于汉代水灾的成因,有溃决型、漫溢型、降雨型、海啸型和山洪型等类型。在水灾发生后,两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赈济措施,主要有减免赋税、赈贷、移民就食、死亡赈济、灾后补种和节约开支等。以此缓和矛盾,保障民生,维护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