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现优先权与科学奖励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争,实质上是同行“承认”之争,是一个科学奖励的问题。科学奖励的实质是对科学家独创性成就的“同行承认”。“同行承认”的对象是科学家的独创性成就,这就涉及到了“独创性”和与之相对应的“谦虚”是否应当成为科学家行为规范的问题。独创性和谦虚这两条规范和默顿最初提出的四条规范的关系大致是:“独创性”是与四条规范相并列的另外一个系列的规范之一;“谦虚”是公有主义的逻辑推论。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在1942年发表了《科学的规范结构》的文章,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科学的精神气质”。 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于习俗的价值而获得合法的地位。这些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法令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了他的科学良心,或者用精神分析学的术语来说,也就是形成了他的超我。虽然科学的精神气质并未被系统整理,但是从科学家的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触犯科学的精神气质而激起的道德义愤中所表现出来的道义上的意见一致方面,可以推断出科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知识的表征性语言描述,使“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陷入了一种“理性的危机”,即如果说传统的科学哲学实在论把科学家看成是“理性傀儡”或“规范傀儡”,而社会建构主义却把科学家变成了“利益傀儡”,结果使科学研究陷入不可自拔的认识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实在的“方法论恐惧”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当中,有一种看不见的规范在制约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特定时期的人们对科学有大体上相一致的看法。表现在两个领域就特别突出,第一是科学家共同体对科学有共同的规范信念,第二是科学方法论和科学认识论的学者也有共同的规范信念,而且这两个共同体都拥有大体上相适合的观念。这表明科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认识论的学者们都在一个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反思活动。因此方法论的目的首要地就是要解决这种共识的文化基础,及其该文化基础对科学的方法论性质、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反思的前提意义。这种研究将导致一种真正客观和公允的方法论基础的研究,即多文化、理性的研究。这对走出理论上完全西方化的道路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科学,理论界已开始重视对思维科学的有关研究。特别是一九八四年八月在北京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思维科学学术讨论会”以后,正促使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逻辑学家、美学家、系统科学家、计算机学家、哲学家们纷纷著文,积极参加关于这一新兴  相似文献   

6.
巴甫洛夫曾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前进的。”现代科学家们的确比以往更加注重对科学的科学、即研究的科学、方法的科学的研究。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情况是许多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中国古代哲人尤其是老子那里寻找思维方法的启示和根据。老子是我国古代具有极大智慧的思想家,两千多年来他的学说一直为人们所汲取、借鉴、研究和探讨。不少现代科学家认为在思维过程中他们与老子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其中特别  相似文献   

7.
科学共同体在理论估价中诉诸审美标准是理性的行为,科学革命是科学共同体对以前审美规范的舍弃。科学家用于理论估价和选择的审美规范是通过审美归纳机制形成的。理论估价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经验标准,二是审美标准。只要科学目标不变,经验标准就始终有效,审美规范随着过去的科学理论的经验绩效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从近代以来“科学”一词的翻译和引进及其与史学相联系的过程来看,科学并不是史学研究的具体规范,人们认为“史学是科学”只是希望以科学的方法规范史学研究,以期达到理想的境界。然在究竟使用何种科学方法,如何使用科学方法等方面则差别很大。反对者则试图以人文弥补科学的不足,虽然科学和人文精神在史学研究中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由于认识论的滞后,学者们在“史学是不是科学”问题上纠缠许久。中间虽然有新人文学派的补偏救弊,但始终没有从认识论上加以解决,这也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论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当然,各派建立科学史学的实践,仍然有力地促进了史学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本质,以往研究者们已经在一般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传统视界内,进行过大量阐释。但是,这一方法作为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它的科学合理性,并不单纯从“叙述方法”、理解逻辑“再现出来的方式”中得到保证。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一方法是对一定的社会存在的生成结构即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所必然产生的资本的结构及其普遍统治的再现,因而它获得自身科学上的合理性。在《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共同体会因科学家的声望大小而产生一种被默顿称为“马太效应”的优势累积效应,它会导致科学资源向少数人集中,这就意味着许多“天才”失去了发挥科研特长的平等机会。 显然,“马太效应”不利于科技发展, 然而,信息科技的社会化却为众多科技“天才”们提供了消解“权威结构”的机会。社会的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主要特征。 网络需要统一的规则和相互兼容的技术标准,否则各个局域网、节点就无法链接起来,但是,网络秩序往往并非官方所能主导的,而是“自组织”形成的。在既非完全规则、又非完全随机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空间中, 信息科技的创新力量有着明显的大众化趋势,这一趋势的不断强化将会逐渐消解传统科学家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反右派斗争深入开展的今天,揭开盖子看一看,其中也有一小撮“学者”。他们最露骨的表现就是民盟中央“对于有关我国科学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它用“保护科学家”的虚伪口号,挑撥科学家和党的关系,否定八年来我国科学研究方面的伟大成绩,反对科学工作应该有计划、有領导、有重点地进行,并且企图恢复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从而取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研究领域里的指导思想。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彻头彻尾修正主义者的科学工作纲领。因此,在全国范围引起科学家们的义  相似文献   

12.
自七十年代以来,“实证”、“规范”在经济研究论文中逐渐流行开来。但是,实证、规范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对经济研究具有怎样的意义,并不是所有使用者都清楚,可能有相当多数的人不十分清楚。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可能是阻碍我国许多经济研究进一步提高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实证、规范进行简要的考察,或许是必要的。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是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武库中借来的。众所周知,自然科学方法有两个最基本的支柱,一个是对自然现象进行因果解释,另一个是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随机现象。科学家所用的具体方法可以随各门科学不同,而且是经常发展的。但因果分析和概率统计是一切科学方法的基础,它们是近代科学规范的核心。当一门科学不是用因果性和概率论而用别的什么(比如目的论)来构成自然的图象时,人们往往就认为它不科学,或者是伪科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文学教师的整体性的“身份焦虑”严重阻碍了比较文学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教师的“身份焦虑”现象其实是比较文学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的集中反映。消除“身份焦虑”的应对策略,最关键的是应持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科的身份定位,强调学术规范,从学理上明确比较文学生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比较文学教师必须坚守自己的学术专长,在独具个性的言说中获得身份的重建和新生。同时要在培养计划、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内容讲授、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正确处理比较文学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身份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的文化含义 科学被人们视为是一种知识体系、一种方法、一种价值、一种精神、一种社会活动等。科学被“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①。这种行为是独立的人类行为系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与其他文化有着关联。“科学文化确实是一种文化,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化,也是人类意义上的文化”②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人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③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文化也是一个复合体,科学文化=科学家+科学知识+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我国身份称谓变迁及运行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期我国身份称谓变迁及运行的动力机制刘玉能伴随近20年来中国社会大变迁而出现的身份称谓的明显变化,目前正引起学者们特别是语言学工作者们的关注。对于这一变化状况的评价,有褒有贬,但从呼声日高的“净化语言”、“规范语言”的态势来判断,这些评价是贬多褒少的...  相似文献   

16.
吴越菲  文军 《学术月刊》2022,(2):113-130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需要”概念快速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热门话语,并引发了跨学科的持续反响,而主流社会学却在这一议题上表现出了集体失语,这深层次地提示着当前社会学在回应规范议题上正在丧失一些基本的概念范畴和理论运思方式。为“人”服务、关注人类需要的社会学亟待重新思考其规范传统的当代价值,重建“需要为本”的规范社会学传统。为此,要积极推动为了“善”和“人类进步”来应用社会学,强化事实取向与规范取向的合流来回应“好社会”的议题,并努力实现社会学研究与政治行动之间的贯通。  相似文献   

17.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与科技应用的高度相关性,科学家凭借其专业优势成为环境决策中的学术权威。然而,科学家在环境决策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诚实的代理人”通过扩展政策选择范围为环境决策提供客观的科学基础,因而应该是科学家在环境决策中的角色选择。在当前的民主框架下,“诚实代理人”的角色实现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科学家体制性依附状态的打破,伦理规范约束下科学家自律的提升,科学家环境伦理责任的强化,公众参与来平衡和监督学术权威。  相似文献   

18.
就科学的历史和现实而言,对科学家的奖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共同体内;二是科学共同体之外的社会集团.长期以来,科学社会学家们的研究侧重于前者,它规范性高、典型而富有魅力,但适用范围和层次却十分有限.本文关注的是后者,探讨它对科学与科学家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像其他的社会建制一样,科学共同体也需要一定的竞赛规则。所不同的是,在科学中没有系统化的正规的成文法典和规则。科学家的行为由一些社会化的规范来约束。尽管科学家们并不直接讨论这些规范,但其存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科学的精神气质便体现在这些规范中,成了现代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科学发现问题不仅是科学家的兴趣所在,而且是哲学家的关注对象。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哲学发现”问题非但没有进入任何料学家的理论视界,而且一直为哲家家们所忽视或遗忘。这不能不说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严重不足。本文拟对哲学发现的特征进行阐析,以期为克服哲学研究的这一不足作一必要的理论准备。特征是特征载体的展开性标志。作为标志的特征,其功能在于显示其载体。载体由于其特征的显示,引导着认识主体从其自身而把握之。特征之所以能显示其载体,乃是因为它使载体相异于同类异属载体。这就暗示着,一切显示都是在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