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记忆中,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问题似乎没上过CCTV的“焦点访谈”,但它的确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一位在房改部门就职的朋友告诉我,这两三年年,他面对“房改最近怎么样啦?”之类的“访谈”几乎天天都有……多少人盼望着通过房改,圆一圆“住房梦”.可展纵观中国房改十七年的历史,它就像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时而是笑脸.时而是冷竣,人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房改,离我是近还是远住房制度改革,简要地讲,就是逐步把当前的福利制、供给制的住房制度,变为商品化、社会化的供求体系,不论是建房、买房,都要变成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2.
刘敏 《社会》2001,(6):25-27
从一定意义上讲 ,广告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基于此 ,笔者收集了自1994年以来所有3月2日的《新民晚报》 ,试图通过商品住房广告来说明近年来上海市社会变迁的一些基本情况。之所以选择1994年作为临界点 ,是因为 :第一 ,1994年以前 ,面向国内普通居民的商品住房广告寥寥无几 ,再往前比较已不具有可比性 ;第二 ,1994年是我国房改制度创新阶段的起点 ,之后我国的房改进入实质性阶段———住房货币化阶段。一、从广告的变化看住房制度的变迁住房是一个特殊商品 ,住房市场的发展情况与有关政策紧密相关 ,商品住房广告的变化状况能…  相似文献   

3.
部分城市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的试点,象一股股强烈的冲击波,迅速波及到全国的各个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议论的话题,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最近,某市城调队对121名市民作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多住房,多出钱,住好房,多出钱”是合理的,91%的人赞成房改,但仍有71.31%的居民(算帐后)感觉房改对自己“利少”或“有损害”因而对推行房改有疑虑。归纳起来对房改有“六担心”:  相似文献   

4.
发展租赁市场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高万林,李树林目前,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已经制定的阶段性房改方案,虽然执行起来难度较大,但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经过房改工作部门的努力也在逐步启动,有些地方和单位已经取得很大成果。房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隐私     
隐私实在是一个绝妙的字眼,它驱逐了无聊小人的寂寞,也坑害了无数的良知。然而,人们对于隐私的兴趣还远远不止这些。哪些属于人的隐私?一般只解释为一个人的男女之情所不宜公诸于众的那一面。人们何以把隐私局限于男女之情呢?是无知而又无心所致?我以为,但几个人事,都在隐私范围内,这个、内”便是自主权部分,用个法律的字眼就是:隐私权。不过,几乎无人把隐私权书展开来说,因为自己不懂得哪些是隐私权的范围,也就习以为常地昂首挺胸阔步踏入别人的隐私领地。现今人们普遍有乔迁之喜,当朋友来家里玩时,不等主人邀请,客人就歪…  相似文献   

6.
洋与土     
建国之初,也就是我们国家饱经战乱之后,土的东西尚且匮乏,洋的东西就更是稀有了。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人曹崇过洋,迷过外。凡是洋的东西都走俏,都吃香。当我们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初步成效之后,党和政府曾发起过对崇洋述外的“洋仅哲学”的猛烈批判,许多产品前面的“洋”字逐步取消……尽管如此,人们对洋货仍有一种特殊的偏好。为什么?我想是两个因素:一是洋的东西是外来的,是本土上不曾有过的新东西。人们喜欢洋东西,是一种喜新厌旧的。C理使然。二是洋的东西是现代的,科技含量和现代文明的含量比“土”的…  相似文献   

7.
论文学史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一个文学史家的著述20年之后,甚至是在10年之后,不被人们看成是陈旧得可笑、散发着时代偏见和派系成见,论证依据很不充分的,已经很少见了。这是否是文学史职业的一个宿命?从事文学史著述是否注定要领受被遗忘、被推翻的命运?文学史家曾经沉醉于其中的那些陈述,那些真知灼见就注定会被当成是信口开河?也许我们也可以举出另外一些例子,如勃兰兑斯、丹纳,然而他们的命运又能好多少呢?换而言之,文学史家的职业其本身还是值得思索一番的问题。文学史家何以有权对历史说话,应该怎么说话,说什么话?他代表他本人说还是代…  相似文献   

8.
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布,今年下半年出台房改政策,全国停止福利性分房,改住房实物分配为货币化分配,实行新房新制度。这标志着——  相似文献   

9.
郑历兰  王笑鸿 《社科纵横》2009,24(11):21-23
1978年之后,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已大体提出了2050年以前的战略任务。这样,人们很自然地就要展望未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漫长过程是怎样的?它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不同?它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什么关系?本文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而形成的如下观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起始阶段。它与后者相比。时间长短不一,任务轻重不一,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是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起点为终点,而不是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起点为终点,它必须创造出完全实行计划经济所必须的全部条件,并促成世界上一大批发达国家里足够强大的变革力量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密切合作,才能转变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不包含“发达社会主义”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期称为“发达社会主义”,可能降低科学社会主义标准,重蹈苏联的覆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社会进入世纪之末,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呢?!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一项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该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的一个概念。用以指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时代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加迅猛,技术革命向产…  相似文献   

11.
唐文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云:“他(指陈独秀)还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这种态度比起胡适‘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来,显然也要勇猛得多。”这里的意思是说,胡适在白话取代文言的主张上,态度不如陈独秀坚决。是耶?非耶?我认为有加以辩正之必要。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黄遵宪、龚廷梁、陈荣表都曾主张用白话行文,“欲令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①。由于影响较小,他们的主张很少有人知道,在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势力。…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2日,是独生儿子25周岁生日。按济南市规定,他可以登记结婚了。这是我们企盼已久的事,准备尽快为其完婚。经过与儿子、未过门的儿媳多次磋商,拟定了以下结婚费用预算。儿子结婚预算支出为11万元,其中主要的支出项目是:1.购买并装修新房支出,约45元。儿子结婚正赶上房改。单位不再“无偿”分房,而是交现钱买房。值得庆幸的是,儿子单位尚有现房。按规定,儿子司以购买一套二室一厅(50m2)的住房,优惠价2.8万元。新房拟按中等档次装修:重新吊顶、安装壁灯、贴璧纸、加木制墙围裙、地面铺乳白色防滑釉面砖,厨房和卫生间地…  相似文献   

13.
在劫难逃     
张小平 《东西南北》2010,(11):39-39
经济学家与弟子对话,解答疑问。 弟子:“老百姓不肯花钱拉动GDP怎么办?”经济学家:“他们要住房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困难及对策李育红本土化研究,或研究的本土化定向,是当今中国社会心理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经过1992年夏秋之交的神农架会议之后,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应走本土化的道路已渐趋成为人们的共识,部分学者已迈开了本土化研究的步伐。1994...  相似文献   

15.
集资:怎一个“乱”字了得在1992年和93年上半年,全国上下曾经有过那么一场“集资热”,93年下半年开始整顿金融秩底以后,“集资热”曾经一度降温,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寂之后,如今,集资热又“死灰复燃”了,而且经过国家宏观调控之风一吹,反而越燃越旺了。笔者针对当前“集资热”连一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现时的集资风风吹正盛,且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集资数额也越来越大:什么招工集资、建筑集资、职工内部入股、旺季收购集贸等等;其差额少在二、三千,多在五、六万,甚至有少数单位借“集资”之名行骗。不信?请看以下实例。某…  相似文献   

16.
吴开泽 《社会》2016,36(1):213-240
本文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研究住房市场化背景下宏观和微观因素对城市居民二套房获得的影响,提出了“世代机遇论”“购房时机说”“精英优势论”“家庭禀赋说”和“理性选择说”等命题,并依据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离散时间事件史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在二套房获得上,世代和单位因素影响减弱,职业地位和家庭因素影响增强,经济管理精英、专业精英,以及家庭经济能力强、家庭资助或在房改结束前获得首套房的居民具有优势,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套房的购买。本文认为,早期市场化改革为不同阶层提供了住房机遇,但再分配和市场导致的住房不平等在住房市场化过程中相互强化,未来住房改革的重点在于避免住房贫富分化加剧。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实现中国法治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依法治国”方略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确立之后,理论法学界提出了构建法治之基础的各种理论:观念转变论、经济条件论、德治同步论、“良法”基础论。这些理论都从某一侧面阐明,在中国构建法治需要一定的条件。本文不完全赞同“法治条件论”,而主张“法治行动论”,认为当法治目标在一国确立之后,人们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际构建它,并在运作中积极能动地创造各种法治条件。当前中国实现法治应选择国家强行推动的模式,即由政府和社会双轨驱动法治。在这一过程中,应首先关注以下问题:切入点的选择、“作业面”的选择、法治进程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游免津 《东西南北》2011,(22):45-47
如果从它的前身《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试播开始算起,《新闻联播》已经开播三十五年了。其间。它经常受到来自上层的表扬,但是在民间舆论中,却饱受争议,有人把它列为每天必看的电视栏目。有人则对它的内容颇多不满。但是无论如何,到今天,它依然保持着全国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之冠。尤其是遇到大事发生。人们总会习惯性地想到:《新闻联播》会不会播?怎么播?播多少?  相似文献   

19.
阴阳化生说之科学价值及其缺陷李烈炎之所以把阴阳学说称之为“化生学说”在于它是古代最早建立起来的一种生成理论。当人们对古希腊人的“本原说”经历了数百年的热衷与赞美之后,终于发现生成理论的价值和它在自然哲学史上的意义,开始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它了。阴阳化生就...  相似文献   

20.
六朝士风与美学吴功正名士之风在魏晋以来经过正始、竹林、中朝的煽扬,已是风靡天下。衣冠渡江之后,其状况究竟如何呢?唐代杜牧诗云:“大抵南朝都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确实,整个东晋、南朝名士的风格就表现为旷达、风流的格致。就其自身而言,它具备着怎样的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