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法歧义的产生和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Ambiguity)在R.R.DHarmanF.C.Stoke主编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一个结构如果是对它有不止一种解释,我们就说这个结构有歧义或二义性。”(P17)因为产生歧义的多半是一些个别的词或短语(词组),也有人把它称为‘biaswords’(使人误入歧途的短语),语言学界也有人把“歧义”分为“句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句法歧义着眼于语言分析,属于语句的语义内容,可以分析为不同层次或变换为不同的结构体,属句法平面,语境歧义着眼于说话分析,属于说话的思想内容,是作家或说话人因一定表达效果的需要为烘…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的语境和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语境"是翻译研究实践中一个重要概念,指双语相关语境因素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符号内因素,还包含两种语言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翻译中的歧义现象普遍存在,语境可以消除歧义,保证信息的顺利传递;利用语境也可以制造歧义,取得修辞语用效果。所以提倡运用翻译语境观,从语用的角度处理翻译实践中碰到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境对交际双方的语言运用起制约和解释两种作用。说话人要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表达形式 ;听话人则借助语境弥补对话中省略的推理过程 ,或在有歧义的情况下选择词义。背景知识的多寡和相关性的高低是影响语境的重要因素。语境伴随语篇和交际而产生 ,并随着交际的推进层层展开 ,因而语境是动态的。交际者可以借助已有语境理解语篇 ,也可以主动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有利于交际的语境。  相似文献   

4.
略论语境歧义的产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境在歧义现象中具有作用截然相反的两种功能,既能消除歧义,又能产生歧义。语境歧义的产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语境制约缺失产生歧义,另一类是因语义补充过量或偏离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关联理论并结合认知语境对人们交际话语中的无意歧义与有意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以说明认知语境在无意歧义与有意歧义的生成中的作用,并用关联论解释这两类歧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境学原理分析语境歧义产生幽默的几种现象。从生成和认知两个角度将话语歧义分成无目的话语歧义、有目的话语歧义、客观话语歧义和主观话语歧义。从交际双方来探讨话语歧义产生幽默的几种现象。告知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避免歧义产生,以达到语言使用准确性;或运用话语歧义,创造语境歧义,以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一定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因此,除非语境清楚,逻辑明晰,"不"就有可能因语义指向失控或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8.
语境中的有意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2):90-91,,111,
利用语境制造有意歧义能使语言更丰富 ,产生更佳的语言效果。本文首先论述了句法歧义与语境歧义的不同点 ,接着从四个方面 (同音词、双关、模糊语、言外之意 )阐述了文学作品中的有意歧义  相似文献   

9.
“生きた隱喻”(创新隐喻)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说话人为了实现某种言语交际意图,以说话人在这一语境中所认识到的两类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为依据,用描述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语言表达评价另一类事物或现象的一种语言的使用。日语会话中“生きた隱喻”的表达形式分为“系词隐喻”、“主语隐喻”、“谓语隐喻”、“综合隐喻”和“语境隐喻”。  相似文献   

10.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王华琴,王清亭,连松青歧义(Ambiguity)是一种语言现象。一般说来,"'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一句话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伍谦光,1992)。虽然确定某一个句子或某一句话是否产生歧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