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以热带假丝酵母作为辅酶Q10的生产菌,研究不同的发酵条件对辅酶Q10产量的影响, 以获得比较高的辅酶Q10产量。方法用酒精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葡萄糖是较好的碳源,大豆蛋白胨是较好的氮源,磷酸盐不同的比例对细胞生长及辅酶Q10合成的影响较显著,添加硫酸锰对辅酶Q10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发酵初始pH 8.0,接种量为4.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40mL,发酵时间为72 h,葡萄糖4.0%, 大豆蛋白胨5.0%,辅酶Q10产量达到70 μg·mL-1。

结论热带假丝酵母作为高产辅酶Q10菌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以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苯胺的电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片为阴极、铅片为阳极 ,将硝基苯电解还原合成苯胺 .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苯胺产率的因素和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苯胺电解合成的最佳条件 :温度为4 0℃ ,硫酸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50 % ,电流密度为 1 5A/dm2 ,媒质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3.0 % .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讨论了各种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化学滴定法分析了产物的组成.使用CO2释放量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S t)/n(M A)=2/1,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0.5%;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但有强烈的交替倾向;同时聚合物是可生物降解的.  相似文献   

4.
在摇瓶培养过程中,发酵初期加入正丙醇可使红霉素的效价提高49.31%,正丙醇提高了丙酸激酶的比活力,表现出对该酶诱导作用,而对丙酰CoA合成酶比活力无影响。加入铜离子和烟酰胺可使红霉素效价分别提高24%和17%。用HPLC测定发酵液中有机酸含量,分析测定结果认为发酵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积累期、转折期和生产期。  相似文献   

5.
利福霉素发酵过程中pH变化规律能够反映菌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及菌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并与最终放瓶效价有一定的关联。据此建立了一种以发酵前期(±50 h)pH变化为判断依据的新的快速筛选菌种的方法,即发酵前期pH下降到谷底较早的菌株高产的可能性很大(概率接近70%),并在双亲株灭活种间融合法选育利福霉素SV菌株中进行了应用,筛选到了高产融合菌株F-3及F-16,两菌株分别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了11%和17%。同时,得到了两个亲株(利福霉素SV产生菌U-32、利福霉素B产生菌X#-1)的酶解条件(U-32:10 m g/mL、34°C、2 h;X#-1:10 m g/mL、34°C、3 h)及原生质体双灭活标记条件(U-32:UV 20 m in;X#-1:60°C、50 m in),双灭活原生质体用500 g/L PEG融合,融合频率约1.04×10-5。  相似文献   

6.
用溶剂法提取蛋黄卵磷脂,用定磷法检测所得产品的含磷量,并以此作为产品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了乙醇浓度、抽提次数、萃取温度及金属沉淀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用95%的乙醇抽提4次,萃取温度为25℃,以ZnCl2作为金属沉淀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CandidaboidiniiNo.2 2 0 1的诱变株Y -1 0 8,以玉米穗芯为原料 ,用其水解液发酵培养生产SCP ,试验结果表明 :在玉米穗芯水解液中添加 6%~8%的玉米浆、0 .3 %的尿素或氯化氨、初始 pH值 5.0左右、接种量 1 0 % ,于3 0℃培养 72h的干菌体产量高达 3 0 g/L左右  相似文献   

8.
刘宇  鲁铁  程显好  图力古尔 《鲁东大学学报》2013,(4):319-323,329,382
对白蜡多年卧孔菌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其摇床发酵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 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6,摇床转速180 r/min,10%接种量培养7 d,最大产量达到15.46 g/L.发酵罐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 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装液量6 L/10 L,初始pH为6,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培养120 h,最大产量达到19.47 g/L.  相似文献   

9.
使用经典轨迹法研究了反应C(3Pg)+sio(X1∑+,V=0,J=0)碰撞轨迹.碳化硅合成反应C(3Pg)+SiO(X1∑+,V=0,1;J=0)→SiC(X1∑+)+O(3Pg)存在阈能,反应截面存在一个极大值和最佳反应能量.在SiC最佳产率区,通过反应物的振动激发并不能使SiC产率明显提高,基态下SiC合成反应的最佳能区为该反应的最佳产率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科学的甜酒酿制作方法,本研究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首先确定发酵基料最佳含水量,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优化接种量、发酵温度、总发酵时间、有氧发酵时间对制作质量的影响,并对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生长规律、还原糖和酸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适含水量为45%,接种量为1%,发酵温度为34℃,封罐发酵,总发酵时间为32h,所得甜酒酿的酒香协调,酸甜适宜.发酵过程中,8~32h为酵母菌的对数生长期,32h后酵母菌的数目逐渐减少;还原糖含量在8~32h快速增加,32~72h内缓慢上升,在72h达到最高值后快速下降.酸度在整个过程都呈现上升趋势,而在16~40h之间快速上升,其他时间则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涉农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统筹整合作为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的突破与平衡,加之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边界范围,因而属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现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面临很大困境,而法治保障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必要性,更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法治财税"理念的指导下,法治首先必须尊重财税规律、逻辑与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央及各省份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文件规范中与法治财税规范意旨不符的部分进行分析、审核和修正,以尽快建立稳定权威的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法治方略,顺应新时期民生财政的发展要求,并促进央地财政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