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资产阶级文化的先驱者,明治初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一、平等、自由、民主和独立的思想首先,福泽谕吉的平等思想是很可贵的。关于为什么人应当是平等的问题,他提出,既然人天生的自然本质相同,那么,就应该是人人平等的。他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即天生人一律平等,不是从来就有贵贱上下之别的。又说:“人类之出生是天之使然。而非由于人力。他们之所以能够互相敬爱。各尽其责和互不妨碍,是由于根本上都是  相似文献   

2.
福泽谕吉及其启蒙教育思想理念在日本近代史上扮演了文明开化的巨匠和启蒙运动旗手的角色,不仅促进了当时日本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也为日本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教育平等"、"教育独立"、"教育救国"、"教育富国"等理念在近代教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福泽谕吉的启蒙教育思想,对培养21世纪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森有礼是近代日本最早提出以国家介入方式来创造国民的体制内官僚。他认为"创造国民"的途径是教育,重点在培养"好臣民";要以天皇为"神圣的道具"来创造新传统;通过师范教育和兵式体操来培养有敢为之勇气和善忍耐之国民。对国家责任的自觉担当是其创造国民的思想来源;其国民教育思想存在着培养"臣民"和创造"国民"的矛盾,消极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也并存于其中;其思想变成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和影响。其消极影响在于:对他者(非国民)的排斥逐渐演变成对他国的肆意侵略;客观上散布了国民为国"杀人成仁"和"为国而死"的思想;为天皇制国家主义的推行奠定了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福泽谕吉在明治初期的主要言论在于鼓吹如何形成和确立近代日本国民精神,而从《劝学篇》到《文明论概略》,则显示出他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通过分析《文明论概略》中提出的文明论和国体论可以看出,福泽谕吉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来解释的一元文明论与水户学派的国体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5.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福泽谕吉的思想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多个领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笔者主要从文化教育的角度探讨福泽谕吉文化教育思想与日本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认为"欲新吾国当新吾民",通过考察西方近代国民理论及近代国民人格,梁启超借鉴严复"民德、民智、民力"概念并拓展其内涵,从而形成特有的集"道德"、"智慧"、"力量"三维一体的近代中国国民人格观,开启中国国民人格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日本近代最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民主主义先驱者的福泽谕吉,在其为日本的独立而积极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又为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侵略外交思想制定了前进的方向。在评价福泽对日本的文明启蒙所作的贡献的同时,对其文明观中的侵略扩张思想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福泽谕吉认为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日本的国家独立.他认识到西方文明世界的规则是弱肉强食,希望日本也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因此他一贯主张利用"文明"的口号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福泽谕吉的思想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是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基本目标.通过创造性地将西方citizen和citizenship概念译成“国民”,晚清和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想象了不同的国家建构路径和民族国家图景.清季部分知识分子从“国家主义”的角度翻译和创造“国民”语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的国民性和催生了现代公民意识,但其真正的目标在于建立强大的现代主权国家,国权高于民权.在反思清季国家建构方略 的基础上,民初部分知识分子从“个人主义”的角度翻译和创造“国民”语义,企图从个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角度更加彻底地催生个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建立类似于西方自由主义国家的民族国家.清季民初“国民”概念的移译表明了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翻译现代性”现象,即重要术语翻译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性生成的过程,它参与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权力、思想和政治发展前景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梁启超构建的国民政治理论认为:国民是具有独立、自由、平等人格, 享有权利、负有义务、有良好公德的国家主人。国民政治是法治政治,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国民政治的实现、维持和运用。其原动力皆在国民自身,国民应积极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他的这一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包括: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种。孙中山认为人民只有享有这四种民权,才能直接管理国事、管理政治和管理政府。这种思想对我国现在和今后民主法制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君权为核心是中国传统的权利模式,至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发生了质的改变。乘"西学东渐"之风而兴起的"民权"理念,被近代先进的思想家引进、传播,并将其作为否定专制权力的理论武器。近代"民权理念"和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有着重大的区别,前者强调"主权在民",是在近代法治基础上的个体本位的权利意识;而后者则是建筑在人治基础上的集体本位的权利意识。从古代的"民本思想",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的"民权理念",再到"五四"民主、自由旗帜下的"人权理念",近代中国"权利理念"转化的"三部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与权利理念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民权思想是政治法律思想史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近现代宪政体制的理论基石之一。梁启超主要是从民权与君权关系的角度来强调"人人有自主之权"的必要性,其立意在于伸张民权而限制君权,进而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中江兆民的民权思想则直接与自由平等观念相连,强调政府的职能在于保障人民的平等自由和增进人民的福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们主张的民主思想更加相通。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民权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思想界之“巨人”、舆论界之“骄子”,梁启超的民权观是戊戌维新时代的一面旗帜,也是其变法维新思想的核心。梁启超借鉴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深刻而系统地论述了其民权思想。包括民权与国权、君权、女权的关系,民权与自由的关系,民权与民智的关系,民权与绅权的关系,民权与宪政的关系,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民权理论的构建者。  相似文献   

15.
各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移民在城市中实现公民权都是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文章运用马歇尔的市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三合一的公民权利分析范式,结合英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公民权利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对中国"城市新移民"在涌入城市后公民权的实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泽谕吉的近代国家观从天赋平等向脱亚论的转变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侵略道路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又出现了新国家主义思潮,这应是福泽谕吉国家观的一种复兴映现。正确认识和分析福泽谕吉的国家观对彻底批判日本侵略历史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界对福泽谕吉的关注,多在其思想启蒙的一面,而对他的翻译家身份往往有所忽视。论题通过具体考察福泽如何译介启蒙时代的关键术语——individual,以此简单梳理individual跨语际翻译的复杂历史并初步揭示福泽谕吉的译词风格,进而为人们厘清“个人”、“人民”这两个重要的思想概念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脱亚入欧”思想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福泽谕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全盘接受了近代西方的“文明史观”及“欧洲中心论”,形成了“文明=欧美”、“野蛮=亚洲”以及“脱儒=脱亚”的思维模式,为“脱亚入欧”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福泽谕吉于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不仅标志着“脱亚入欧”思想的正式出台,而且把这种思想推向了对外侵略的方向,在客观上对甲午战争的爆发发挥了舆论先导的作用。探讨和分析福泽谕吉形成“脱亚入欧”思想的认识根源、逻辑前提以及《脱亚论》发表的影响等问题,将有助于认识近代日本多次对亚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民权观就其内涵来说,主要有三:“民权”即“民主”,“民权”与民本、重民思想相通,“民权”就是“人民作主”。就其特征而言,主要有六:附会的倾向,狭隘的大汉民族主义倾向,渲染“民一官”或“主人一公仆”的对立,彰显主人意识、皇帝思想,直接民主倾向,潜在的“子民”思想倾向与集体主义的倾向。由此可以说,其民权观系统化、理论化程度不高。之所以如此,必须同情了解孙中山的真实处境。此外,也要充分估计其合理的价值,尤其是它留给后世以无限思考空间的三大课题:如何整合“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以党建国”与“以党治国”之关系?如何解决大众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