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负迁移与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英汉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这一主要交际障碍。旨在论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翻译先于语言翻译的交际理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英汉语言、英汉思维、英汉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进行文学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学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它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英汉民族思维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异会给翻译的同效性造成很大影响,当引起学习翻译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共性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和保障,个性却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进而引起文化的迁移。文化迁移受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语言使用中会产生诸多文化迁移现象。探讨英汉文化迁移有助于消除交际障碍,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一个社会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对生活、对人生不断探索与长期思考后沉积下来的结晶,它能通过形象的比喻或简洁的形式表达精辟的意义。在英汉双语中无论在口头交际还是在书面表达,成语运用的数量在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英汉双语成语存在一定相似性,但由于英汉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成语的使用又迥然不同。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旨在探讨英汉文化差异上的一些成语的意译对策。  相似文献   

5.
英汉礼貌语言与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的行为规范,讲究礼貌是一种交际策略。由于文化价值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礼貌准则及礼貌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英汉民族语言文化的礼貌准则及英汉民族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英汉礼貌语言与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交际语是语言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交际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交往,而且会产生某种文化冲突。以称谓语、见面语、客套语为例,英汉交际语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英汉民族文化价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礼貌是成功交际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英汉文化存在差异,人们表达礼貌要考虑跨文化语用视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的侧重点不同。文化价值的差异导致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基于不同的文化对礼貌行为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实际交际中,应以一种文化平等的心态,学习和研究不同文化下的礼貌原则和交往规则,寻找规律,灵活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本文通过英汉成语反映的数字文化观、自然环境、文化习俗、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神话寓言故事等方面透视英汉文化差异.表明正是这些因素制约了英、汉成语的形成.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是准确把握英、汉语成语涵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思维与语言紧密相关,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从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映射入手探索了英汉互译过程中进行思维转换的翻译策略,提出了翻译中排除思维方式消极干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西方语气研究中的"现实性非现实性"理论分析英语虚拟语气、英汉几种疑问及日常应酬的应答方式、汉语语气词的使用以及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可以看出英汉语气系统宏观上的一大差异:英语语气的现实关照性与汉语语气的交际关照性.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在此通过对比大学英语教学中课文篇章、惯用短语、语法结构所体现出来的英汉语文化信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中的英汉文化对比,将文化教学寓于语言形式教学之中,吸取不同文化中的精华,弘扬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自我反思能力,以达到文化全球化形势下的跨文化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2.
胡振东 《云梦学刊》2004,25(4):123-125
英汉民族的历史、政治和思维方式不同,英汉委婉语所反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不一样,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可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学会正确使用英语委婉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具有丰富文化语义的词汇,对这些词汇不同的范畴划分,导致英汉词汇文化语义缺省现象.语义的文化内涵取决于语言使用者所生活的客观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认知世界的综合影响,物质世界确定了语言符号的形式及其外延,社交世界融合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心理世界决定了词语的概念框架.外语学习者借助三个世界对词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准确把握语义的文化内涵,解决文化缺省,进而实现理想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都有其久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和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人文历史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独特的"文化负载词".本文拟从这些涵义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入手,探讨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内容以及方法,以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 ,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本文以动物词语为例 ,从同一动物词在英汉语言中具有的相同与相异的文化涵义 ,相同的文化内涵由不同的英汉动物词来表达 ,以及出现相应的文化内涵空缺现象等方面来进行动物词语与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通过比较 ,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看,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特殊的心理行为。语言与思维之间复杂的关系表现在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同文化体系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其中中西方思维最具代表性。而思维方式同语用形式密切相关,直接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风格和语言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汉译英翻译中汉语与英语各自表达上的差异,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从各自表达上所蕴含的文化思维模式不同的角度,揭示汉译英翻译中一组地道而且行之有效地表达句式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称谓语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现象,它和民族文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显示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通过对中、英称谓语差异的剖析,从高低语境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欣欣 《中州学刊》2006,(5):297-298
由于价值观和民族心理的不同,政治制度、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语言本身的特异性,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的语义对应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英汉语义的不对应关系可以分为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两种,对英汉语义的不对应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英汉习语与中西社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语是语言是精华,通过习语能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深层寓意.文中阐述了习语的定义、特征及来源,通过英汉习语的对比,着重探讨了中西方社会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念、社会关系取向、民族性格及认知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达到更好理解和使用英语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