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品种农鉴1既能作冬性小麦抢墒早播,也可作春性小麦晚茬迟播,此种特异性状在理论上和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导。本文提出有关数据资料阐述农鉴1替代冬性及春性品种的应用效果,并对农鉴1一系列综合优良性状及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了较详尽报导。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绵农一号”(原代号8201—69),系绵阳农业专科学校小麦科研组从“绵阳11号/Alondra‘s’”杂交组合中经六年五代选择培育而成。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绵阳市品种审查小组审定,于1991年10月22日正式定为“绵农一号”,并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了审定证书。1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迟播早熟种。芽鞘淡绿色,幼苗半直立,叶型微散,叶色深绿,长宽适中,叶苗健壮。分蘖力中等,大蘖多,上林率高,穗层整齐。穗长方形,穗长10~13厘米,白壳长芒,小穗排列适中。籽粒椭园形、红皮、半角质,千粒重48~65克,每穗结实36~48  相似文献   

3.
迟麦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因干旱而生长缓慢瘦弱,分蘖不壮,发育延迟的麦苗属迟发苗;一类是因播种过迟,出苗不整齐,苗弱无蘖,叶片少的麦苗属迟播苗。迟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绵农2号(原代号8619—32)系绵阳农专小麦组从[(75—21一4/76—19)F_4∥(绵阳11号/Alondra ‘s’)F_3]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1992年3月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绵农2号”。该品种属弱春性大穗多粒中播早熟种。苗期生长繁茂,叶色淡绿。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粒色浅红,千粒重42克左右,每穗结实48~60粒。株高90厘米左右。成熟较早,叶功能期长,落黄熟色好,易人工脱粒。容重平均760克/升,净麦出粉率平均65%(精粉),湿面  相似文献   

5.
豫麦70—36是河南省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几年来的种植,该品种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逆能力,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青睐。据河南农业大学袁剑平教授介绍,豫麦属半冬偏春性小麦,既有半冬性小麦的抗寒性,又有弱春性小麦耐晚播的特点,苗期半匍匐,基部节间较短,茎秆粗壮,根系活力强,冬季不怕严寒,春季不怕倒春寒,播期弹性较大。2005年秋播时期,河南省出现了长达10多天的大范围连阴雨天气,部分地区的阴雨天数长达17天,导致播期推迟,11月气温过高,而12月却出现的大幅度降温、持续强寒潮大风天气使小麦…  相似文献   

6.
绵阳15号由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在1979年从绵阳11号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是我国南方麦区栽培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之一。1987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春性,早熟。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长10cm 左右,每穗有结实小穗18—20个,中部小穗一般结实4—5粒。籽粒白色、半角质,千粒重45—50克,蛋白质含量15.07%  相似文献   

7.
绵农4号(8619—10)是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小麦组用(75—21—4/76—19)F_4作母本与(绵阳11号/Alondras)F_3代分离系父本杂变,经五代培育选择育成的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经四川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于1993年4月通过省级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李小宁 《小康生活》2005,(10):13-13
精心播种 迟播小麦出苗时问长,与适期播种的相比,平均出苗期一般要延长5天。因此,在品种上应选用播期幅度弹性较大、较耐寒的品种,并配以温汤浸种、精细整地、适当浅播等措施,便可促进快发芽、早出苗。  相似文献   

9.
小麦常因晚播或早播,造成部分麦田弱苗或旺苗,根系发育差。通过镇压可踏实土壤,提高地温,具有保墒提墒作用,还有增根增蘖,提高单株成穗率,增加穗数,降低株高,使茎秆粗壮,增加抗倒伏能力。小麦镇压后,生理生化有所变化,协调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减少不孕小穗,增加  相似文献   

10.
C49S—87是重庆市作物所选育的低温不育、温暖可育的温敏型不育小麦,为使该小麦尽快应用于杂种小麦研究,1997年秋我所进行了播期试验,对其在川南宜宾的育性表现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和方法温敏型小麦C49S—87,对照为常规种川麦28号。首期播种时间10月27日,以后每间隔5d播一期,调查抽穗期,自交结实率及不育度。  自交结实率=(主穗茎部小花结实粒数/主穗茎部小花总数)×100%  不育度=(1-自交结实率)×100%2 结果2.1 C49S—87的育性表现 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表1),凡11月1日前播种,3月10日前抽穗为不育期,不育度达99%以上;11…  相似文献   

11.
SW89—3243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冬春课题组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际种质及冬 X 春杂交模式并与穿梭育种相结合,育成的一个迟播早熟、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种小麦绵杂1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N、P、K量对两系杂种小麦绵杂 1号 (原代号MS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量、播期与密度是影响绵杂 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 ,播期对绵杂 1号产量的影响尤其突出。播期与密度的互作也显著地影响着绵杂 1号产量。适当迟播与降低播种量有利于绵杂 1号产量的提高。同时得到了绵杂 1号高产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迟播小麦较系统的观察,初步摸清了它在生长发育上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花特早系河南省农科院采用细胞单倍体育种方法育成的一个特早熟小麦新品种。通过连续三年试验,鉴定和试种,其成熟期与大麦相同,较一般小麦早熟5—10天,一般亩产300—350公斤,高产田可达450公斤以上。该品种系春性,株高75—80厘米,分蘖力中等,叶片上挺,长相清秀,株型紧凑,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38—40克。幼穗发育早,籽粒灌浆强度大,速度快能有效地避免后期干热风对粒重的危害,粒重稳定,籽粒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川西化杀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结果表明 :(1)稀植条件下产量中亲优势与各产量因素中亲优势呈显著 (极显著 )正相关 ,以生物产量、穗粒重与穗粒数的中亲优势尤为密切。在亲本选用上应注意生物产量、穗粒重、穗粒数几个性状。 (2 )不同亲本材料的选用对杂种小麦产量因素超标优势表现有影响。 (3)稀植条件下 ,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超标优势是在穗、粒、重各因素协调提高下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优势与穗粒重 (穗粒数 )优势、或穗数和穗粒数优势的结果。 (4)密植条件下 ,产量超标优势主要来自于穗粒数与千粒重优势 ,而以穗粒数优势占主导作用。 (5 )单株稀植条件下的各产量因素超标杂种优势大于群体密植条件下的超标杂种优势。 (6 )产量超标优势与穗数超标优势在稀、密植条件下的相关性不显著 ,而穗粒数超标优势与千粒重超标优势在两种条件下达极显著相关。研究认为 ,目前川西化杂杂种小麦的选育应在川麦 2 8的基础上 ,稳定穗数与千粒重 ,选育生物产量与穗粒数大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一)最新高产早熟抗病优质粉小麦良种“43278”。穗粗喜人,每穗140粒,千粒重60克,亩产1560斤。各地适应种植,可连年做种,亩用种10斤,斤价7元包邮寄。(二)扇型多穗粒小麦“9533”,穗粒层层叠叠似高梁,见者  相似文献   

17.
实践表明,在麦田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春季影响小麦返青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气温条件。如春季气温回暖早而快,利于返青和春发春长,特别利于晚茬麦与迟播晚麦的春季生长发育。若再浇施返青水则对麦田地温降低作用明显。加重影响小麦的春  相似文献   

18.
对36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绵阳20号”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593.8607+17.0082x_1+7.5453x_2+6.3624x_3经偏回归及偏相关分析: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b_1'=0.7270~(**)R_(1y)=0.9140~(**)),但它与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_(12)■=-0.5680~(**)R_(13)■=-0.5032~(**))。因此,在兼顾穗粒数、千粒重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群体,主攻穗数,是使“绵阳20号”小麦获得更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小麦剑叶节上部六个面积性状(剑叶鞘、剑叶、穗颈、穗部、芒和总体)的面积与穗粒数、干粒重和单穗重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还研究了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和穗部面积对这三个产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选择响应。结果表明:(1)剑叶鞘面积、剑叶节上部总面积与单穗重,剑叶面积与穗粒数和单穗重,穗部面积与千粒重、单穗重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芒面积、穗颈面积与三个产量性状没有显著的关系。(2)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和穗部面积对单穗重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选择响应,比单穗重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大。小麦剑叶节上部面积是小麦生长后期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人估算,剑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为37%,麦芒和颍壳等穗部绿色器官占30%,穗颈占20%。据 S·H·Moh—iuddin 等报道,冬小麦的剑叶和穗部面积的持续期与产量成正相关。但是,对剑叶节上部各性状面积大小对产量作用的看法还不一致。C·S·Saha 等研究表明,小麦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穗部面积与单穗重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杜荣骞等研究了小麦叶片对穗重的关系,发现组合不同,后代剑叶面积对穗重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旨在进一步对小麦剑叶节上部各性状的光合面积与穗粒数、干粒重和单穗重的内外在关系,相关遗传力以及在育种上的相关选择效果问题,作些初步的研究和讨论,为育种上性状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86(79)是豫东农展中心主任,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等历经29年以“86—178”为母本,11013为父本杂交培育出的一个大粒、高产、优质小麦品系。经连续三年品系产量鉴定,亩产均超过600公斤。经河南农大实验中心分析:该品系含蛋白质16.23%赖氨酸0.39%,湿面筋49.5%,干面筋15.4%,属高蛋白、高赖氨酸品种,品质特优。86(79)属半冬性(偏春性)中熟品种,株高80厘米,叶片宽、短、半上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