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节节胜利,生态灾难随之加剧.在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导致天难的人与自然对抗意识逐渐走向彰显天均的平等意识,并流向趋于天和的共融意识.在这一意识流动过程中,道家的万物齐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在我国不仅是新近的话题,而且基本上是采用西方的话语系统进行研究 的。因此,在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里展开对生态伦理的研究,是一个紧迫的课题。在此,道家对 自然的认识,包括了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智慧,对推进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互作共存的宇宙 生命理念,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万物从容     
许道军 《社区》2011,(32):25-25
任何一株花草树木都不急。万物从容。 在一年中,它们都要开花一次,都有属于自己最美丽的瞬间。它们不提前,也不滞后,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它们都知道,造物主早就安排好了,每株花草树木只有一次开花的机会,不会多,也不会少。  相似文献   

4.
庄子在"道通为一"的基础上,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观点。该观点强调的"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的相对主义认识论,顺物自然、回归于道的价值取向,能够为现代人提供清醒高瞻的人生反思,智慧地调整生活态度和观念,缓解心理压力,保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自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判定幸福与否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来意义上的"自足"强调以自身为目的的完满状态,但"属人的自足"离不开外在善的支持。与柏拉图、犬儒学派、庄子以及康德自足观相比,亚里士多德的自足观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他主张在城邦的共同生活中积极奋斗,实现人生的自足、幸福。在物质方面过度消费、精神家园失却的现代社会,亚里士多德的自足观启示着现代人探求幸福的路向:在拥有中等财富的基础上,追求严肃而有闲暇的沉思生活,抑或第二好的合乎德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道家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居民的必然选择.审视道家旅游观,其中包含了"回归"、养生、追求天人和谐等乡村旅游元素.阐述道家思想中蕴涵的乡村旅游元素,现代乡村旅游勃兴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开发现代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7.
郭象是魏晋玄学时期的重要哲学家。他提出了"适性"而为的理论,他认为事物是"自生"的,每个事物的"性分"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每个事物只能顺自己的"性分"而为,而且也只用"适性"而为。郭象的"适性"而为思想中有很浓的万物一体境界,体现了万物相通相融,体现了事物间的一种共通感、一种责任、一种尊重和一种平等。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居民的必然选择。审视道家旅游观,其中包含了“回归”、养生、追求天人和谐等乡村旅游元素。阐述道家思想中蕴涵的乡村旅游元素,现代乡村旅游勃兴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开发现代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的万物统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既包括世界的理想模式又包括人的行为原则的完整的世界观。他的万物统一哲学涉及的论题如下: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统一;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根据索洛维约夫,单独的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都是片面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三者的综合。单独的精神本原、物质本原也都是片面的,索菲亚一词才是灵与肉、心与物、精神本原与物质本原、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完美结合。真、善、美三者通常是分别作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而出现的,实际上,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主义在五四时期受西方思想影响,逐步发展壮大。文章站在21世纪的角度,揭露女性主义在中国遭遇的尴尬现状,同时对女性主义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描绘,希望女性在自我觉醒中真正获取男女平等,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自然界的其他存在与自封为灵长的人类存在都是和谐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没有价值等级之分,和人类一样,它们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发展权利.基于这种思考建构的和谐伦理学,是关于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人与所有存在之间以及其他所有存在相互之间关系并使之和谐相处、互动共生的行为准则的学问.人类不仅要善待他人,与人为善,而且要善待生物,与生物为善,乃至要善待其他所有和人一样的生命和非生命存在,与所有存在为善.与万物为善是人类伦理道德的至高境界.仁者爱人,智者爱生,贤者博爱;不爱人无以为仁者,不爱生物无以为智者,不博爱万物无以为贤者.爱人、爱生物兼爱万物,方才称得上大仁大智大贤之人.博爱万物的和谐伦理观是生生之道,日新之德,其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以维护所有生命乃至所有存在的和谐共处.理智的人们应该自觉将自己所有行为置于和谐伦理学的X光下,迎接这一伟大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不管"儒"字在字源上的原始意义如何,从学术史的观点来看,战国时代的其他学派对"儒"的思想刻画,已经鲜明地呈现出儒家的思想特质;而战国儒学在运用"儒"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更突出显现了何为儒之人格,何为儒家的学说宗旨在当时的通行理解。尤其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荀子对"儒"的理解,作为战国时代评论各家"儒"的总结性代表,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儒家因应秦的统一的时代即将到来的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模式.随着词创作的兴盛,"知人论世"出现在词学批评中.由于"知人论世"属于儒家诗教范畴,而词具有明显的娱乐艳情性质,"知人论世"在早期词学批评中时时表现出矛盾和悖离的一面.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开拓词境以后,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找到了契合点,并且伴随着词体的推尊而不断发展."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清代词论中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人不同认识的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作为管理的前提在管理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人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思想,进而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组织、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本文首先以西方三位管理学家为代表探讨了基于对人不同认识产生的管理思想及其影响,进而依人的三种不同属性把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加以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列出对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已不再适应社会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高校传统德育方法的反思 ,重新审视德育的目的 ,探求适应时代需要的德育工作新方法 ,以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试论武当道教善恶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武当道教善恶承负和现世报应的教义,指出武当道教的善恶伦理思想与宋元以后的道教劝善书相互呼应,对我国民俗教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道家(教)宗教地理思想对人类文化遗产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教)思想为中华文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宗教地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历史上杜光庭、司马承祯等高道对山岳的一些看法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中国地理和山岳的总结与尊重.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阐释了道家宗教地理思想的文化遗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分析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的空间叙事特点.小说将物理空间和隐喻空间紧密结合,通过回溯、并置、第一人称等叙事手段的运用,女主人公皮格特在物理空间的挪移和置换交织着社会空间的异质生存体验,并最终投射到其拥堵和闭锁的心理空间,书写了她的边缘生存境况及其人生悲剧.《潜水鸟》中的空间形塑了皮格特的主体特性,成为小说主题建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花间词作为唐五代词的杰出代表,首开“词为艳科”的香软词风之先河,却为道教文化所漫染。花间词常用的词牌,蕴含着道教文化之意蕴;花间词中常见的神仙故事意象和仙化意象,与道教文化有眷内在的关联;晚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后蜀特殊的文化土壤使道教文化在花间词中得以蔓延。道教文化给予花间词人以可贵的启迪,它有力地刺激了词人想像力的发挥,给花间词抹上了浓艳绮丽的色彩,增添了空灵缥缈之美感。  相似文献   

20.
公共性理论的兴起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及其未来趋势是公共性理论研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肇始于马克思时代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现实无疑是公共时代来临的最好证明。全球化谱系中内在地包含着关于公共性的诠释和需要,作为世界普遍存在的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在共在的世界中不同的存在者之间广泛具有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是多元与一元的共同存在和共同价值守候。从世界到生活世界再到共产主义世界的延展和思想,就是对公共性理论崛起和意义说明做出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