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直至1996年,除个别年度外,税收的增长幅度一直低于GDP的增长幅度.但从1996年起,税收的增幅至今一直以高于GDP增幅约10个百分点的比率持续高速增长.而这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却出现了减税热潮,中国的宏观税负是否过高再次引起关注.本文根据我国1985-2007年的宏观税负和同年的GDP、企业投资等宏微观指标的变动情况,运用计量工具定量地考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我国目前的实际宏观税负并未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但实际宏观税负与法定宏观税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宏观税负的考察,对我国宏XE,E负的真实情况做出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2.
中国宏观税负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优宏观税负水平应是既满足政府财政收入要求又不妨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税负水平,同时又是兼顾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宏观税负水平,最主要衡量指标是经济增长最大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税收收入不断增长,国内一些学者和国际上的一些组织认为中国宏观税负重,纳税人也感到税负重.事实如何呢?将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与国外进行对比,中国低于其他三个收入阶段国家的平均水平;再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估计一个理论上最优的中国宏观税负水平,然后将这一理论上最优的宏观税负水平与中国现实宏观税负水平作比较,发现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其实并不高,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16.4%和17.0%,均低于理论上的宏观税负水平最优值22.7%.  相似文献   

3.
一、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下面列出湖南省1985年至1997年13年间的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变化统计表(均以按现价计算),以此作为分析研究的依据。从表1中可以看出:1985年至1997年13年间,湖南财政收入与GDP的总量关系基本稳定,除个别年份外,湖南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门年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17%,GDP年均增长近20%,对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财政收入与GDP保持着密切的正相关,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图1示。以财政收入(CZSR)为被解释变量,GDP为解释变量,构造高等计量经济方程。通过运用高等计量…  相似文献   

4.
税收收入超GDP增长主要是经济的增长和收入质量的提高,福建地方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吻合,仍然属于一种正常的增长过程.但从长远看税负不是越高越好,必须加快税制改革步伐,降低税负,以推动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本文认为,从地方税收角度而言,应尽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大口径宏观税负受制于制度外收入数据而与IMF成员国不完全可比,中口径宏观税负则不能进行国家之间的比较。基于财政收入统计层面的三种宏观税负都不能准确度量我国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和政府可支配资源的多少,应采用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度量我国的宏观税负。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我国宏观税负高于发达国家,而基于IMF政府收入口径的我国宏观税负则低于IMF成员国。  相似文献   

6.
税收增长的周期性变化,使得对税收能否维持基本增长的担忧取代了对其超常增长的争论.无论是对其超常增长还是增长滞缓的研究,问题的核心都在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处于均衡状态,能否形成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以宏观税负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最优税负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界定税收增长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7.
宏观税负、税制改革与我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过程中 ,我国宏观税负有所提高。但宏观税负提高是政策性增收效应引起的 ,考虑到我国税制尚不成熟和税负分配的结构因素 ,则宏观税负提高不会抵消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我国税制仍存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消极方面 ,因此 ,税制需要进一步改革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总体上看,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水平和GDP增长水平基本适应,税收与GDP的总量结构处于较优水平,现阶段GDP的税负水平保持在4.5%左右比较适宜.建模分析表明:税收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相对来说农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抑制作用比较大;从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结构看,福建省目前的税收结构处在较优水平.考虑到2006年已经实施了新的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和取消农业税这一事实,近两年福建省不需要进行过多调整,但要充分注意近几年直接税与间接税之比不断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任保平  张倩 《东南学术》2021,(1):148-158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代表GDP的含金量.不同省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长期存在.GDP含金量、省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要素.省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通过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分工的合理化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增长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影响.从政府对经济的推动力与管控力的视角,对区域财富创造的路径进行探索,并以GDP含金量作为地区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代表指标,利用1999-2019年数据对我国省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动态演进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区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支撑,提高税率或土地价格在短期内能够增加政府财富,但不利于区域长期发展.因此,应以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为出发点,以政府职能的合理履行作为推动区域协调的关键落脚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福建省与全国及部分沿海省市的宏观税负,得出福建省宏观税负偏低的结论。在假设其它因素既定前提下,通过实证分析福建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对福建宏观税负的影响情况,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若要提高福建省宏观税负,应采取相应措施优化经济结构这一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2003-2011年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正向变化会引起经济增长的正向变化,而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呈负向变化。此外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财政收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虽然呈正相关但不具持久性,财政收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则通过财政收入水平的传导,呈现出负向影响并显示出微弱持久性,而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是呈负向而短暂的,这一结论为我国调整财政收入结构、统筹财政支出、制定财政分配制度和改良财政收支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建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定量角度对A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建模,分析减税降费对A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A市经济增长与减税降费之间的关系。明确此次实证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后,依托Stata计算软件运用LLC、PP、ADF及IPS对研究样本中的变量是否有平稳性进行判断,有效规避伪回归现象。通过回归分析得出:A市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与A市的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率、人均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A市县域经济负相关;宏观税负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480个百分点且在1%上具有显著性,证明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综合研究调查中A市供给侧改革现状提出A市减税降费的完善措施,旨在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而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消费的主要群体,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应用1978至2011年我国宏观农村居民消费和GDP数据,通过协整模型分析方法针对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与GDP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协整模型发现,长期内,农村居民消费每增长1%,我国GDP就会增长1.701014%,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政府应该着力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以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岳维  朱维敏  陈小霞  谢亚卫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127-130,218,219
经济增长质量是考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视角。以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可读性、有效性以及支持程度后,从经济、环境资源、民生三大方面构建了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各地区的对比分析,认为西北地区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有: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稳中有升,但增长质量不高;单位GDP能耗水平有待降低,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收入增长率不同引起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较大,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政府考核目标,采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始终坚持GDP增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等。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随之步入低增长期,中央财政收入亦呈显增幅趋缓之势。这一趋势必然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财政收入虽然担负着宏观意义上的人民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与保障,但与民生水平的提高存在非必然正相关关系,即中央财政收入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并不必然影响我国民生水平的提高。如果以民生为重点的财政收入保持和实现相对或绝对增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仍将不断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1978~2007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看,GDP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出口总额增加能带动GDP的增长,而进口与经济增长是反方向变动关系;从短期来看,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FDI与江西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这两个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西省FDI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与GDP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两者并不互为因果关系,在短期内,FDI的引进有利于GDP的增长,但从长期看,FDI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而GDP增长反而是使FDI增多的原因。这与大部分文献的结论不一样,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税收入与GDP、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税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石油天然气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税收优势等原因造成的。2003年新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幅下降,且占GDP比重偏低,有地税收入增长趋缓的因素,但主要还是非地税收入严重下降引起。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来,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吉林省的GDP、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平稳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经济增长对进口总额具有单向影响.因此,吉林省应通过区位优势,发展支柱、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加快长吉图先导区建设,打造新型自由贸易区等途径来提高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两个标志性的特点其一,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其二,GDP增长率达到9.1%,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经济周期进入上升阶段之后,如果宏观调控得好,就可以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地增长;如果调控得不好,有可能出现大起大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出现了四大特点体制基础变了,但仍然需要防止经济过热和大起大落;消费结构变了,但需求面的消费制约仍然会存在;供求关系变了,但供给面的瓶颈制约仍然会存在;物价态势变了,但经济增长过快仍然会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