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军(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月12日,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真正重视"逻先生"--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一文,呼吁"在‘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旗帜在我国飘扬了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应该真正重视‘逻先生',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健全的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使之成为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性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一股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度被理解为两种极端的思潮:"非马"-- 头上马克思主义,实质上的反马克思主义;"真马"--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马克思思想的真正传人.本文拟从"哲学"层面,来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程少明 《江汉论坛》2001,(11):72-74
本文主要论述三次"左"倾错误在革命形势上的"不断高涨"论,革命性质上的"不间断革命"论,军事战略上的"冒险主义",组织上反富农、"肃反"扩大化等方面,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一逻辑是形式的科学吗?我国逻辑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见解:逻辑是思惟形式的科学,可以只管思惟形式的正确,不问思惟内容的真实不真实,甚至主张"形式逻辑推理的大前提,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这样就把逻辑推进主观唯心论的泥坑了.把逻辑当作形式的科学,是从康德开始的.据哥尔纳说:"首先使用'形式逻辑'这个名词的是包姆加敦和康德."在康德看来,逻辑是研究纯粹  相似文献   

5.
郭大方 《学术研究》2001,3(5):68-70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弊病腐败与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阐述中共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课题上,有过"防'资'未反'封'"、"固'权'未限'权'"、"'人'治未'法'治"的历史教训,提出反腐败斗争应在思想上以"新"治"旧";机制上以"法"治"人";手段上以"众"治"寡"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被湮没的辉煌--论"‘文革’地下诗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润霞 《江汉论坛》2001,2(6):73-78
老一代诗人与青年一代诗人在"文革"时期的秘密写作构筑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一段被湮没的辉煌,他们的创作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酝酿了新时期诗歌潮流的两条主要流向--即"归来者诗歌"和"朦胧诗".本文全面论述了"‘文革'地下诗歌"的生成境遇、文本特征、文学(文化)渊源及其诗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巴金的巴蜀文化研究中,"出生地"与"作品"简单对接的思维模式潜藏其中.完整考察"出生地--地域--地域文化--作家--作品"的过程,可以发现巴金文学创作的巴蜀文化特征没有充分的根据.而且,巴金文学创作"内返性"、"超越性"、"时间性"的特征对"地域性"构成消解,表现出"反地域文化"的特征."反地域文化"特征成就了一种独特形态的文学,也成就了巴金.巴金文学创作的这种现象,值得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8.
邓晓芒先生的《第三只眼看"黄、马之争"》一文①(以下简称"邓文"),是对我和黄展骥先生前一时期的几篇论争文章的评论。为了把几年来由我和黄展骥先生引起的有关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兼及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关系问题的争论引向深入,特写此文对邓文的某些论点提出评论,作为对邓文的答复并就正于逻辑界诸同仁。一、邓文说:"马佩先生在《也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一文中批评黄先生将辩证矛盾仅仅归结为某种变化的'中介状态'或'过渡状态',强调辩证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客观规律,而不限于黄先生所谓'两大确定区'之间的'含混区',这本来是对…  相似文献   

9.
"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现阶段我国腐败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习式特色"的反腐倡廉思想.这一思想的逻辑出发点是"腐败事关生死存亡",思路与举措则是治标与治本.通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来对腐败现象治标;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发挥巡视的震慑、遏制、治本作用""坚定理想信念,构筑'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来治本."习式"的反腐思想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11.
由"小资产阶级作家"之类词语引发的"词"--"人"--"经济"--"政治"--"文学"的联想程序,其中隐藏着一个个阶级宿命论的思维逻辑,这样的逻辑不是基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与文学实际,然而它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与文学实际中强制推行,给我们的作家与文学带来了严重伤害.因此,"小资产阶级作家"之类说法的合法性依据,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性化理论的个性化理论,可以称为"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统提出"实践"观,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系统论述了实践的主要形式--"物质生产",实际上应该被看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家庭科技》2007,(11):44-44
朱娅是同事李娜的千金,还是个小学生.李娜这样评说自己的女儿:"朱娅人小,抱负却不小.她经常在家里'说书',还踌躇满志地说将来要当鞠萍姐姐那样的电视主持人."然而就在去年,朱娅的状况却让人摇头--胆子特小,沉默寡言,不喜欢交谈.李娜带朱娅去看医生,医生暗地里对李娜说:"病情不容乐观,她极有可能患上了'自闭症'".李娜一听,心里很着急.如果不帮女儿从封闭的世界里解放出来,那后果不堪设想.李娜想方设法"撬"开朱娅的嘴,挑起她的谈话欲,然而办法用尽,效果总是不佳.  相似文献   

14.
逻辑自身的循环论证问题实源于一个错误的前提,即人只能基于逻辑的形式化推理规则来进行演绎推理,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不限于心理主义还包括弱心理主义.认知心理学有关人"天然"具有非逻辑的演绎推理机制的学说--心理模型论有助于推翻该前提,从而反驳这一诘难.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根据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结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实际作出的科学论断.然而,在学术界却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其理论根据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科学技术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的观点,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以此来驳倒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正确性,驳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金丹 《兰州学刊》2005,(3):57-59
关于对"血统--政统--道统"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之历史特性的认知,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逻辑性则集中体现在"德治主义--人性论--修教论"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合历史的和合逻辑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并存的时期,‘矛盾凸显期'表明对于社会政策有巨大的需求,‘黄金发展期'又意味着这种社会政策需要对发展具有支持作用.也即,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重的时期--这是我们考虑巾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①.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一论断是对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实践表明,“左”和右都是害党、害国、害民的。革命和建设都要注意防止“左”、右两种倾向的干扰,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同时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在反“左”的时候,要注意反右,在反右的时候,又要注意反“左”。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高潮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因为“左”的错误在党的历史上泛滥的时间最长,危害更大。防止“左”又必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研究其根治办法。 一、“左”的错误对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更大的危害 邓小平同志在全面提出反“左”反右的同时,针对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反复强调:“最大的危险还是‘左’,最主要的是‘左’的干扰,主要是反‘左’,着重是反‘左’”。(参见《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一九八七年二月至七月),最近又一次重申,“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主要是防止‘左’”。可见,在中国,反倾向要着重反“左”。这也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 小平同志认为,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为什么应当重点防止“左”?这是因  相似文献   

19.
急公好义、刚柔相济、谨言慎行、外圆内方,这16个字可概括茅盾人格的主要内涵与个性特征。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五四文化精英的幸存者,虽面对自我人格时代扭曲的同样厄运,但因其内在条件与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而分化为"左"、"中"、"右"三种类型。茅盾人格从"刚柔相济"发展到"外圆内方"、"以柔'蔽'刚",并非人格自律标准的降低,而是"所处的社会状态"使然,他不得不调整策略以适应特殊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与罪",其"与"究竟是"并列",还是"转入"?一般认为,逻辑是逻辑,罪是罪,"与"停留在陈列两端的平面上."逻辑"成为裁定"罪"的界限或尺度.但维特根斯坦又意识到,逻辑常常从外在的"并列"向内在"转入"了,即"逻辑"转入了"罪"--"逻辑罪".这是他毕生最难的划界.其他逻辑学家如罗素者流,则根本还无意识到不着边际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