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一二九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提起斯诺,人们往往想起他那不朽的名著——《西行漫记》,却很少有人将他的名字与一二九运动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斯诺积极支持和热情报道了一二九运动,为这场运动的发起和影响的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  相似文献   

2.
论毛泽东与两个“彻底决裂”──兼析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辜堪生,李娅玲众所周知.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但为什么毛泽东却说他是1920年夏天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呢?根据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回忆,毛泽东是在读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又自成体系,认真研究其主要内容,发掘其现代价值,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仍具有重大指导作用。一、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对利用外资的论述散布在他的讲话、著作及与人交谈之中,集中性论述较少,但论述时间跨度较大,从1936年起就陆续阐述了他的利用外资思想。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陕北采访毛泽东,当斯诺问及中国是否承认外国在华的财产和欢迎外国人来华投资的问题时,毛泽东回答说:“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只有中国…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人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杰出人物与他们的母亲之间存在着某种异乎寻常的温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之于自己母亲的影响。毛绝东在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指出,在童年时代的家庭中,他是一个“母党”,在父亲和母亲吵架时,他总是站在母亲一边。他回忆说,他的母亲文其妹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称赞。”’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把“鲁镇”而不是绍兴新台门周府作为自己的故乡的代称。当他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他甚至干脆放弃了“周树人”这个名字,而从母亲鲁端那里选择了一个新的姓…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的众多著述中,“人民”“百姓”“大众”大抵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对这一“毛泽东现象”的研究,一般习惯把它解释为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这一解释是正确的,但它忽视了产生这种现象更为深刻的原因。其实,周恩来在1949年就曾说过:“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系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①斯诺早在30年代也有相同的见解。他认为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从而使他“成为一个非…  相似文献   

6.
<正>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过名震一时的《西行漫记》,也有不少人晓得,他从1931年“九·一八”直到1941年间,采访、撰写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报道、通讯和论文,但是,“五·三”惨案后斯诺的山东之行却鲜为人知,而且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未提到一笔。此次山东之行实有重大的意义,至少可以说明: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来华不久,即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从1936年2月4日来到福州,至1938年3月8日前往武汉,郁达夫在福建生活了两年多.在这期间,他既不象《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作者尼姆·威尔士(即海伦·斯诺)所说的“搁笔不写”、“在文学上已退体”,更不象钱格博士在他的《一个与世疏离的天才》这部研究郁达夫及其作品的专著中所说的那样:“在这一年(指1935年尾以后──引者按),他的文学生涯已告终了。……他自文坛鞠躬下台.”这两篇文章的论断是与事实不符的。郁达夫在福建的两年多,是他创作力旺盛、散文创作丰收的时期。据笔者统计,他这段时间发表了近50篇散文,约有一半是在抗…  相似文献   

8.
北洋军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位“新闻全才”,这就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反帝反封建的斗士邵飘萍。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曾热情地赞扬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斯诺的名字与中国紧密相连,在中国现代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斯诺的民主抗战思想,从酝酿形成到成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确立阶段和成熟阶段。 一、确立阶段(1931—1936年) 1.一二九运动之光 1935年10月22日,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起草了一份要求民主自由的宣言,为了使学生们的正义呼声让全中国人民、全世界进步人士所闻,斯诺立即帮助学生发布消息,将宣言转送到天津合众社在英文报纸上发表,这篇宣言乃是一二九运动的序幕。在一二九运动当天,斯诺夫妇紧随游行队伍采访、拍照。并把他在学生示威现场目睹…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一书的第一部分:《一个共产党员的经历》,实际上是仅存的毛泽东同志的自传。那是1936年7月斯诺去延安访问时多次要求毛泽东同志谈的。 斯诺告诉毛泽东同志,外间有关于他的死亡的各种传说。另外,有人以为他能说流利的法语,有人说他是一个无知的农民,有人说他是一个半死的肺结核病人,有人则坚持说他是一个狂热分子。毛泽东同志对人们竟然会把时间花在对他进行种种猜测上感到有点意外,他同意应该纠正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早在一九二八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了十三年。斯诺在中国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一九三六年访问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访问“红区”的外国记者。访问结束后,斯诺写了《西行漫记》一书,热情洋溢地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介绍了在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斯诺同情我国革命,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怀着崇高的感情,曾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诗的成就如何?从过去的评论来看,大都估价偏低,如鲁迅、毛泽东的评价就是如此。鲁迅在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说,即便是最优秀的几个中国现代诗人的作品也“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都属于创新试验之作”,“到目前为止,中国现代新诗并不成功”①。毛泽东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L讲话时说:现在的新诗不能成形,我反正不看新诗,除非给一百块大洋。②他在1965年7月对日给陈毅的信中又说:“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③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许多人都持这种观点。可以看到,在其价值判断后面,大都有一个辉煌的古代…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和文史学家,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他所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即中译本《西行漫记》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后,在国内外获得了极大的轰动,在国际社会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报道和洞悉中国事态的外国记者还有很多,为什么斯诺敢于突破重重危险,深入红区,将其真实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公诸于世?为什么他敢于在客观事实面前坚持己见,在中国研究方面开辟出一条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和道路,从而致力于向美国及世界公众介绍和解释红区中国?本文通过对斯诺的代表性专著《西行漫记》内容的解读,从内外因素两方面相结合的辩证关系中,重点剖析人们一直所关注的埃德加.斯诺获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和文史学家,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他所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即中译本《西行漫记》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后,在国内外获得了极大的轰动,在国际社会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报道和洞悉中国事态的外国记者还有很多,为什么斯诺敢于突破重重危险,深入红区,将其真实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公诸于世?为什么他敢于在客观事实面前坚持己见,在中国研究方面开辟出一条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和道路,从而致力于向美国及世界公众介绍和解释红区中国?本文通过对斯诺的代表性专著《西行漫记》内容的解读,从内外因素两方面相结合的辩证关系中,重点剖析人们一直所关注的埃德加·斯诺获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悠长的"西方的中国形象"或"西方的中国观"中,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以斯诺的《西行漫记》为代表的红色中国书写具有全新的范式意义。不同于同时期的赛珍珠、弗莱明等人的中国书写对"老中国"的表现,斯诺描绘了"活的中国"与现代世界的互动。斯诺式的中国书写不仅反映出注重古典研究的欧洲汉学向关注现代中国的美国中国学的演变,同时也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世界意识"的生成对人文学的深刻影响。斯诺的中国书写虽然未能改变"西方"的历史,甚至未能真正改写"西方的中国观",但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并且由此改写了"世界史"。  相似文献   

16.
读了《学术论坛》载熊光荣同志写的《斯诺与鲁迅的交往》一文(1980年第一期),这里我再补充一点史料。一九三四年初,斯诺在编译《活的中国》时,曾托鲁迅代找左翼美术家刻几幅木刻插图。(参看《鲁迅书信集》500页致姚克信)当时,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上海进步木刻团体相继被摧毀,一些木刻作者被捕入狱,一些木刻作者为了生计走散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后来找到一个只能笔画的魏猛克(在上海编《曼陀罗》美术杂志,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为“左联”成员)。《鲁迅日记》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载:“为施君托魏猛克作插画。”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得猛克信并插画稿五幅。”又同年四月三日,“寄姚克信并魏猛克画五幅。”(姚即姚莘农,还有杨刚、萧乾协助斯诺在北平编译《活的中国》——本文作者注)。  相似文献   

17.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2007年4月初,因联合国安理会1747号最新制裁决议和“水兵事件”骤然升级,战争一触即发。美军大兵压境,军演规模空前。伊朗态度强硬,扣押人质,对抗联合国。然而,白宫发言人斯诺和国务卿赖斯明确表示:美国没有对伊朗发动进攻的计划,也无意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18.
1931年9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第一次采访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此后,两人之间就建立了信任和友谊,终生不渝.1936年6月,凭借宋庆龄与中共及张学良的友好关系,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得以冲破重重阻隔,秘密到达陕北苏区.斯诺在那里采访红军及中共领袖,达三个月之久,随后写出了风传世界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china,中译本初称《西行漫记》),马海德医生则留在那里为红军服务.斯诺的这次采访结束不久,即发生了西安事变,斯诺从宋庆龄、马海德等友人处获悉了一些内幕信息,但他应友人之请,长期未予发表.20年后,即1957年,斯诺才在其《红色中国杂记)(Random notes on redchina)中谨慎地予以公布.海内外学者对这些内幕信息之真伪与意义,至今仍有很多争议.争议中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在西安事变期间,共产国际(其实权操诸斯大林)、宋庆龄、中共中央(其实际核心领袖是毛泽东同志)之间,是否有电讯联系,以及这些电讯联系的作用.为了辨明真相,现在让我们来研讨一番.  相似文献   

19.
基希与中国报告文学李光荣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外国作家有三个:高尔基、基希、斯诺。高尔基*没有到过中国,基希和斯诺不仅到过中国,而且*写出了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又*都在中国和世界广泛流行。所不同的是基希在*中国的时间没有斯...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认为:毛泽东“想把他的哲学,即‘长期观点’的辩证法,作为大规模行动中的权衡标准”。这里所说的辩证法最核心的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也即矛盾分析的方法。正是得益于这一科学的认识工具,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判断才往往比其他人更符合实际,更为深刻,更具有科学的预见性。今天,这一思想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