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策》主要描述了战国到秦国之间各国纵横家的游说之词与权力变更的故事。通过各国各个策士们的游 说,他们的思维缜密,逻辑性较强,且策士们有很高的善变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临危不乱。文章通过以《战国策》中策 士们说辞艺术并以鲁仲连的说辞艺术为代表,来阐述说辞艺术的丰富多彩,展示战国政治舞台各位策士运用说辞进行善变的 的精彩画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人过早地发展了伴随着原始思维特征的经验思维,因而中国最早的散文主要不是感性叙事作品,而是以总结帝王政治经验为旨归的历史记言散文。《尚书》记言文是中国说理散文的开端,这些记言文有一个外在的叙事框架,它们已经具备论点、论据、论证这些论说文基本要素,有些记言文主题集中,条理清晰。《国语》说理散文较《尚书》有六大进展:一是出现一批主题集中、结构紧凑的说理文章;二是形成主客问答的对话体;三是文章论据出现由宗教神学向《诗》、《书》文献、典章制度的转变;四是抽象概括水平明显提高;五是进一步丰富了表现手法;六是出现一些近似语录体的短文。《尚书》、《国语》中的历史记言文是七十子后学散文的先驱,对战国诸子散文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是从战国到秦间纵横家游说之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相对于<左传>、<史记>而言,其言辞的灵活善变胜于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在策士们的各种游说和外交活动中,严密的逻辑思维、有力的雄辩口才,以及在面临困难时对才智的充分运用,都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战国策>一书充分表现出纵横家们长于辞令的特点,言辞的丰富多彩,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政治舞台上一幕幕精彩的瞬间画面.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是我国文艺宝库中一部宏伟的历史散文巨著。它的基本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谋臣策士和纵横家的事迹,而重点记录了纵横家饰言巧辩的说辞。这就使它在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言辞“辩丽恣肆”与“敷张扬厉”而独树一帜。历代文人学者对《战国策》的语言曾给予高度评价。宋人李文叔在《战国策后》里赞许它“文辞骎骎乎上薄六经,下绝来世”。明人李梦阳在《空同集.刻战国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先秦说理散文成就的体现,诸子散文在很大程度上从哲学、历史、宗教著作中脱离出来,具有了鲜明的文学特征。而其成就的取得,除了得益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特殊政治、文化环境外,也与前代的文学影响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尚书》记言文的成熟,也就不可能出现诸子散文的繁荣局面。从论点和论证结构的鲜明严谨、论据和论证手法的生动形象、对话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叹词的使用与人物个性色彩的表现四个方面,具体揭示《尚书》散文对诸子散文的文学影响,说明诸子散文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其所以能够开创一个散文辉煌时代,是与对《尚书》散文的学习借鉴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鲁彦周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综合分析了第三阶段即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的作品。文章对"生存系列"的六个短篇,对中篇《逆火》、长篇《阴阳关的阴阳梦》等作品中蕴含着的悲剧意味作了揭示,重点剖析了《乱伦》和《孽缘》这两部中篇小说的悲剧意义和作者创作观的演变成熟。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和清谈之风推动了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文体的独立是魏晋笑话成熟的重要标志。先秦笑话的主要目的在于说理,两汉笑话的目的是娱乐与说理并重,魏晋笑话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娱乐。先秦两汉时期的笑话存在于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而魏晋笑话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魏晋笑话对后世笑话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笑话发展的历程中,以《笑林》为代表的魏晋笑话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盛唐时期重要的文章家之一.其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李白的生活与思想;艺术上受庄子散文、纵横家言论、屈原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的影响,以诗为文,张扬个性,骈散兼行,铺排夸饰,风格清雄奔放,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9.
甲骨卜辞、《周易》、《尚书》是我国早期散文。甲骨卜辞虽属萌芽状态的散文 ,但在用词、句式以及记事等方面为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周易》属雏形期散文 ,叙事条理性强、善于说理、有了结构布局、语言的运用有了很大进步。《尚书》是散文趋于成型的重要标志 ,其文体的区别开始显现 ,篇章结构、语言表现艺术等方面较之以前散文更为成熟 ,因而自《尚书》开始 ,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散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自觉出现在中唐时期,其突出的标志是韩、柳散文,尤其是柳宗元的文学散文.但是,散文的自觉是否完全因"古文运动"?笔者认为古文运动的出现,是儒学复兴和元和中兴这两大要求的必然,是新兴庶族地主阶级试图建构儒家道统和干预社会政治要求背景下的产物.中国古代散文在中唐古文运动之前经历了缺乏独立文学意识的散文阶段、较为自觉的骈散相间阶段、在纠正骈文之失中完成骈文向散文转变的阶段.韩、柳文学散文以其极高的文学价值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完全自觉,其虽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但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已决定了它自觉的必然并非依赖于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