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秦敏  乔晗  陈良煌 《管理评论》2015,(1):126-137
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的实践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理论研究还远谈不上完善。本文定量界定了在线用户主动贡献和反应贡献两个行为变量,借鉴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研究视角,结合社区用户调研,构建了在线用户贡献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以国内知名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348个用户样本为调查对象,实证结果显示,用户互惠和社区激励对两种贡献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利他动机和社区信任显著影响主动贡献行为,认同动机和用户信任显著影响反应贡献行为。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就引导社区用户贡献行为提出了管理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研究的理论视角,为用户贡献行为的深入探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虚拟社区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玲  鲁耀斌  邓朝华 《管理学报》2009,6(9):1169-1175
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虚拟社区用户社区感的因素,提出的研究模型认为,虚拟社区感由成员感、影响力和沉浸感3个维度构成,它们受到4个因素的正向影响,包括用户参与虚拟社区的程度、对社区其他成员的熟悉感、感知到的与其他成员的相似性以及对其他成员的信任.其中,社区用户的成员感调节熟悉对影响力和沉浸感2个维度的影响.从淘宝社区获得的数据验证了大部分假设,最后对数据分析结果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运用扎根理论,选择小米手机社区持续参与成员作为深度访谈对象,旨在研究社区成员持续参与行为形成的动机演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成员持续参与行为的形成是社区成员的参与动机在外部情境因素影响以及个人心理需要满足下不断内化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初始参与阶段以外在调节的外部动机为主,包括信息动机和工具性动机;随后,参照群体、面子观以及关键事件促进了动机的内摄调节,初始动机驱动作用减弱,活动回报动机、社交动机、社会增强动机以及利他动机成为社区成员参与和贡献的主要驱动力;最后,社区成员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成员对品牌、个人和社区产生依恋,持续参与行为得以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的演化进程,指出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最后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转变的趋势。进而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与认知维两个变量,运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初步验证,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会资本、治理行为与持续参与意愿三者间的整体关系。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治理行为与持续参与意愿均有正向影响,三种治理行为均起到正向中介作用。特别地,缺乏政策强制力的认知维社会资本与激励行为对持续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有限,而具有强制力性质的结构维社会资本与指导行为则作用明显。最后,结合政策强制力比号召性行为更有助于提高持续参与意愿的特点,本文指出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发展的管理启示:管理者应及时发布行业发展指导意见,规范产业链主体经营行为;产业链主体需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运用;利益相关者必须树立价值共创的理念,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5.
隐私关注对移动商务用户采纳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涛  鲁耀斌 《管理学报》2010,7(7):1046-1051
借助于移动通信技术如LBS(移动定位服务),移动服务商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将变得更为容易,引发了用户对隐私的严重关注,并将影响用户对移动商务的采纳行为,因此,有必要研究移动商务环境下用户隐私关注的构成以及对采纳行为的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隐私关注作为1个二阶因子由4个一阶维度构成,包括信息收集、不适当访问、信息错误、二次使用.隐私关注显著影响用户感知风险与信任,并通过二者间接影响采纳行为.鉴于此,移动服务商需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用户隐私忧虑,促进其采纳行为,从而确保移动商务实施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很多企业或组织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来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等)以达到宣传和营销目的,而用户不同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尚无明确结论.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互动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本文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情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和情绪因素)出发,探究用户对健康信息点赞和评论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为了验证所提模型和假设,本文采用大规模在线情景问卷调研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信息质量、来源可信度对用户点赞意向的影响显著强于评论意向;2)信息负情绪性对评论意向影响不显著而对点赞意向的影响负向显著;3)信息正情绪性与来源可信度对两种用户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均显著强于信息质量.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信息互动行为的相关理论,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在发布信息方面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可  涂平 《管理科学》2014,27(3):104-113
探讨影响服务补救中顾客参与的因素以及顾客参与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把服务补救中的顾客参与概念化为独立参与和共同参与,基于动机、机会和能力模型(MOA模型)提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调查方式收集356个消费者数据,运用SPSS 18.0和LISREL 8.80进行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机、机会和能力中,顾客动机是促进服务补救中独立参与和共同参与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动机与能力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独立参与和共同参与行为,能力越强,动机对两种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大;机会(补救可得性)负向影响独立参与行为,正向影响共同参与行为;独立参与行为对总体满意度无显著影响,共同参与行为对总体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应该推动顾客社会化过程,合理设计补救可得性,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用户持续参与是在线健康社区成功运营的关键。采用扎根理论方法,结合41位持续参与用户的访谈资料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揭示用户持续参与在线健康社区的动机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在初始参与阶段,用户参与行为由外在动机(感知社区质量、感知社区同伴支持和感知收益)驱动;用户情境的契机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可促进用户外在动机的内化;当用户在社区中的3种基本内在需求(健康能力感知、自主性感知、关联性感知)得以满足时,会产生持续参与动机。此外,平台类型差异对用户的动机演变机制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企业知识理论为基础,从吸收能力这一视角出发,剖析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和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依据经典文献,对外部社会互动、基于认知的信任、共同语言、内部社会互动、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共同愿景与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并对知识应用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阐述;构建概念模型,并采用469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认知的信任、共同语言促进知识识别,外部社会互动、共同语言促进知识获取,内部社会互动抑制知识共享,基于情感的信任、共同愿景促进知识共享,基于情感的信任促进知识应用,知识识别促进知识获取,知识获取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应用,知识应用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从整体上看,吸收能力在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很多企业或组织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来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等)以达到宣传和营销目的 ,而用户不同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尚无明确结论.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互动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本文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情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和情绪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志宏  白雪  马倩  王娜 《管理学报》2012,(1):124-131
移动证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消费者的参与是移动证券成功的关键。针对目前用户对移动证券采纳意愿不高这一障碍,对技术采纳模型进行拓展,将信息质量、结构性保障和相关群体纳入考量范围,构建了移动证券用户采纳的理论模型,试图探讨对用户采纳移动证券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了17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该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并进一步修正了理论模型。最后,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分工切入,探讨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其创业选择的影响,并采用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和全球政府治理指标(worldwide governance index)两个大型国际数据库进行跨国(地区)比较研究,发现女性创业者社会资本与其创业选择呈倒U型关系,在一定阈值下社会资本能增加女性的创业选择,而超过该阈值社会资本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女性的创业选择.同时,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削弱社会资本的上述作用,制度环境则会增强社会资本的上述作用.这一研究揭示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期望对女性参与创业活动的束缚,是将女性的社会角色纳入创业分析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为其私有信息,如何激励社会资本显示真实的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一直是PPP项目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PPP项目激励治理研究中,往往假设社会资本只具有单一私有信息,由此形成单一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但在PPP激励治理现实中,社会资本经常同时拥有关于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双重私有信息,从而导致关于类型不对称信息的逆向选择和关于行为不对称信息的道德风险问题共存。本文研究了PPP项目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共存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构建了针对社会资本同时拥有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两种私有信息的激励机制设计模型。该模型以项目产出绩效为激励途径,通过设计最优契约使得社会资本谎报信息类型的收益水平不高于其真实汇报类型的收益,从而激励社会资本显示真实能力禀赋的同时付出最优努力水平,保证项目效率。同时考虑了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探讨了公平偏好对这种双重不对称信息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设计合理的PPP项目激励机制能够实现对社会资本的信息甄别和激励其付出最优努力的双重目的,政府对社会资本的激励强度同社会资本市场分布有关,且随着社会资本嫉妒偏好强度的提高和被指责偏好强度的减弱而增大。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现实中PPP项目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是构建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作为外部创新源,用户参与创新虽然将价值创造与价值消费形成闭环,却以企业开放创新过程为条件,这加剧了创新过程的复杂性,也使用户参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难以洞悉。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用户创新理论与创新能力理论,本文从企业方面探索如何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进而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规律。基于202份国内企业样本,首先探索了用—企共享的价值诉求构念内涵与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动机构建→授权导引→能力发展"为脉络研究价值共创视角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发现:(1)用户参与的社会性价值预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二元性创新能力;(2)用—企共享的独异价值预期(功能性价值)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3)顾客授权在"用—企"共享的社会性价值诉求与渐进性创新能力之间起到局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considerable research examining user particip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he findings are equivocal concerning how beneficial IT user participation is for project outcomes. Likewise,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manage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user participation is also mixed. This study posits an integrated user participation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combination of steering committees, cross-functional teams and project champions performing different functions and supporting each other during the course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he study builds a research model that identifi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B/HRM) issues on the ability of the user participation structure to influence IT project outcomes. It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field research in the form of nine case studies to identify various OB/HRM factors that can discriminate between different IT project outcomes. The field study leads to a revised research model that emphasizes the role of processes and dynamics within the user participation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role of OB/HRM variables, in influe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participation structures and IT project outcomes.  相似文献   

16.
整合TTF与UTAUT视角的移动银行用户采纳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移动银行可以提供无处不在、实时的服务而得到众多传统银行的重视和推广,但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移动银行的采纳率相当低.整合任务/技术匹配理论和技术采纳与使用统一理论,构造移动银行用户采纳行为模型,分析影响用户采纳移动银行的因素.对收集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USREL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除努力期望外,绩效期望、任务/技术匹配度、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对用户采纳有显著作用,任务/技术匹配度显著影响绩效期望,而技术特征显著影响努力期望.因此,传统银行不仅要采取措施改进用户对移动银行的技术感知,还要根据用户的任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改进任务/技术匹配度,促进用户对移动银行的采纳.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shift in the way management scholars view the firm, from traditional models that are based on ideas of opportunism and market failure to newer knowledge‐based theories that argue for a more socialized perspective.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se theories is the notion of soc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 is the set of resources that accrue to an individual or group by virtue of their social connections. As such, it is a resource that is jointly owned. Most recent research adopts a more‐is‐better approach to social capital, suggesting that individuals with larger quantity of ties derive more positive benefits. However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using social capital has both benefits and drawbacks for organizations, and that the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social capital occur simultaneously. To substantiate our claim, we use data collected from sets of interviews with senior and middle managers in two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ile social capital has many beneficial effects with respect to information access and retrieval, community building, and underlying group norms,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less‐beneficial aspects, which are under‐explored in the current empirical literature. Furthermore, we suggest that organizations must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ridging and bonding elements of social capital, as these are critical for its implementation.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用户评论,其商业价值凸显,如何有效识别用户评论的有用性成为重要研究主题。本文提出基于知识采纳模型(Knowledge Adoption Model, KAM)理论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对评论文本进行有用性识别。该算法根据知识采纳模型理论从评论质量和评论来源可信度两方面进行评论有用性识别的特征提取:利用先验领域知识词典构造领域词占比、停用词占比等评论质量方面的特征,有效解决了特定领域评论存在的领域知识壁垒问题;根据评论作者的粉丝数、作者获赞数等信息构建评论来源可信度方面的特征。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识别效果,本文采用知乎论坛中医相关评论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分类效果,提高了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9.
用户抵制是信息系统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2家企业266份信息系统终端用户及其直接主管配对样本,运用SPSS 19.0和AMOS 17.0等软件以及多元层级回归等方法,以压力-情绪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探讨工作不安全感对用户抵制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重点分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不确定性规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用户抵制有显著正向影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不确定性规避负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用户不确定性规避越高,工作不安全感与积极情绪的负向关联越强;不确定性规避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的关系,用户不确定性规避越高,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的正向关联越强;不确定性规避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通过积极情绪对用户抵制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为用户抵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