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 5年前后 ,“寻根文学”的兴起 ,为张承志小说的文化寻根与精神理想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文学视界。作家以艺术的笔触深入到历史深层和民族的文化内核 ,去探究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精神特质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的小说与散文文本,提供了一种想象北方中国的独特方法。在张承志的创作世界里,内蒙古大草原、黄土高原和新疆天山南北是他激情抒写的“三块大陆”。他自由地刻画了蒙古族母亲的形象、黄土高原的英雄形象、新疆人民的自由形象。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形象,可以建构张承志的北方中国美学精神,为现代中国美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张承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承志是当代明确对鲁迅表示过尊崇的一位,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还是散文随笔中都能感受到鲁迅的气息。张承志和鲁迅小说文本中的精神联结首先体现为“母亲情结”,但张承志对母爱的情感意识不但满足了他个人生命的需求,而且寄托着作家的个人理想;而鲁迅对母亲的主体意识更趋向一种爱与孝,认同与批判的双重精神世界。张承志由母亲而生发的“人民情愫”,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但他远不如鲁迅的“立人”思想体系完整和深刻。张承志在精神层面上延续着鲁迅的决绝姿态,他“以笔为旗”,而鲁迅是“以笔为枪”。张承志是用笔来寻找文学的存在意义,鲁迅则是托命这支笔来开拓存在意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王统照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总体倾向虽然是现实主义的,但其早期小说也呈现出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文章从王统照“五四”时期的美学思想入手,以现代文学观念和理论比较深入地分析了象征主义、意识流、印象主义等现代派艺术手法在他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在历史的轨迹中阐述了产生这种风格的“精神气候”及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后期,以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并涌现了一大批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品,人们称之为新写实小说,现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及先锋小说的对比中概括新写实小说的独特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曹文轩成长小说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文学密不可分的除了思想还有审美。曹文轩成长小说的美学风格一乡土抒情体,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恬淡、忧郁的农业文明意象;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理想化了的现实人生;论述的道义力量和悲悯精神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巴金和张承志是两位极其相似的作家。其相似主要在于他们对生命和青春的挚爱,在于他们通体燃烧着的激情。这种相似归根结蒂在于他们相同的气质和共同的追求:他们都具有诗人的情怀和理想主义的追求。这是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相似的基础。同时,本文又有感于目前小说界的现状,针对小说中的情感贫乏现象,阐述了巴金和张承志式的美学追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滥觞于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在叙事上虚实结合,既充满传奇性,又富于现实性;在文本上融文、史、经于一炉,既有文学意味,又有史传色彩和宗教寓意。故使其总体上呈现出泛文化和浪漫抒情的美学风格,但古代汉文小说的内在精神和审美特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韩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张承志的创作总是以燃烧的色调去染化、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空间 ,将作家壮怀激烈、纵横驰骋的情绪释放出来 ,这构成了他独有的美学追求。本文拟从荷兰艺术家温森特·梵高对张承志的影响出发 ,尝试解读这两颗激情洋溢的心灵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张承志所提倡之“清洁精神”的语义分析与文化背景、宗教渊源分析等, 驳斥了文学界存在的某些误读或误解, 指出了“清洁精神”对于当代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人们正确理解张承志的文学思想及作品。  相似文献   

11.
小说《灵山》被誉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试图从悲态、悲剧、崇高、荒诞这四种具有悲色彩的美学形态挖掘出小说崇尚悲的美学追求。这种美学追求表达了作品对自我、生命真实和自由精神的一种执着追求及对当代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和忧虑,揭示出文学对精神的救赎这一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2.
“自然”叙事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文章从阐述“自然”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体现以及迟子建的自然观入手,深入探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对于灰暗现实的超越以及在超越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文体风格和美学追求,进而触及迟子建小说叙事的诗学内核。  相似文献   

13.
张承志和史铁生的散文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张承志坚守理想,愤世嫉俗,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而史铁生则宽容地对待世俗社会,把理想寄寓于世俗社会之中;张承志在哲合忍耶这种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而史铁生则皈依宗教精神而非宗教;张承志表达思想感情是“外放”的,激情喷发,其境界为“有我之境”,其风格近“豪”,而史铁生则是“内敛”的,冷静理智,其境界为“无我之境”,其风格近“旷”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小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作为80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处于低谷时所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它以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人的生存处境的展示以及它的哲理意味和超脱的审美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开启了文学园地的一个新的领域。文章分析了新写实小说产生的原因,概括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以确立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民俗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又构成创作的内容本身。胶东新时期以来的乡土题材小说造就出的文学"胶东"中,民俗书写构成了小说的审美风格和美学价值。特定的民俗形式、特定的民生内容,又折射出特定的地缘文化精神。社会现代化引起民俗变更,也带来乡土小说视阈的新变。新时期以来胶东乡土题材小说中的民俗书写,坚持知识分子的大地民间立场,体现乡土民间关怀,实现了精英与民间的对接,解决了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及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张承志是一个以信仰为文的作家 ,信仰作为一种特殊而抽象的精神取向和价值提升 ,已成为贯穿作家为文为人始终的诗意积淀。本文以张承志的小说为切入点 ,试从“意义求取”、“时间哲学”、“沉醉体验”等三个维度对张承志的宗教人格做出宗教诗学的内部深层透视  相似文献   

20.
鲁迅及其作品是张承志创作的一个重要参照,<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三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张承志关于鲁迅的一些基本观点.在尊重文学的历史事实基础上,参以本人极为个性化、情感化的描述,张承志凸现出了真实的鲁迅形象,也延续了鲁迅文学及精神传统.在接受和思考鲁迅的过程中,也显示了张承志作为一个作家的深情和一个历史学者的严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