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7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文化批评已经逐渐成为核心,西马文论的这一文化转向与当代文化研究的崛起关系密切。西马文论的文化取向不仅对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西马文论的内涵,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具活力,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学界对雷蒙德·威廉斯的研究多侧重于其文化研究理论,而相对忽视了对威廉斯改造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这一过程的经验总结。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整体视野出发,我们能够发现威廉斯更加重要和特殊的理论贡献。确切说来,他将英国文学批评传统中的文本细读法、语义学批评等研究方法应用到对文学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研究中,形成了“情感结构”等马克思主义自己的批评范式,并进一步提出指向实践的“共同文化”理想,促进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旧交替。梳理和发掘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威廉斯的理论贡献,也能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如何从自身以及民族文化的传统中汲取营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问题与契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社会的文化生态和消费时代的文艺走向,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现代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为它设置了各种观念壁垒.数字媒体带来的文艺转型,历史语境变迁所形成的理论认同诉求,多样化学术资源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原点的遮蔽,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而世界文论"向外转"的学术转向,西马东渐带来的视野拓展,以及当代文艺现状对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的吁求,则构成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时俱进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本质特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诸多观点的创新与突破。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至上鲜明立场和文化自信重大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质观;以捍卫党的文化领导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观;以“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以坚守中华文明主体性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观。习近平文化思想达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指明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正确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重视古今问题的中国古人那里,作为文化观念内容之一的古今观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学观念并进而影响其文论思想,这种影响可以在古今观影响文论的具体方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古今观一方面标识着时代的文化取向而为文学批评的进行设置了文化背景,同时它对文论的影响还在于古今观念下处理古今关系的思维习惯同样被贯彻到了文学古今问题的探讨上,故而实际上影响着文论思想。而古今观与文论在继承、发展问题上的关涉又必然导致前者对后者在具体内容层面上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反拨过去而进行的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探讨,也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体系不同理解的理论争论;同时,由于受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对文艺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的研究与争鸣,以及在反思西方文论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新世纪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探讨等,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理论收获.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又要积极地吸收其他文艺理论的有利资源,切实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健康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阐释力,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审美的快速发展,才能有助于指导和阐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文艺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领导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奠基创业篇;邓小平提出的精神文明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转型开局篇;江泽民提出的先进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与时俱进篇;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创新繁荣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是对近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的宏观思考。认为,中国文学理论百年历程,大体上可以说经历了两次“大综合”运动,经历了由古代传统文论系统到西方近代文论系统再到马克思主义文论系统这样一个不断趋向新形态的发展过程。进入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成为展望和设计下世纪中国文论的基本目标和路向。为此,加大传统民族文论话语在当代文论体系中的分量,加大吸收外国文论优秀成果的力度,是必要的。但不能取缔和消解与传统相连接的现有文学理论的合理规定性,不能放弃和无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系统在文学理论当代形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克服唯心史观影响,按照历史的昭示,走“综合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教学中,创新型教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经典原著为根据,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关键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问题转换,让学生认清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西方化、东方化、中国化的历程,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创新意识,为建设中国特色当代文论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  相似文献   

10.
漫长的革命: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问题与理论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传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发展。与布拉格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阿尔都塞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不同,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以当代大众文化所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英国工人阶级的审美经验,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复杂性作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主要贡献包括:(1)论证了文学和审美的物质基础;(2)重新研究和思考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3)关于当代大众文化实践积极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