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一变革反映在经济制度上不外乎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演变。春秋中期鲁国推行“初税亩”,可以说是当时经济制度嬗变的集中体现。因此,“初税亩”既为当时所注重,亦为后世所瞩目。关于“初税亩”的缘由、内涵与性质,史学界在以往曾作过相当深入的研讨,认为实行“初税亩”的缘由主要是籍田制经营方式对统治者来说已无利可图;“初税亩”的主要内涵是改籍为税,履亩征;“初税亩”的性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正式确立。对此,近年来已相继有文章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定论似不尽合历史之真实。但是这种质疑多半是在肯定以往对“初税亩”的缘由及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富有启迪,于认识“初税亩”的历史真实仍有相当的距离。由此,本文拟对“初税亩”及相关问题作一阐述,并以此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一忠实与超越在由一种艺术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素来就有“忠实说”与“创造说”的尖锐对立:一说要忠实原著,改编者不得改动原著的情节乃至于细节,每一部小说搬上银幕,都会因某些情节的改动、增删而争论不休;一说改编是再创作,改编者有权根据自己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原著作自由的改动。国外就有一种改编理论,认为改编不必照顾全篇,仅凭原著的某一点就可以生发开去创作一部新作,有极强的主观随意性。匈牙利的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要求改编者“把原著仅仅看成是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过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而根本不注  相似文献   

3.
"形散神聚"本是散文的主要特征.一篇散文佳作,往往从一事一物生发开去,涉及广远,视野开阔,此所谓"形散".但是一篇散文又要有一个主题,一根红线,把材料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此所谓"神聚".  相似文献   

4.
杨东篱  王嘉翊 《探求》2024,(1):78-87
历史文化遗产的剧本杀开发模式具有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的显著特点,也因此拥有了覆盖“直接了解、陌生化后的再了解、深入思考”三个步骤的特殊优势,能够激发历史文化遗产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不过,这一开发模式也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过度依赖陌生化,参与费用过高等,需要采取像适度处理剧本杀与“陌生化”特色以及与创作目的之间的关系等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5.
培坤同志: 《中国古代文学》上、下册均已收到,非常感谢。我觉得这部书的编著很有特色。它是以作品选讲为主,但又不限于对各个具体作品的选注和解说,而是扩展开去,对各个朝代的文学状况作了概述,对历史上有关作家作品的研究资料作了选录。这样一来,就把一篇作品放到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当中,并且又有一些研究资料作为参证,很便于读者“知人论世”,深入地了  相似文献   

6.
不可否认,欧美的妇女研究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是,在笼统地称这为“西欧”、“北美”的同时,我们就可能将其大而化之为一个统一体,进而失去观察了解其中各个国家在妇女研究方面的各自的特点。而这些多样化的、本土的特点,正是各国、各不同群体的妇女所极力争取的、不致埋没在所谓“全球化”的过程中的主体性。本文力图在这方面向前跨出一步,使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代中,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地区的一个“短时段”的妇女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人的认识是否有一个主观模式?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究竟如何?要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认识的主观要素,对认识作系统的分析。 一、认识的结构和主观要素 与认识结构的“两要素”说或“三要素”说(认识由主体和客体两个要素构成,或者再加上一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史学家丹纳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①丹纳的这一精辟见解,虽然当时是就绘画艺术而言,但作为一种艺术理论的概括,它对作为“艺术品”的小说的“解释”,是具有同样理论意义的。如果我对丹纳的话没有理解铝的话,那么当我们研究我国古典名…  相似文献   

9.
人类思维的发生学表明,人类思维是在“动物变人的某个重要环节上产生的”,萌芽式的人类思维一经产生,就与实践活动的演进并驾齐驱,演示出一条“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不论是这条道路的源头还是余尾,都伴随着一种被皮亚杰称作“自我中心”的东西,这就是自我中心化思维。一、原始思维自我中心化的生发机制探究原始思维自我中心化生发机制的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下述洞察:“正如母腹内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豸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一样,孩童的精神发展是我们的动物祖先……智力发展的一个缩影。”①既然个体思维的发生、发展是整个人类精神进化的缩影,既然认识的个体发生和族类发生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论灌输教育的现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少珊 《探求》2002,(Z1):80-81
“赢得青年 ,才能赢得未来。”这是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为了赢得青年 ,就必须了解青年。当代大学生有着与前几代大学生不同的思想特点 ,如思想活跃 ,观察力敏锐 ,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 ;个性与表现欲强 ,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等等。怎样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要实行灌输教育 ,就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一、灌输概念及实践灌输 ,词典上的解释是“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 ,政治上的概念就表述为“输送思想和知识”。无论是流水的引导 ,还是知识的输送 ,都说明灌输来自外部 ,是一种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 语言的具象性应该是文学对语言首先追寻的审美目标。这是语言带给文学形象的那种形象间接性反转过来对文学作品语言提出的合乎逻辑的要求。这种具象性要求的深层秘密则存在于文学形象所必须具有的审美特性里。审美有一个直觉性特点。西方有的美学家描述审美直觉时,这样说过:“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做美”,“有,些不同的物质的变化方式在一眼看到时心灵马上就判定它的美与丑,不须预先经过考虑。”①文学作品语言的具象性,就能够使本来是间接的文学形象在欣赏者面前多带有一些那种“一眼见到”的性质,以加速实现间接性的文学形象与…  相似文献   

12.
<正> 每个时代的文坛,都不免有一个或若干“怪杰”,——即使不足以言“杰”的话。倘若不出“怪”,倒要令人疑心这文坛还有没有活气。“怪杰”往往用异于常人的方式思维,以不同于旁人的调子说话。这调子也许到后来为大家通用,习焉不察,以至忘掉了它曾经“怪”过。而那些一度“怪”过的作品也渐就湮没,只为专门的研究者所知。但其实那影响力早已透入文学史的过程。因而比之大批平庸作者的平庸之作,“怪杰”及其“怪”,倒是有其更强固的生命呢。自然,文学史上有过各式各样的“怪”。有皮毛的怪,有骨子里的怪;或怪得惹眼,人皆以为怪,或怪得平易,令人不觉其怪。三十年代“红”  相似文献   

13.
更正     
李洪亮 《社会工作》2008,(21):29-29
很多人对香港的了解,仅限在她“四大中心”的美名,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繁华都市背后人们的真实生活。香港的社会福利事业很完善,其中有两个队伍是这项事业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一个是义工,一个是社工。  相似文献   

14.
一、对预算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迄今所进行的预算体制改革所采取的几种体制形式,实质都是财政包干制。以前,理论界对财政包干制大加赞赏,甚至有“一包就灵”之说;近来,对财政包干制的诘难日增。我认为,要正确评价财政包干制,首先要解决好一个方法论问题。财政包干制,既不同于统收统支的传统体制,又有别于将要形成的新型分级财政体制。如果站在旧体制的一端或者站在新体制一端看它,或褒或贬,都难免失之偏颇。作为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时期存在的特定的财政包干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正确评价财政包干制,有两个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一)它是否对传统体制形成否定?(二)它是否符合新体制所要求的方向,或者说,它是否向新体制逼近了?  相似文献   

15.
读书新浪潮     
看创意《藏地密码6》何马著,重庆出版社,29.8元这是西藏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秘密事件: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他们为什么去西藏?后来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儒家产生时并没有一种传统,儒家的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孔子曾认为他的思想是“以一道以贯之”的,他并没有说明“一道”是什么,而他的学生则把它理解为“忠”和“恕”。《中庸》自称是“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但是从未有人描写过尧舜的传统制度如何。中庸之所以能成为儒家传统的中心概念,是因为中庸是儒家传统的开始。“中”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适度的、恰当的,《中庸》:“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论语》:“过狁不及”等等都是此意。另一个含义就是程颐提出的不偏执一端的说法。“中”的思想在儒家的第二代《大学》、  相似文献   

17.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我们永远是以回忆为生”。这句话看似夸张,其实很有道理。其一,人所回忆的往事都是实实在在的亲身经历,是我们真实生活过的,今日的“现实”隔夜之后就变成昨日的“往事”,成为回忆的对象。由此可见,生活中的现实与往事其实是一回事,它们只是日寸问之差而已。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亚洲文化的一大源泉,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但中国文化对南亚的意义,则至今尚未有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人们一般都熟知印度乃至南亚文化一直给中国以影响,但对于与此相反的事实却不甚了了。然而,南亚对中国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他们对日本的了解。有这么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19.
陈宁  乔以钢 《学术交流》2002,(1):152-156
五四女性文学的情爱主题的写作既是对个性解放的时代总主题的呼应 ,同时又没有丧失女性性别体验的真实表达。由于五四时期女性表达话语的失构和女性意识的稚嫩 ,这种性别体验还必须裹挟在主流话语当中 ,以一种或边缘或隐形的文本形式浮出历史地表。但是这已经鲜明地勾勒出五四女作家由“觉醒”到“自觉”进程中的女性意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发展初期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顾长卫的电影中.总会有怀揣各类梦想的小人物.或近或远.或真实或虚幻.或世俗或卑微。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压抑在自我的世界里.不甘于自己的平庸,不肯和世俗生活妥协.他们有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不管理想的距离有多远.为了它能够照进现实.付出巨大代价。这看似一个过老的命题,但又是让我们无法躲藏的问题。不是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结果。我喜欢顾长卫导演表达出的真实,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我们依然不会选择女主角以及她这样的人作为我们人生的主角,虽然今天的口号是: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