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加速民族地区的四化进程中,必须注意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照顾少数民族人民的特殊需要和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增进民族历结,巩固祖国边防,促进全国四化的实现。本文仅就搞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生产与促进四化的关系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从1985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十分重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到1988年,全国已有60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就目前看,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仍占有一个不小的比例。因此,“八五”期间以至今后10年,扶贫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今后如何进一步继续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笔者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多数为少数民族)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态从总体上讲是良好的,但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经济和社会影响,少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民族高校应该做好相关工作,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心理调适,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化足构成少数民族之间差异性的核心要素.因而文化权就成为少数民族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少数民族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语言、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存在自身的独特性.失去这种独特性就失去了民族性,也就不存在少数民族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提要]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融入,既是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积分落户、社会融入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也是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和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任务。基于2017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融入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融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就影响机制而言,心理资本能直接显著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融入;而经济资本既能直接显著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融入,也能通过心理资本中介间接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融入,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然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资本和心理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融入。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融入。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民族研究,从民族识别工作开始,基本上都是以单个民族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但是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在长期以来,就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因此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甚至在民族融合或同化方面,也都是十分密切的。所以说在单个民族研究的基开展区域性的民族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宏观角度研究一个地区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可以把民族研究深入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设计的理论基石,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法律保护。未识别民族是民族识别工作的遗存:有的已经识别并归入其他少数民族但尚存争议;有的虽然进行了民族识别但民族身份的归属仍未确定;有的则没有进入识别程序。由于未识别民族没有获得国家(中央政府)的认定,相应权利自然不可能得到完整、有效保护,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规范及政策文件将未识别民族排除在外,成为法律政策上的盲点:一方面,未识别民族作为单一民族而独立存在的少数民族法律主体身份的缺失;另一方面,未识别民族可能作为少数民族及"少少民族"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很显然,这与民族平等的宪法原则相悖,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语言教学,包括教少数民族学汉语和教汉族学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三十年来,中央民族学院和其他各兄弟民族院校完成了极其繁重的语言教学任务,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认真研究,需要切实加以解决。这里,我们仅就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汉语和鼓励汉族学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从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和融合的高度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四是可以撰写单独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专题课。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基于民族自信的平等,处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问题,也应提倡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论少数民族习惯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少数民族的大开发。千百年来,各少数民族生活在西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惯,这些习惯在他们中间有着重要的影响,得到普遍尊重和认真履行。在那里,习惯法就是他们的法律。如果承认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并很好地适用这些习惯法,西部大开发就与少数民族融为一体,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一是自治机关的组成,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由于民族区域自治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在自己聚居地实行自治,因此,无论是自治机关组成人员,还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的行使,都要以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为主”。不然,自治就流于形式。但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自治地方,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种自治单位内部,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汉族或其它少数民族。这就必然提出一个自治民族与非自治民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有少数民族9120多万人,其中散居于城市的少数民族就有600多万人。城市民族工作是整个民族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工作的重要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城市民族工作的好坏,不但对本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边疆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活在城市的少数民族虽表现出其本民族的共同特征,但作为某一具体的城市,活动在这一特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又必然具有其独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少数民族档案和少数民族地区档案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和建设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档案及档案工作已成为档案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视和研究它们不仅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还将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本文拟就少数民族档案及特点作一些探讨。一、少数民族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档案工作,是指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少数民族档案的活动。少数民族档案工作既是少数民族档案形成的源泉,又是少数民族档案发展的基础。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证,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保留着真切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明文规定:“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也曾明确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事业,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设想,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会有全国的四个现代化。所以,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没有少数民族是不行的。中国有几十种民族。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比汉族居住的地方面积要宽,那里蕴藏着的各种物质财富多得很。我们国民经济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是不行的。”具体地说,我们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很大部分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人口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时期,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虽然还会长期存在,但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有同志认为是民族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有同志对此持有异议,认为是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的认识,努力完成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对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的认识上,具有许多共同之处。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理论之所以会有共性,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理论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属于一个思想体系;二是他们的民族理论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他们都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强烈使命感;四是他们所面临的诸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大汉族主义等问题基本相同;五是他们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相同;六是少数民族要求民族平等、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提高教育文化水平的愿望相同。当然,毛泽东、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由于他们所处时代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不同,加之他们个人经历的差异,其民族理论也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需要互相学习。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五十多个民族中,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一般比兄弟民族要发达些。因此,少数民族同志在主要学好本族语文的同时,积极学习汉语文,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地区实现四化的带头人,许多同志由于汉语文水平低,文件不能看,政策精神掌握不了,吃了很多苦头。由此可见,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文,是培训少数民族在职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识别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了少数群体的权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理论支撑是基于前苏联的民族工作的经验并借鉴斯大林的民族概念,同时根据当时的国情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方法。今天,我们重新对发生在50多年前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加以回顾和审视,有必要重新认识民族识别工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研究国内民族关系和认识民族问题研究的实质,有着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他们作为一个平等的社会成员开始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时,他们就要面对许多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等若干问题。经济、文化以及现行的土地制度成为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因素。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