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信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乏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国民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扩张代价一年比一年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1995—1997年之间不到0.5%,1998年为0.97%,近几年不断上升,2000年为2.7%,2001年达3%,达到一般国际认同的赤宇安全上限。 我国投资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我国民间投资没有跟上,继续依靠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可行性很小。 相似文献
2.
一、信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我国投资增长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进行,为了缓解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国民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扩张代价一年比一年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1995-1997年之间不到0.5%,1998年为0.97%,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能够推动该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客观有利条件.从经济层面上分析,这些有利条件包括该地区的贸易开放度、区内贸易依存度、贸易密集度以及区内相互投资的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十一五时期内需为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主导地位1、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2009年逊克县最终消费率实现5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8%,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消费率均在60%左右。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最稳定和带动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格局与面临的重要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产业及产业群的发展与转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几个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有相应的一组主导产业的带动,几经波动到2006年初经济增长在新水平上达到了相对均衡。但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有效控制资产泡沫等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要素涨价的压力;通过构建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市场机制解决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要汲取国际上先行者的经验教训,利用好后发优势,比较平稳地渡过资本化进程中最不稳定的时期,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7.
应用MIMIC模型,利用1979-2009年的统计资料,将地下经济视为一个潜变量,以税收负担、犯罪率、失业率、政府管制、通货膨胀和居民收入作为地下经济的原因变量,以货币流通量及自我就业率作为地下经济的指标变量.研究显示: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增长幅度较大,1979年中国地下经济规模比例仅为0.78%,2009年则高达19.93%;地下经济规模与官方经济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地下经济对官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地下经济规模与居民收入差距为单向因果关系,即地下经济规模的扩大加剧了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1981~2007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以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用中国1981~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两者是双向促进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系统应由内部结构系统和外部支撑系统组成,即由资源环境、消费、企业、产业、科技以及政府六个关键因素构成的循环系统.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经济生态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内各关键要素的数量联系,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江阴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外部环境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实现和结束的影响,得出一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外部环境存在着密切关系的结论;进而通过对目前可能威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日本经验对中国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地下经济 :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 地下经济在西方国家又称“隐形经济”、“黑色经济”或“缝隙经济”。地下经济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副产品早就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然而 ,直到本世纪中叶 ,西方经济学者才开始注意和研究地下经济问题。这是因为在六、七十年代 ,面对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衰退、失业剧增与高通货膨胀交织共存的“滞胀”现实 ,西方主流学派的经济理论显得苍白无力、无所适从 ,陷入所谓“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经济学者试图从新的角度———地下经济的角度———来寻找解释上述经济现象的依据 ,… 相似文献
13.
14.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农民工在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劳动成本低廉的同时为城市的建设、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低劳动成本的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增长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秘密"之一。农民工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既不是通过殖民战争模式来实现,同时,也与亚洲"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统计-动力建模方法对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反演,探求相互之间的动力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GDP月度变化之间存在双向正向驱动作用,且前者对后者的动力驱动效果更加显著;(2)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GDP的月度变化均不稳定,下一月度的变化对上一月不具有依赖性或连续性;(3)入境旅游人数无法对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月度变化起到二次非线性或线性驱动作用;(4)GDP对入境旅游月度变化的响应主要依赖GDP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交叉作用,入境旅游人数因子会降低对GDP的动力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经济转型,中国也不例外。所谓经济转型,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根本性转变。就中国而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但是,要想加快转变,就必须正确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失调的现象出发,分析了具体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贝叶斯VAR模型(BVAR)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互动关系,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影响因素,且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累积效应,总体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全球经济发展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发展的冲击的长期累积效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需求不足成为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央宏观调控的重大战略,也是上海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现实选择.消费需求是两大内需之一,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又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上海居民消费的现状,以及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扩大居民消费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修正后的Solow模型对1979~2007年江苏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进而比较分析江苏资本、劳动及TFP增长时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接近 10 %的高增长 ,其中有10年的 GDP增长率超过了 10 %。在这 2 0年中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投资需求的扩张、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进出口额的扩大带动的 ,本文仅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和投资的发展状况1.消费需求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处在 6 0 %左右的水平 ,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保持持续、高速状态的基本依托点。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