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资产流动化法》解决了1997年金融危机中发生的金融机构的巨额不良债权,2011年韩国又公布了《资产流动化法》的修改草案,试图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尚缺乏法律支持,特别是利用SPC方式的资产证券化必需借助法律平台,应制定相应的税法特惠制度降低资产证券化的成本,规定与民法不同的有关债权让与对抗要件、抵押权的取得等规定,以此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债权让与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第一步,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不同于一般债权让与,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涉及到几个重要法律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中将来债权可让与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登记制度问题以及债权附属担保权益的转移与完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债权让与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第一步,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不同于一般债权让与,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涉及到几个重要法律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中将来债权可让与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登记制度问题以及债权附属担保权益的转移与完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是以独立的特定资产为信用基础来发行证券。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银行贷款、企业应收款等金钱债权。资产证券化正是这种金钱债权的证券化,进而物权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其流通更加安全便捷,以实现交易自由安全的法律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仅就资产证券化和权利质权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二者的联系中找出我国现行担保法律制度中规定缺陷,即一般债权的质押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环境及其不良债权的形成原因为背景,分析了国有投资公司不良债权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需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 ,广泛筹集资金。资产证券化通过近几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运作 ,逐渐显示出其为大型建设项目融资的优势。因此 ,本文从资产证券化自身特点谈起 ,结合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供求分析 ,认为资产证券化是解决西部大开发中基础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 ,并指出将资产证券化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涵义、特点及运作流程和说明了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初步探索了我国以国际运作为突破口渐进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9.
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它的前身是七十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的用于住宅融资的抵押担保证券。资产证券化实质上是一种融资非中介化的过程,即基于资产或应收债权的未来现金流量而发行可直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过程。本文将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和具体操作的介绍和分析,并借鉴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已进行的资产证券化案例的经验,重点探讨我国利用资产证券化这种融资工具进行各种融资的可能性、相关的方案和所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并列的第三种主流融资方式,并迅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入剖析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区别,不仅有利于丰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推进我国实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框架下,未区别对待原始权益人和SPV之间的特殊债权转让与一般债权转让,对"真实出售"的标准认定不清晰,证券投资者对原始权益人享有追索权这一投资者保护措施却可能违背"真实出售"的认定等问题,都在阻碍着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本文将厘清这些问题,并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立法、修法的建议,以期改善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 ,是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犹如股权交易市场相对于权益的作用 ,为项目资产和信贷资产的退出提供了有效场所。我国银行资产的证券化与市场化进程密切相关 ,如何完善相应的市场制度 ,确保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以下课题的探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资产证券化的准备工作 ,资产证券化关键环节的认识 ,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规范的担保与评级机构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如基础资产池的构建、SPV的设立方式与破产隔离、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与税收安排以及资产证券与中介机构、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资产证券化与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一般被认为是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非信息敏感"设计,但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大量质量良好的资产支持证券却在较长时期内难以获得流动性.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将投资者信心引入资产证券化流动性问题分析,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并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资产证券化设计所传递的积极信号能够有效提升投资者信心时,投资者就会提高对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从而提升资产证券化流动性;体现在随着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的增强,投资者对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会出现显著的超额收益;在投资者信心大幅度丧失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流动性会迅速枯竭,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建议在资产证券化监管与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投资者的信心,加强资产证券化相关信息的披露,合理安排对资产证券化设计创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和信用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利用流动性资产筹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创新.介绍了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各种参与者;对资产证券化按照交易结构进行了分类;以转手交易结构为例,探讨了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对资产证券化的信用提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起源及其具体操作 ,并与债权、股权等其它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从人们的认识、法律环境的营造、监管主体及国际支付、诚信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在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上存在的瓶颈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地解决西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 ,可以借鉴国际经验 ,采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从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基本内涵、结构特点、应当注意的问题出发 ,提出了资产证券化在西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运作的具体方案设计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债权证券化,其最终目的之一是为了扩大债权让与之自由,其安全性集中体现在特定资产信用担保下的融资制度、基础资产的独立性及投资者权益的充分保障。虽然在债权让与方面,证券化之债权更具安全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债权证券化的过程中所隐藏着的法律风险。同时,必须重视债权证券化立法自身缺陷也可能引起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资产支撑证券化产生原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支撑证券化的实质是资产的原所有人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以达到融资的目的。资产支撑证券化需要通过构建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来保证融资的成功,它即是一种融资的方式,也是一种新型投资工具。这里,我们通过对1987—1994年间美国五个工业行业中利用应收款进行资产支撑证券化融资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比较分析,探讨企业以资产证券方式替代在公开市场举债融资的原因,以帮助确定在中国哪些行业或企业有条件开展资产支撑证券化业务  相似文献   

20.
无论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还是从资产证券化资产发行结构的本质特征来说,信用评级机构都对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这势必影响到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所以在短时期内,要使得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挥其功能,一个可行的方案就是走与国际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