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法典化:我国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开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4)
从市场经济、民法建设和法律传统的要求等三方面论证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并在比较研究大陆法系法典法与英美法系判例法基础上提出:我国民法发展只能是法典法而非判例法。 相似文献
2.
孙文桢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0):43-45
民法法典化的价值是一个表征关系和意义的范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民法法典化至少有4项价值,即实定价值、宣示价值、区分价值和建构价值。关于民法法典化的价值目标,从人文思想的角度看,可以定位为对人的关怀,而从终极的意义上看,则是真、善、美。民法法典化的真、善、美各有其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孙文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6)
中国目前正处于民法法典化的过程之中.今日中国的民法明显轻视了人的精神世界,而过分置重于人的物质世界.这种轻视有着其历史上的根源,因为在近代民法上,人就是彻底的物质主义者.在事实层面上,民法上的人虽然来源于动物,虽然有着生存欲望,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生存着,而是在生存之外尚有着更多更高的追求,尤其是有着精神方面的追求.中国目前的民法法典化,应当遵循人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原则,在重视人的物质世界的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以法、德为代表的民事立法的法典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德两国制定民法典的前题是国家统一、政权稳定、商品经济发达。但其民法的结构、形式、内容受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各有自己的特色。我国制定统一的、完善的民法典时机已成熟,我们要善于借鉴法、德制定民法典的成功经验及民法典的“合理内核”,早日制定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 相似文献
5.
祁全明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9-33
随着我国民事单行法的不断出台,制定民法典成为民法学者的迫切期盼。罗马法两次编纂法典的历史经验表明,罗马法在经历了第一次法学家解答权时的兴盛,以及后来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的再一次兴盛之后,仍然难逃衰落的命运。因此,法典化的价值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并对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前提、功能和后果提出质疑,进而主张我国不应该制定民法典,应采取开放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法的法典化与婚姻家庭法制的全面完善--关于民法婚姻家庭编的总体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大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4(4):1-3,56
本文就民法婚姻家庭编专家建议稿的起草 ,提出了其立法模式与体系结构应如何选择和安排的设想 ,并对起草中的具体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现阶段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还没有成型的分析,即一些学者提出的转型时期的具体情况,我们应对我国的民法法典化持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孙文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44-48
在民法法典化背景下对商事法和劳动合同法予以关注有其必要性。《公司法》应当对民法与公司法的主从关系作出明定。《票据法》关于票据行为诚信的规定应当删除,其关于无偿取得票据的规定以及《保险法》关于保险合同解除后果的规定有待修正。《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后果和第三人侵害劳动债权的规定,应遵循合同法的原理予以修正,其关于无效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的规定和某些冗言性的规定则应当删除。 相似文献
9.
刘巧婧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38-40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朝的代表性法典都是刑法典,以确立权利为基础的民法典是不存在的。文中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法进程的影响,并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其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取决于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我们不能漠视传统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在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麻晓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民法通则第一章第三条至第七条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几个重要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既吸收了现代各国民法原则的精华,又总结了我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民事活动规定了根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范倩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3):51-55
通过对同一历史时期东西方所处地理位置、政治统治、经济特点、文化传统习惯之比较,认为:中国古代以农为主,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落后,是民法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加之统治者在立法上重刑轻民,文化上独尊儒术,压抑了民众的民事权利,在法律适用上,封建的家族家规同国法并行,在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起到了替代民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18
在近十年中古都学承续了之前迅速发展的势头,传统重点领域成果颇丰,新兴领域亦迎头赶上,古都学整体呈现多点开花、开枝散叶的态势。相近学科间的交叉互动更为频繁,对古都学的学科走向和发展产生了明显影响;普通民众对于古都的兴趣日益浓厚,社会对于古都学的关注也更加密切。无论从学科发展还是从社会需求角度,古都学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英语阅读研究十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1)
近十年来国内的英语阅读研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在英语阅读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对国外阅读理论的介绍和总结;英语阅读过程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阅读过程的本质、认知模式和母语的影响;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研究多为实证研究,涉及词汇、句法、篇章等语言因素和阅读策略、元认知与认知策略、图式知识等非语言因素。局限性在于:英语阅读能力研究很不充分,研究材料和方法多为对国外研究的模仿。 相似文献
14.
王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3)
中国环境美学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起步,进入21世纪才逐渐兴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环境美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美学理论自身的研究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环境美学评论与应用的研究一方面使环境美学理论在评论中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环境美学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第三,环境美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使环境美学具有理论生发点,使其产生活力.这三个方面是对以往环境美学研究的总结,从中我们也可对未来环境美学研究进行借鉴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判例法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入手,分析判例法的借鉴意义,阐述我国建立民商判例制度的作用,论述我国民商判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理论的变迁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处于重要的中间环节.黑格尔之前的市民社会理论仅区分了市民社会与自然社会;黑格尔则明确区分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后来的市民社会理论以此为基础,在市民社会的内容结构、市民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区分方面又发生了实质性变迁. 相似文献
17.
定量地考察中国民事法学的研究现状,将对中国民事法学理论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民事法学研究文献的引文进行了信息可视化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的结果显示,王利明、梁慧星、王泽鉴、史尚宽、郑成思、吴汉东、江平、尹田、杨立新、孙宪忠、谢在全、郑玉波、崔建远等学者是中国民事法学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文献共被引分析的结果显示,高被引文献主要是图书,学术期刊很少。为提高民事法学研究论文的质量,建议研究者进行民事法学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时,应提高对学术期刊论文和国外文献的引用率。 相似文献
18.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十四大为界,中国民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1978年是破而未立的萌芽时期;1978-1992年是抗争僵化的理论教条、重新探求法学自身正当存在权利和发展规律的过渡时期,出现了《民法通则》这一基本立法;十四大后至今民法科学得以重建,从《民法通则》走向起草中的《民法典》,民事立法也空前繁荣。从民法基本理论和立法实证的变迁中可清晰地读出新中国经历“人治”转向“法治”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9.
高晓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09-113
1997年侵犯商业秘密罪确立以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之立法与实践上,存在着刑民纠葛的混沌及困惑局面,其症结在于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着刑民之交叉。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必须从实体法上厘清刑民保护的界域,从程序法上协调刑民保护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商业秘密之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