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文化与伦理文化融合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文化和伦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一方面,伦理文化协调科学文化.表现为伦理文化规范科学文化发展的实践,对科学文化发展有不同的效应.另一方面,科学文化改进伦理文化.表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伦理文化的进步,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伦理观念与习惯,并促进了新的伦理规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赋予人生以价值和意义——也说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人文精神是有别于人文主义,与人文知识、人文科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一种立于现实去追求人生价值理想的观念形态, 是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全部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根本精神。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注重情感,诉诸体悟,崇仰个性,追求美好。弘扬人文精神有助于提升人格,改善思维,调节社会运行,矫正科学发展,使人类精神家园的建设更符合人类本来的目的性。现代人文精神综合了近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许多新的思想成果, 从而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诸如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人际间的“宽容”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的来源上,形而上学强调了感性直观;从认识的秩序上,它强调了个别事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在人类认识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向辩证思维方式过渡的历史进程中,形而上学本身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人类以无限的科学事实战胜形而上学的武断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种分立的人类精神 从19世纪以来,我们似乎走进了科学与人文对峙的时代,其中一方高举着科学主义的大旗,高度褒扬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方法的独特性,否认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并宣布其在认识上无意义;另一方是人文主义者的队伍,他们指责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不仅造成诸多的自然灾害,还使我们生活在人性的荒漠之中,人的主体地位丧失了,在机器的压迫下,人变成了单面人。作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中提升出来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表现为两种分立的人类精神。 科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30~ 4 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 ,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 ,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 ,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 ,必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新发展的切入点。王志康论述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有重要启示的十个方面。苗东升则论述了科学系统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后 ,由工业—机械文明向信息—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之提供了强劲的环境选择压力 ,科学自身正在孕育其新的形态 ,新型科学大体即复杂性科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科学而又贯穿于各学科当中的统一的模型体系;在认识思维方式上走的是一条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中国传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两者都是有机整体论、生成论,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当代复杂性科学在研究范围上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科学重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科学思维是有效领导的首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效领导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具有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离不开科学思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离不开科学思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传统思维、树立科学思维、不断实现领导思维创新,能动地、创造性地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苗东升 《河北学刊》2004,24(6):30-34
20世纪30~4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必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新发展的切入点.王志康论述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有重要启示的十个方面.苗东升则论述了科学系统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后,由工业-机械文明向信息-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之提供了强劲的环境选择压力,科学自身正在孕育其新的形态,新型科学大体即复杂性科学.  相似文献   

9.
王志康 《河北学刊》2004,24(6):24-30
20世纪30~4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必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新发展的切入点.王志康论述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有重要启示的十个方面.苗东升则论述了科学系统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后,由工业-机械文明向信息-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之提供了强劲的环境选择压力,科学自身正在孕育其新的形态,新型科学大体即复杂性科学.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的"科学发展逻辑"是对30年思维史内在规律的逻辑学揭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在机理反思性研究的"精神现象学"。其中包括:从抽象到具体层次性升迁的理论生长逻辑;以生产力系统和经济体制系统内在矛盾关系为内涵的辩证矛盾的发生和展开逻辑;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史与改革史相统一的认识论逻辑。这样的逻辑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与"经济理性"和"科学理性"相区别的"市场经济和谐"思维路向.是中华民族当代改革智慧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