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论者将蒙古历史分为前期与后期的两个时代.本文所阐述的,是指蒙古时代的前期,即从蒙古部势力上升的十二世纪中叶开始,中经十三世纪,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以至扩展到世界范围,地跨欧亚的一个多世纪蒙古族的统治时代.这是蒙古族发展的主要时代.它包括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成立前蒙古部族勃兴时期与蒙古汗国成立后发展的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明末后金政权进入辽东之后,归附的蒙古贵族与日俱增,清太祖努尔哈赤探索以八旗制度管辖蒙古族。天命七克广宁后,努尔哈赤便将乌鲁特、喀尔喀蒙古按部落各设一旗,乌鲁特旗由明安统领,喀尔喀旗先由莽古勒、继由其兄恩格德尔统率。而隶属八旗满州的蒙古牛录,则以吴讷格为首领;天聪初年又增一旗,由苏纳额附统领。天命六年九月,清太宗皇太极下令,取消乌鲁特、喀尔喀旗,将蒙古贵族并入八旗满州,属下人员归入附属八旗满洲的蒙古旗分。到天聪九年二月,八旗蒙古建置完备。至此,皇太极分散了后金境内的蒙古势力,而保持了满洲的民族优势。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民俗剪影──当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服饰世居青海的蒙古人1991年有72800人,有两个自治地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另有4个自治乡。史称西蒙古--卫拉特部蒙古人中的和硕特人在青藏高原至少已有300多年的活动历史。青藏高原的自...  相似文献   

4.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明代奴儿干都司境内,居住着操不同语言、习俗各异的众多氏族部落.大体说来,从贝加尔湖以东到嫩江流域,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松花江、乌苏里江两岸和黑龙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区,则为女真族的聚居地. (一)蒙古诸部奴儿干都司的西部地区是蒙古各部的游牧地.明初,蒙古分裂为瓦刺、鞑靼和兀良哈三大部.瓦刺部在今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及其以南的准噶尔盆地;鞑靼部在今黑龙江南北两  相似文献   

6.
8月18日,明安图星命名庆典那达慕大会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为大会发来了贺电。2002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将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2844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明安日星”、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小行星,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必将载入我国天文学史册。明安图(1692-1765?),字静庵,蒙古正白旗人。生活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我国卓越的数学家、测绘学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他  相似文献   

7.
青海蒙古族是整个蒙古的四大部之一,青海蒙古虽然称厄鲁特蒙古,但实际上不完全是厄鲁特蒙古,有元朝遗留下来的土默特达尔吾等部,有明朝遗留下来的火落赤、真相等部之土默特遗民,有却图汗所属之喀尔喀部,以及察哈尔阿曲赤马蒙古,还有康熙年间徙牧青海的喀尔喀蒙古。  相似文献   

8.
清初科尔沁部与满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科尔沁人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儿的后裔。哈布图哈撒儿的牧地,在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和海拉尔河一带。哈布图哈撒儿十四世传至奎蒙克塔斯哈喇。明朝洪熙年间,奎蒙克塔斯哈喇为厄鲁特蒙古所破,游牧于嫩江流域,后为区别其子昆都伦岱青的阿鲁科尔沁而称嫩科尔沁。其弟巴衮诺颜游牧于呼伦贝尔。 科尔沁部在蒙古诸部中,最先与满洲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双方建立联盟的阶段和科尔沁部臣服满洲的阶段。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用蒙藏两种文字撰写的一部蒙古佛教史.自藏文本以《霍尔却穹》为名刊行后,先后有德文译本、日文译本问世,国内则有陈庆英、乌力吉的汉译本.《蒙古佛教史》是记述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早期著作,其史学价值:一是开启了蒙古族学者以藏文撰写蒙古族史的先河;二是承袭了藏族史学传统,以藏传佛教史为主线记录蒙古族历史,续补部分增入的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业绩及蒙古高僧大德的弘法活动,由此可见蒙藏文化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月四日至十日在青岛举行。出席讨论会的有来自北京、内蒙古自治区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包括蒙古、回、满、达斡尔、白、汉六个民族的六十九位蒙古史研究工作者和出版、新闻界代表。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和著述五十二篇(部)。  相似文献   

11.
自从漠南蒙古各部归附清朝政府后,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不久也先后被招抚和征服,从而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满族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在蒙古地区的统治,一方面运用“联姻”政策,对蒙古各部上层贵族进行拉拢,使之为其披坚执锐。“属(?)前驱”。另一方面,又在其聚居区推行“盟  相似文献   

12.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闻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结束了蒙古各部纷争战乱的局面,创建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为蒙古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适时地发动了攻金、西征和灭西夏的战争,有的带有扩张性质,有的则具有统一意义,虽曾一度带来一些破坏作用,但是攻金、灭西辽、灭西夏却为元朝大统一奠下基石。西征中亚、西亚和欧洲,虽带有对外征服和扩张性质,给各国人民曾带来灾难和破坏。但对促进东西方的交通和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总体说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愧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对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 ,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后 ,用以拼写蒙古语的畏兀字。在为蒙古族发展服务的历史长河中 ,这种文字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从而发展成为现代的蒙古文字。它演变、发展历史的 ,是蒙古族发展历史的反映和蒙古民族精神的历史体现  相似文献   

14.
明代女真大致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当时,他们主要和明朝、朝鲜及东部蒙古发生关系。就经济而言,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东蒙古较为接近,所以他们更多地和生产力水平大大高于自己的明朝及朝鲜频繁往来。  相似文献   

15.
《额尔德尼志》简介[俄]策丁·安娜作苏依拉译《额尔德尼召》或简称(那木塔》)是喀尔喀蒙古历史文献中的一部富有特色并具重要意义的著作。虽然它论述的范围仅限于喀尔喀早期召庙的形成及其发展的问题,但它却包含了漠北蒙古历史及黄教的渗透、确立、传播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十五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四卫拉特的内外形势进一步发生了变化。1454年巴图特部阿刺知院的政变,虽然使西蒙古卫拉特遭受严重损失,东蒙古各部从早期四卫拉特联盟中分离出来,随之喀喇沁部孛来、野乜克力部癿加思兰等人陆续摆脱绰罗斯部封建主的控制迁徙到东蒙古,但也先汗次子斡失帖木儿太师仍号称奄檀汗,没有放弃统治整个蒙古地区的意图。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斡失帖木儿主力从中亚返回蒙古本土后,曾威胁当时东蒙古的霸主兀赤斤后裔翁牛特部毛里孩王的统治。1478年斡失帖木儿死后,卫拉特势力进一步削弱。但它仍统治着天山北路、漠北西部和贝加尔湖周围广大地区。这一点,早期四卫拉特时期的小四卫拉特联盟的构成已经说明了。那么,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的最后瓦解,是由东蒙古的达延汗、东察合台汗国的阿拉齐汗的兴起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蒙古秘史》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第一手史料,也是研究古代北方其他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是一部文学、军事学、民族学等方面的著作,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道德层面分析其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由广播电视部和国家民委联合举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和《民族团结》杂志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民族团结征文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从去年八月至今年六月,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三十八个民族的作者,用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  相似文献   

19.
当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家庭及其民俗现状的调查研究苏依拉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主体是IG36-1640年间从新疆等地驻牧于青海的以固始汗为首和硕特部蒙古人(另有部分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喀尔喀部)。1725年清政府将青海蒙古各部划分为5部29旗。其中...  相似文献   

20.
从辽金到清朝先后有9个蒙古部落迁徙到黑龙江定居,他们是朵儿边部、豁罗剌斯部、帖木哥斡赤斤部、兀苏部、杜尔伯特部、郭尔罗斯部、泰赉部、巴尔虎部、依克明安部。其中前4个部落的蒙古人已融入其他部落或民族中,后5个部落的人依然生活在黑龙江地域,杜尔伯特部、泰赉(扎赉特)部、郭尔罗斯部、依克明安部建立过旗级政权。现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